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优化提取革命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从革命菜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料液比四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革命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3.5h、料液比1:30(g/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革命菜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为31.88mg/g;革命菜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随着黄酮质量浓度增加,清除能力增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革命菜黄酮类合物抗氧化活性明显,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花生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影响黄酮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并得出黑花生衣中黄酮类化合物在超声波频率为50 kHz条件下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40℃,料液比1∶300(g/mL),pH2.5。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黑花生衣提取液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花生衣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皆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且其清除作用与浓度之间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藜麦糠为原料,以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4个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黄酮得率为考察对象,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并对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6%,液料比20:1 mL/g,超声时间14 min,超声温度58℃,在此条件下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0.802%。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有较为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能力强弱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藜麦糠黄酮样品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64%,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77%。藜麦糠作为藜麦的副产品,有一定的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随机质心映射优化法(RCO),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为影响因子,研究新疆皮亚曼石榴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经过RCO两轮循环后得出超声波法提取石榴皮中黄酮类物质最佳工艺:乙醇浓度为87%、超声时间为37 min、提取温度为59℃、料液比为1∶24(g/m L)。优化后皮亚曼石榴皮中总黄酮的得率为25.56%。经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对总黄酮的得率影响较大,且呈负相关,表明皮亚曼石榴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极性较大。当石榴皮黄酮浓度为12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1.6%。  相似文献   

5.
以桦褐孔菌为试材,采用乙醇热回流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了单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桦褐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FRAP、DPPH·、ABTS+·三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因素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5℃,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料液比1:25 g/mL,在此工艺下提取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3.25 mg/mL,提取率为10.66%。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200 μg/mL时,其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464.53 μmol/L FeSO4。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EC50为36.44 μ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EC50为299.89 μg/mL。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接近V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有潜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从百香果果肉及果皮中超声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通过体外检测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及超氧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百香果果肉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8 g/mL,超声时间51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对于果皮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47 g/mL,超声时间41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果肉及果皮各自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黄酮得率分别为1.04%和2.71%。当各自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达到0.285 mg/mL时,其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51%和55%,超氧负离子的清除率分别到达51%和58%,表明百香果果肉及果皮中的黄酮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煮制法提取香菜中的有效成分,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运用硝酸铝显色法,检测总黄酮含量,并测定香菜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芦丁在0.01~0.1 mg/mL(R2=0.999 1)质量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香菜提取液的黄酮含量为1.73 mg/g鲜重;香菜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总抗氧化能力为44.19 mg VC/g鲜重,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IC50=67.11 mg/mL。由此说明了香菜具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且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枸杞叶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70%乙醇)提取枸杞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然后以枸杞叶黄酮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Vc和BHT为阳性对照,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体外评价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枸杞叶黄酮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277.7mg/g。枸杞叶黄酮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亚硝基自由基、ABTS+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其最大清除率分别为62%,84%,80%,34%,78%,对Fe~(3+)的还原能力达到Vc和BHT还原能力的50%。结论:所提取的枸杞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为枸杞叶黄酮类化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提取条件下,蛤蒌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在不同提取条件下,采用匀浆-超声波法对蛤蒌叶进行粗提取,并对不同提取物的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蛤蒌叶乙醇提取物对DPP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当乙醇浓度为100%、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8 h时,蛤蒌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佳。在较佳的提取条件下蛤蒌叶提取物的黄酮含量为62.29 mg/g、多酚含量为61.83 mg/g、多糖含量为391.43 mg/g、蛋白质含量为62.28 mg/g。结论蛤蒌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水提取物,当乙醇浓度达到100%时抗氧化活性最强,且乙醇提取物的黄酮、多酚和蛋白质含量要明显高于水提物,两者的多糖含量则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金银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超声功率4 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金银花叶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65∶1(mL/g)、提取温度46 ℃、超声功率250 W的条件下金银花叶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5.67%,与模型预测值相符。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叶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与作用时间呈反比,与提取液质量浓度呈正比;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为0.11 mg/mL,是对照品的34 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绿豆皮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绿豆皮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5∶1,微波时间80 s,微波功率540 W,乙醇体积分数70%时,绿豆皮黄酮的提取量达到8.467 mg/g。15种树脂的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绿豆皮黄酮有较好的纯化效果,纯化后黄酮的纯度由37.14%提高到71.08%,黄酮回收率可达82.8%。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绿豆皮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与作用时间成反比,与提取液质量浓度成正比;绿豆皮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经NKA-9树脂初步纯化后,其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绿豆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得到绿豆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下对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固液比与提取次数5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设计L16(45)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时间150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80 ℃,固液比1:10,提取次数2次,绿豆皮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3.879 mg/g,平均回收率为100.84%,精密度试验RSD为0.18%.  相似文献   

