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提高豆豉发酵品质,采用紫外和亚硝基胍方法对产蛋白酶菌株的米曲霉进行诱变处理,以最佳诱变条件筛选得到突变菌株,使其蛋白酶活力提高38.01%,且菌株能够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培养温度、湿度和时间对该菌株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42.8℃、湿度84.5%、时间66.6 h,此条件下产酶模型预测值为518.63 U/g,验证实验中产酶活力值为507.87 U/g,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达到设计要求,显示诱变所得米曲霉突变株发酵产蛋白酶能力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地区高盐稀态酱油成曲中优良的米曲霉菌株为出发菌,经紫外诱变选育得到了一株种曲单孢子,中性蛋白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08%,平均种曲酶活力为9426.43U/g干基,孢子发芽率达91.58%,成曲中性蛋白酶活力为209U/g干基,碱性蛋白酶活力为159U/g干基,酸性蛋白酶活力为101U/g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5.3U/g干基,黄曲霉毒素B1检出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拥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米曲霉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3.
沪酿3.042米曲霉紫外诱变及高活力蛋白酶菌株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沪酿3.042米曲霉的孢子为对象,对其孢子进行紫外诱变,利用酪蛋白平板对2261株再生株进行初筛,得到34株蛋白酶活力提高的菌株,复筛得到一株蛋白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LY06,37℃培养44h产酶活力由313U/g曲料高到556U/g曲料,为原菌株的1.78倍,传代培养15次,蛋白酶活力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米曲霉孢子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及高活力蛋白酶菌株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酿3.042米曲霉的孢子原生质体为诱变对象,经溶菌酶2%+蜗牛酶2%+纤维素酶2%,33℃水浴酶解时间5h的孢子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作用后,对其进行紫外线-氯化锂,NTG复合诱变,并利用酪蛋白平板初筛和固体发酵测定中性蛋白酶活力复筛,筛选了8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突变株群,为后续的细胞融合、基因组改组等实验提供了优良的候选文库。其中最高产菌株UN97,经37℃培养40h产酶活力为6834U/g(干基),为原菌株的1.62倍,传代培养8次,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沪酿3.042米曲霉的孢子原生质体为诱变对象,经溶菌酶2%+蜗牛酶2%+纤维素酶2%,33℃水浴酶解时间5h的孢子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作用后,对其进行紫外线-氯化锂,NTG复合诱变,并利用酪蛋白平板初筛和固体发酵测定中性蛋白酶活力复筛,筛选了8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突变株群,为后续的细胞融合、基因组改组等实验提供了优良的候选文库。其中最高产菌株UN97,经37℃培养40h产酶活力为6834U/g(干基),为原菌株的1.62倍,传代培养8次,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产中性蛋白酶米曲霉紫外诱变与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酿造酱油曲精中分离纯化到1株产中性蛋白酶的菌株米曲霉SW-4,采用紫外线诱变筛选的突变株SW-44比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1.66倍。单因素试验表明,达到产酶高峰期的条件为麸皮与黄豆粉比值4:1,培养时间60h,最适培养温度30℃,培养基加水量10mL。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果糖基转移酶活力较高的米曲霉菌株,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对其进行选育。以米曲霉菌株SBB201(Aspergillus oryzae SBB201)为出发菌,利用米曲霉分生孢子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建立候选文库,并以此作为原生质体融合的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PEG介导的融合。通过3轮基因组改组,筛选得到一株果糖基转移酶活力达到178.90U/g的菌株,相对原始菌株的酶活105.09U/g提高了70.24%,并经传代培养测定,融合突变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3.042为出发菌株,其孢子在无菌水中孵育4 h后,首先经两次紫外照射诱变,筛选获得产曲酸能力提高的突变株UV15.随后将UV15继续进行超声波和微波照射的复合诱变筛选,获得高产菌株M22,将其传代10次后,最终确定M22是一株生长性能和产酸能力均稳定的曲酸高产菌株.该菌...  相似文献   

9.
探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高乳糖酶活力乳酸克鲁维酵母的条件。以ARTP诱变育种方法为诱变手段,对乳酸克鲁维酵母进行不同时长(10 s依次增加到300 s)的诱变处理,并结合高通量筛选方法快速筛选出33株乳糖酶活力提高50%以上的突变菌株。通过复筛最终得到4株高乳糖酶活力的突变菌株,采用三角瓶摇床培养,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突变菌株的乳糖酶活力均大于原始菌株,其中最大乳糖酶活力提高到0.257 U/mL,是原始菌株(0.090 U/mL)的2.8倍;4株突变菌株生长速度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ARTP诱变育种技术结合高通量筛选方法是1种快速、有效的新型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复合菌株共培养制曲改善郫县豆瓣成曲酶系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郫县豆瓣成曲酶系活力,对传统酿造酱制品中高产蛋白酶霉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蚕豆瓣为原料,利用单一菌株和复合菌株共培养制曲,比较2种制曲方式主要酶活力。实验中分离到2株高产蛋白酶菌株QM-6和QH-3,经形态学和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QM-6和黑曲霉QH-3共培养制曲比单一菌株周期短,且豆瓣成曲曲香浓郁;利用复合菌株制曲,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氨肽酶比单一米曲霉制曲酶活力高,最高分别为1 532、1 164和151 U/g,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力最高分别为513、121和574 U/g,比单一米曲霉或黑曲霉制曲提高约1倍。综合制曲过程中的曲料菌丝、孢子、颜色、气味、质地等变化与酶活力比较,米曲霉QM-6和黑曲霉QH-3共培养复合制曲能有效提高蚕豆曲酶系活力,弥补单菌株制曲酶活力不足的缺陷,且成曲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
以分离自豆酱中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HDF-C14为出发菌株,采用He-Ne激光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高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突变株HDF-C14-HN5,并将其应用到豆酱发酵中,测定酱曲发酵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酶活力。所得成曲中干基蛋白酶酶活力最高可达1572.64U/g,淀粉酶酶活力最高可达2815.23U/g。此生产性发酵实验可以为该菌株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菌株产中性蛋白酶能力,在原生质体最佳形成条件下制备得到Bacillus subtilis UN9原生质体,并对其进行紫外线与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通过摇瓶复筛,得到高产、稳定的突变株Bacillus subtilis Promax NTG14,产酶能力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近24%,中性蛋白酶活力达4286.09 U/mL.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诱变原生质体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优良产酶菌株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生产新型蛋白饲料,该研究以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光复活诱变,以其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筛选酵母菌株,并进行遗传稳定试验。结果表明,经紫外-光复活诱变试验筛选出一株突变株FC-20.14,中性蛋白酶活力为64.18 U/m L,较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1.93倍,经遗传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其遗传稳定,可将其用于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豆豉中分离出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并进行紫外诱变,以提高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方法:采用酪蛋白平板法,初步筛选出一些产蛋白酶菌株,通过比较发酵后蛋白酶活力,筛选出一株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鉴定其菌种,对该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并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筛选,最后得到一株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结果:分离鉴定后得知菌株B为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活力为2360.80U/mL.最佳诱变时间为120s,菌落致死率为66.68%,得到的高产蛋白酶菌株为B-14,其蛋白酶活力为2922.90U/mL,诱变后菌株产蛋白酶活力提高了23.81%.结论:通过筛选、诱变成功选育出高产蛋白酶的菌株B-14.  相似文献   

15.
