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4):679-683
以磷酸为活化剂,改性制备了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的甲醛进行吸附,探讨了活化温度、活化剂浓度、pH、吸附时间、甲醛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550℃,磷酸质量浓度40%时,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吸附甲醛的效果最佳,180 min左右时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甲醛的实际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78 mg/g。在最适的实验条件下,0.1 g的磷酸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甲醛,去除率可达92.1%,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磷酸为活化剂,改性制备了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的甲醛进行吸附,探讨了活化温度、活化剂浓度、pH、吸附时间、甲醛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550℃,磷酸质量浓度40%时,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吸附甲醛的效果最佳,180 min左右时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甲醛的实际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78 mg/g。在最适的实验条件下,0.1 g的磷酸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甲醛,去除率可达92.1%,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郭莹  崔康平 《广东化工》2013,(15):3-4,6
以污水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全面研究了吸附时间、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罗丹明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三种温度下(25℃、35℃、45℃)的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时间为25 h,此时吸附率达96.56%;35℃时吸附率效果最佳;碱性条件下吸附效果较好;离子强度对于吸附行为影响不大。其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其动力学参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韦琴  周帆 《化学试剂》2022,44(6):841-845
以板栗壳为原料制备板栗壳活性炭,以振荡时间、pH和温度3个单因素考察了板栗壳活性炭对中性红和活性蓝19的吸附效果,分析了等温吸附过程并从吸附动力学角度探讨了两种染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板栗壳活性炭对中性红染料的最佳吸附条件是pH 4、温度为35℃、振荡时间为120 min;对活性蓝19最佳吸附条件是pH 2、温度为40℃、振荡时间为150 min。板栗壳活性炭对两种染料的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度更高,该过程主要是多分子层吸附。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合描述板栗壳活性炭对两种染料的吸附特性。板栗壳活性炭对两种染料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通过磷酸改性处理活性炭,考察改性前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量的变化。关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描述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进一步研究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性质。试验改变因素包括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亚甲基蓝溶液体积和活性炭投加量,探究这些因素对亚甲基蓝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60%磷酸改性活性炭在吸附时间30 min、亚甲基蓝溶液体积40 m L、活性炭投加量0. 4 g、温度70℃时对亚甲基蓝的清除率最好。Langmuir等温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结果。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曲线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磷酸改性的秸秆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农业剩余物山竹果壳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利用正交实验(L_(16)(4~4))确定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以活性炭为吸附剂,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Cu(Ⅱ)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其等温吸附过程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更好的描述活性炭对Cu(Ⅱ)的吸附过程,最大吸附量为18.15 mg/g;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拟合,其相关系数为0.9987。  相似文献   

7.
毛竹活性炭制备及其对含苯酚废水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毛竹活性炭是以毛竹废料为原料在850℃下,用二氧化碳作为活化剂活化预先浸渍硫酸亚铁毛竹来制备的。毛竹活性炭孔的物理性质用77K下氮气吸附等温线来表征。实验制备的活性炭对苯酚均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在25℃下,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对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苯酚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来拟合吸附等温线,结果发现毛竹活性炭对苯酚的静态吸附较符合Langmuir等温式。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用拟一级和拟二级方程来研究。计算出动力学模型的吸附速率常数。结果证明该毛竹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研究证明实验制备的活性炭可以有效的去除苯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活性炭微波改性前后对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改性前后活性炭质量浓度、p H、吸附时间对高盐废水TOC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最佳质量浓度为5 g/L,平衡吸附时间为180 min,在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且中性条件下改性效果最好。吸附分级试验表明,活性炭主要吸附憎水性有机物,且改性后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有提升。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前后吸附过程均能很好的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改性后平衡吸附量提高20.82%。  相似文献   