13.
绿豆皮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水提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绿豆皮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水提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液料比为自变量,以绿豆皮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优化得到绿豆皮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19 W(实际采用400 W)、超声温度70 ℃、超声时间75 min、液料比45∶1(mL/g),在此条件下绿豆皮总黄酮提取量可达(10.18±0.03) mg/g。在对绿豆皮水提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发现经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的绿豆皮水提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VC相当,而其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VC,绿豆皮水提黄酮对2 种自由基清除的IC50分别为6.57 μg/mL和54.21 μg/mL,VC的IC50值分别为6.12 μg/mL和16.58 μg/mL。  相似文献   

14.
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柿叶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提取时间为试验因子,以柿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柿叶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为:温度53℃、乙醇体积分数69%、液固比21∶1、提取时间32min。在此条件下,柿叶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的预测值为35.05mg/g,验证试验所得总黄酮的含量为35.36mg/g。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因此,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能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和保护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侠  臧学丽  徐祎博  王大为 《食品科学》2018,39(10):283-290
采用AB-8大孔树脂初步分离纯化绿豆皮黄酮。分别对上样条件和洗脱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H值、上样流速、以及洗脱剂体积分数、洗脱剂用量、洗脱流速对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AB-8大孔树脂的分离纯化绿豆皮黄酮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5?mg/mL、上样液pH5.0、上样流速1.0?mL/min;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剂用量225?mL、洗脱流速2.0?mL/min,在此条件下分离纯化,绿豆皮黄酮纯度由27.95%提高到62.38%。经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出现黄酮类化合物特征峰带,经红外光谱扫描,光谱具备黄酮类物质特征官能团,验证了黄酮类物质的存在;利用扫描电镜对纯化前后黄酮类物质进行微观分析,得出被包裹的片状和粉粒状颗粒大部分被释放出来,这可能是导致纯化后黄酮类化合物纯度增高的原因。纯化后的绿豆皮黄酮与粗提物相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豇豆、红小豆、绿豆和蚕豆4种豆类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多酚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数据表明,4种不同豆类的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35~1.75 mg/g和8.63~10.11 mg/g;游离态类黄酮和结合态类黄酮含量范围分别为1.58~2.07 mg/g和3.92~5.08 mg/g;其中结合态多酚含量是游离态多酚的5倍以上,结合态类黄酮含量是游离态的2倍以上。4种豆类游离态和结合态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游离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结合态,而结合态对FRAP、ABTS、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游离态。豆类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类黄酮等物质,并且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芦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响应面法对芦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芦柑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芦柑叶总黄酮为响应值,选取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并利用总黄酮对·OH和DPPH·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8∶1(mL/g)、乙醇浓度74%、超声温度71℃和超声时间26 min,在该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53.19±0.28)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6%,说明该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芦柑叶总黄酮对·OH和DPPH·的清除试验表明,芦柑叶总黄酮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与·OH和DPPH·的清除率之间存在量效关系,其对·OH和DPP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146.41 mg/L和66.56 mg/L,说明芦柑叶总黄酮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as used to optimiz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Bombyx batryticatus. Variation of the flavonoids content over the course of 12 days, and flavonoids anticancer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Significant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 the liquid-solid ratio, and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The extraction time was not significant. Results of a polynomial regression model were in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n 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80.89%, a liquid-solid ratio of 30.26, a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100oC, a time of 2.55 h, with a predicted TFC yield of 11.48mg of RE/g. Variation evaluation showed TFC changed in a certain rule with time. Flavonoids showed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suppressed proliferation of HeLa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ut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HEK293 cells, indicating a low toxicity.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无花果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并考察了其抗氧化活性。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用响应面法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30∶1(mL∶g),超声时间25 min,超声温度70 ℃。此最佳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27.379 mg/g,而模型预测总黄酮提取率为27.384 mg/g,理论预测值与试验结果接近。通过试验得出,该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5.23%、73.21%,证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