此研究对比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选育得到的突变株ZA131,比较了其与出发菌株米曲霉A019在菌落形态、微观形态以及蛋白酶活力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诱变后米曲霉的形态差异明显改变:ZA131生长较快,同时培养7天菌落较大。产孢结构较出发菌株略少形成,菌丝较长、粗壮而孢子较少,成曲颜色较偏白,选育后米曲霉的产酶能力增强,尤其是蛋白酶提升了38.46%,谷氨酰胺酶提升了18.25%,谷氨酸生成率提升了11.18%,对酱油酿造鲜味的提升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室筛选的1株米曲霉为出发菌进行紫外诱变,经过多次筛选后得到1株中性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且遗传性较稳定的突变株22#。用该菌株与另外2种市售菌种进行酱油低盐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经诱变得到的22#米曲霉菌株的成曲酶活力及全氮利用率都相对较高,分别达到1549.15U/g和65.48%,虽氨基态氮含量相对略低于"迪发"牌米曲霉,但仍具有一定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基因组改组的米曲霉沪酿3.042多亲株PEG介导融合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过分生孢子的原生质体紫外线-氯化锂、NTG复合诱变得到的米曲霉沪酿3.042的8株突变株作为候选株文库,采用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利用原生质体,进行多亲株双灭活PEG介导融合,优化融合条件。以酪蛋白平板初筛,以及固体发酵测定中性蛋白酶酶活复筛,通过2轮融合操作,筛选出6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的融合株。其中融合菌株FII-41酶活达到7412U/g(干基),比原始出发菌株4212U/g(干基)提高1.76倍,且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经过分生孢子的原生质体紫外线-氯化锂、NTG复合诱变得到的米曲霉沪酿3.042的8株突变株作为候选株文库,采用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利用原生质体,进行多亲株双灭活PEG介导融合,优化融合条件.以酪蛋白平板初筛,以及固体发酵测定中性蛋白酶酶活复筛,通过2轮融合操作,筛选出6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的融合株.其中融合菌株FII-41酶活达到7412U/g(干基),比原始出发菌株4212 U/g(干基)提高1.76倍,且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9.
童星  彭勃 《中国酿造》2018,37(11):51
该研究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As3.951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对该菌株进行诱变,选育一株高酶 活力诱变菌株ZA189。 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As3.951相比,诱变菌株ZA189制曲获得的成曲中,中性蛋白酶、淀粉酶及谷氨酰胺酶活 力均有所提高,分别为3 210.21 U/g、480.29 U/g、3.48 U/g(以干基计),同时,诱变菌株ZA189的成曲中孢子数减少,原料消耗率降低; 发酵原油中氨基酸态氮、全氮、还原糖、谷氨酸含量均提高,分别为1.16 g/100 mL、1.94 g/100 mL、11.05 g/100 mL、13.69 g/kg;原油味 道更浓郁,色泽更鲜明,具备酱香浓郁、鲜甜突出、滋味醇厚持久的特征。 该菌株的选育对酿造酱油品质的提升具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用于半干态豆豉发酵的高效菌株,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产酶能力差异较大的6株米曲霉和1株毛霉的制曲效果及其发酵半干态豆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沪酿3.042和DM1、DM2代谢α-淀粉酶能力较强,发酵豆豉L*值相对较低;米曲霉24M-1、30M-1和郫酿M003产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能力较强,对蛋白质类底物利用程度较高,发酵豆豉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具有一定优势。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沪酿3.042、DM1和DM2制曲发酵豆豉中1-辛烯-3-醇和异戊酸、4-甲基戊酸等酸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米曲霉24M-1、30M-1和郫酿M003制曲发酵豆豉风味丰富度和反式-2-壬烯醛、3-辛酮、异佛尔酮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风味品质佳,适用于豆豉加工。相比于米曲霉,本实验的伞状毛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QM3各酶活力均较低,发酵豆豉中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含量均较低,品质较差。豆豉发酵品质同制曲菌株产酶能力相关,以α-淀粉酶为优势的制曲酶系利于发酵豆豉色泽和酸类风味物质的形成,以蛋白水解酶类为优势的制曲酶系则利于发酵豆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