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态。目前我们国家规划了19个城市群,其中的五大城市群——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已占全国10%的国土面积,集聚40%的人口,创造55%的GDP。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提出将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上升为三大国家战略;前不久,中央在研究经济形势和部署下半年的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要"提升城市群功能"。因此,城市群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和增长极,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并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 目前我国661个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其中100个大城市的GDP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3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GDP很快就要接近全国总量的40%。毫无疑问,以城市群为主导方向的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呼包鄂城市群是我国新兴城市群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00年—2008年,内蒙古经济增长了2.66倍,年均增长17.6%,增速快于同期全国水平7.4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至2008年连续7年增速居全国第一。2009年,呼包鄂三市GDP总量达到5720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5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10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总量的58.8%。本文通过对呼包鄂城市群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总结和讨论了呼包鄂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城市群位于中国山东省东北部。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22个县级市、600个建制镇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2008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20302亿元。是全国第四大城市群,人均GDP413万元,经济实力雄厚。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镇地区流动和聚集,大城市地带和城市群的逐步形成,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在蓬勃发展。1990年~1994年,我国设市城市从467个增加到622个,建制镇从1.2万个增加到1.6万多个。在近2亿人口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的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京津唐地区人均国民总产值已超过1000美元,“五大城市群”正在崛起。国内外一些城市专家断言:一二十年内,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将“冒”出20多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中国城市群发育格局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空间栽体,已成为国家区域政策的热点。按照都市区-联合都市区-准都市连绵区-都市连绵区的发育演化逻辑,以都市区为城市群的基本构成单元,以联合都市区、准都市连绵区、都市连绵区作为城市群的主要类型,利用全国2858个县级行政单元2010年的城区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非农GDP比重、非农就业比重、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等指标,借助GIS软件对中国城市群发育格局进行整体识别。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657个城市中共有325个都市区单元,包括大中心市239个,小中心市86个,外围达标县196个;发育形成由156个都市区、25个联合都市区、3个准都市连绵区(武汉、山东半岛和成德绵)和3个都市连绵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构成的城市群总体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一、济南都市圈概况 济南都市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个设区城市,面积5.2万平方公里,人口3219.4万,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80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3.4%、34.6%和35.7%.济南都市圈区位优越,它东北临渤海,北接京津冀大都市圈,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紧密相连,西与中原城市群遥相呼应,不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广大腹地的重要连接点,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要塞.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湖南省内各城市发展格局处于长沙"一家独大"的局面,且中长期内这种局面难以扭转。而通过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沙紧密关联的株洲、湘潭显然是最大的收益者,成为省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三四线城市。因此,我们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中GDP较高的株洲,与省内其他三四线城市中GDP总量较高的岳阳、常德来进行对比。看一看同属于湖南省内的三四线城市,三者的经济、房地产基本面在2019年有什么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9.
周婕  罗巧灵  魏伟 《规划师》2005,21(7):90-94
利用人均GDP与城市化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探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具体过程是:现状分析、GDP总量预测、市域人口规模预测、城市化率预测、市区人口规模预测,以获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0.
以长三角城市群42个城市从1995年至2015年的演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选择5组核心指标,分别为经济组(GDP总量、人均GDP)、城镇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产业组(工业产值、服务业产值)、投资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额)、智商组(专利总量、万人专利拥有量)构成指标框架,以空间趋势面描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空间中心描述其发展均衡程度,以城市能效谱系描述各个城市的竞合组群,并分析出城镇化过程中10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梳理出城市群发展状况的现状谱系,从而提出其在发展绩效及空间格局上的问题,指出未来智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孙斌栋  郭睿  陈玉 《城市规划》2019,43(9):37-42,85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厘清哪种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绩效,有助于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城市群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陆地扫描全球人口数据库和欧洲航天局全球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城市实体,并从单中心-多中心视角测度城市群空间结构,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劳均GDP和劳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绩效的提高.未来空间规划应在发挥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要素在城市群中整体均衡分布,形成各城市协调发展、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宏观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当今,城市群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体.笔者选择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作为经验研究案例,以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宏观形态为研究视角,选择GDP、非农人口、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5大指标,采用空间趋势面方法,借助Surfer8.0软件进行了1995、2001与2005年的三维图谱信息历时性分析研究.最后,归纳提炼出三大城市群的能级主导均衡路径特征分别为:长三角城市群为"单极扇面";京津冀城市群为"双星-岛链":珠三角城市群为"双核-轴带"希望这一探索性的研究,能强化人们时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整体性认识,进而为中国城市群的规划提供科学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用环境基尼系数法,以成都市19个区县为评价对象,选取2014年各区县GDP、水环境容量、人口总量和土地面积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计算4个指标对应COD排放量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水环境容量和GDP的分配基尼系数超出了分配警戒线,因此从经济和环境承受能力这两方面来看,成都市目前的COD总量分配很不均衡。同时,通过计算各区县COD的绿色贡献系数和水环境容量负荷系数,找到了导致经济和环境承受能力分配不均衡的不公平因子,为提高成都市未来污染物总量分配公平性和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强人类活动影响下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和水资源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以城市群快速聚集发展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DPSIR概念框架模型及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7年—2016年的人工取用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状况进行分层指标划分,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演变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3个主成分因子按贡献率高低排序分别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工取用水的综合作用、水利建设及环境保护措施、人口密集化程度;农业发展水平是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京津冀城市群对外调水的依赖性日益增大,且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需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着"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如何扩展"及"扩展驱动力是什么"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基于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扩展强度和扩展差异指数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土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整体扩展强度呈下降趋势,扩展差异显著,以广州市、深圳市为核心呈现蔓延式扩展;GDP、距核心城市的城镇距离是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核心城市在促进其他城市的城镇用地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消费需求与GDP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0%的大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大小直接影响着GDP总量及其增长速度。1978年以前农村居民最终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1978-1997年间,这一比重虽然直线下降,但基本上处于50%以上水平。1993年以前,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
区域差异反映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对经济利益竞争与平衡的要求,对一个地区健康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测算滇中城市群的标准差、变差系数、差异指数、均衡度和经济区位商等指标,研究其滇中地区内部的差异程度,并对滇中城市群11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时序分析。研究表明:滇中地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缩小,GDP均衡度总体在上升,人口均衡度在下降,两者差异指数在缩小;滇中城市群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城市化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7)
本文以预测昆明市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精确化问题,以昆明市能源状况为中心,从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两个视角为切入点,指出能源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工业部门仍是我市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以相应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实现的。通过拟合以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人口总量为自变量,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采用情景分析法,设定基准、中等和高等三种情景,预测昆明市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在能满足昆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下,得出结论,建议昆明市"十三五"期间,GDP能耗目标降低率为8%~12%。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大城市群如何均衡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三大城市群,第一个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二个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个就是环渤海湾包括东北三省的城市群。从广域的范围来看,这三大城市群实际上已占有全国GDP的60%以上,财政收入的7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0%以上,引进外资总额的85%以上。所以,在进入WTO以后的世界产业、资金和技术的大转移过程中,我国能够分得多少财富的“蛋糕”,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走向世界,主要就看这三大城市群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3)
根据十九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国家对各地区各单位实施双控政策,即在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两方面进行控制。为此各地发改局对所在辖区的重点用能单位根据其产能不同和建筑面积、人口总量等因素下达用电指标,目标是2020年之前单位GDP能耗下降19.3%。本文主要从民办高校该怎么节能、节能工作实行投产能效比两个方面针对民办高校节能工作实行投产能效比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