9.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磁性活性炭,并用磁强计、比表面测定仪、XRD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磁性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对甲基橙吸附2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且与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较好;在25、40℃和55℃下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均为负值,吸附为焓推动作用、自发且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碘吸附值为评价指标,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浸渍比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磷酸活化法制备咖啡渣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吸附温度条件下,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部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咖啡渣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时间1 h、活化温度498℃、浸渍比1.72;在此条件下活性炭得率为30.4%,碘吸附值为(799±16)mg/g,比表面积为1 006 m2/g,孔容为0.779 cm3/g、微孔孔容为0.051 cm3/g、平均孔径为3.088 nm。较低pH值和较高温度能够促进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Langmuir等温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效果;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分3个阶段:快速吸附阶段、慢速吸附阶段和吸附平衡阶段,10 min内可完成吸附总量的79%,3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咖啡渣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用粘结剂将商业中孔活性炭(AC)与人工沸石(Z)进行复合制备成吸附剂,探讨不同粘结剂、不同CMC添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粘结剂制备的复合材料其机械强度适于废水处理要求,吸附效果比预胶化淀粉(PS)、聚乙烯醇(PVA)制备的复合材料更好;添加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粘结剂制备的复合材料能发挥活性炭和沸石的协同作用。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Pseudo-first-order model)、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seudo-second-order model)和颗粒内扩散模型(Inter-particle diffusion model)三种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计算后,发现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和氨氮的吸附过程均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亚甲基蓝和氨氮平衡吸附量分别为787.4mg/g和15.16mg/g。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制备烟梗基活性炭,经Minitab软件设计2~3全因素正交实验.比表面积作为活性炭制备的评价指标。通过微孔材料吸附仪和SEM表征活性炭;采用间歇吸附实验探索苯酚在活性炭上吸附特性和机理。由结果可知影响活性炭制备的最主要因素为ZnCl_2质量分数,且活性炭制备最佳条件为:活化温度500℃,ZnCl_2质量分数为30%,活化时间0.2 h。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 036 m~2/g,介孔占比68.9%。拟二级能更好地描述活性炭对苯酚的动力学吸附,Freundlich和Langmuir 2种模型均能很好描述活性炭对苯酚的等温吸附。制备活性炭3个主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既不利于活性炭制备,同时也增加耗能,活性炭的孔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吸附速率和能力,丰富的孔结构更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吸附ADN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对3种活性炭(AC、BC、CC)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考察了ADN的吸附动力学,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描述吸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活性炭AC是分离ADN的理想吸附剂,3种活性炭吸附ADN的动力学曲线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描述活性炭AC对ADN的吸附规律更为合适,该吸附△G0,△S0,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不同吸附量下的△H0,吸附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得到微孔发达的椰壳活性炭,并研究其对肌酐的吸附性能。以850℃活化所得微孔率最高的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及肌酐初始质量浓度对肌酐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结果表明,制备所得4种椰壳活性炭对肌酐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微孔率越高,吸附量越大;37℃下,椰壳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 h,平衡吸附量达到97.88 mg/g;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肌酐吸附;平衡吸附量随肌酐初始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5.
葡甲胺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硼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葡甲胺和活性炭制备了葡甲胺改性活性炭(NMDg-C),去除超标4倍的微量硼。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pH、温度和硼初始浓度对葡甲胺改性活性炭吸附硼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提高显著,吸附后的硼浓度降低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以下;改性活性炭吸附硼的最佳条件:pH值为7,温度为15℃,30mL的2.5mg/L的硼溶液,投加1.5g改性活性炭,去除率达到90.59%,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理论饱和吸附量约为1.16 mg/g,其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快速。用1 mol/L的KCl溶液作解吸剂,NMDg-C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磷酸为活化剂,将稻壳、柚子皮分别与核桃壳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进行热解,制备了高吸附性能的生物质活性炭。研究结果表明:以柚子皮+核桃壳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2 h即可达平衡;比商品活性炭具有较优的吸附性能,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值达574.6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自发进行的良性吸附。研究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将其再利用并制备对染料吸附性能优良的生物质活性炭,可望成为环境友好型活性炭,并为生物质热解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磷酸为活化剂,将稻壳、柚子皮分别与核桃壳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进行热解,制备了高吸附性能的生物质活性炭。研究结果表明:以柚子皮+核桃壳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2 h即可达平衡;比商品活性炭具有较优的吸附性能,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值达574.6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自发进行的良性吸附。研究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将其再利用并制备对染料吸附性能优良的生物质活性炭,可望成为环境友好型活性炭,并为生物质热解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用不同的活化剂(NaOH、ZnCl_2和HNO_3),将棉秆热解炭化、活化后制备棉秆基活性炭,研究他们对Cr(Ⅳ)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对100 m L模拟Cr(Ⅳ)废水,当实验温度25℃、吸附剂投加量0.2 g、初始Cr(Ⅳ)的质量浓度10 mg/L,棉秆基活性炭对Cr(Ⅳ)在20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率可达85%。通过动力学分析,该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以HNO_3为活化剂时制备的棉秆基活性炭吸附效果最好,平衡吸附量为8.084 mg/g。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与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煤质活性炭与椰壳活性炭对漂白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静态吸附条件下,当活性炭用量为6g·L~(-1)、吸附时间为180min、吸附温度为40℃时,煤质活性炭与椰壳活性炭对漂白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57.89%、60.24%;2种活性炭对漂白废水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动态吸附条件下,各因素对煤质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大小为:漂白废水流速吸附时间吸附柱柱高,各因素对椰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大小为:吸附时间吸附柱柱高漂白废水流速。  相似文献   

20.
碳酸钾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吸附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了吸附,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及活化剂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油茶壳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吸附过程在420 min左右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0.83 mg/g。在最适的实验条件下,0.1 g的碳酸钾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3%,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