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住宅设施》2008,(8):20-20
北京援建四川灾区的首个过渡安置区花菱京安小区里,居民喝到了甘甜的纯净水,厨房里架起了燃气灶。小区居民张朝友说:“5月12日大地震后,现在算是真的有了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邢台援建队按照邢台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组建了近1200人的援建队伍驰援四川地震灾区。援建期间,邢台援建队顽强拼搏、昼夜奋战,仅用1个月时间就为灾区群众建起了两个安置点、18所学校、13所卫生院和8个通讯基站,共3059套过渡安置房。援建期间,邢台援建队与当地党委、政府有效对接,得到了当地的大力支持,还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邢台市委、市政府时时刻刻心系灾区,牵挂着灾区群众,春节前夕派出回访慰问团,维修维护安置房,给受灾群众送去新春问候。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作为承担本市援建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唯一设计单位.为援建灾区做出了突出贡献。建院自接到援建任务后,迅速组织了6个设计所40多人的投入的设计工作中,并仅用了30多个小时就完成了过渡安置房的单体设计和成片单元的配套设计。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各级政府表现出强大的危机应对能力和政治动员能力:在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自救的同时,国家各部委按照职能分工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积极施援,对口援建省市组织数十万建设大军奔赴灾区.经过顽强努力,在抢救人员、安置群众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本刊东莞讯 从东莞市建设主管部门获悉,东莞市援建灾区过渡安置房工作圆满完成。9月1日,东莞市委、市政府慰问参与援建四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工作人员。东莞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着力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6.
章华平 《建筑施工》2008,30(6):I0001
(本刊讯)经过上海建工两千多名勇士的昼夜奋战,在绵阳灾区,"上海建工造"过渡安置房已突破八千套,并且援建速度一再提速。这标志着上海援建灾区的过渡房已进入批量搭建组装阶段。  相似文献   

7.
法制短波     
《建筑》2008,(13)
■江西:公布"五不准"禁令严明援建队伍纪律作风为进一步做好赴川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共建家园工作,树立援建队伍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敢打硬仗的良好形象,尽快为灾区人民建设好过渡安置房,近日,江西省驻彭州  相似文献   

8.
《建设监理》2008,(7):64-64
“5.12”汶川地震牵动亿万人心。5月25日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首批8位工程管理人员由何锡兴总经理亲自带队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一线,成立上海建科援建绵阳过渡安置房工程管理部。之后,公司多名技术骨干,陆续增援支持灾区建设;公司还从绵阳派出一个小分队赶到甘肃灾区开展安置房援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住宅设施》2008,(8):20-20
据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援建四川地震灾区的过渡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当前,灾区的过渡安置房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因当地无法进行正常材料生产,水龙头、蹲便器、拉线开关等部分建筑材料出现短缺。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08,(12)
大爱无疆,北京有情。曾参加过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和北京胸外科医院建设的中建一局五公司,5月21日接到了赴四川省江油市安县彰明镇和三合镇援建2000套过渡安置房的任务。为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这个特殊任务,5月22日,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紧急部署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居民安置过渡房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岩 《安徽建筑》2007,14(3):19-20
美与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建筑艺术“美”与“丑”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关系,提出科学、客观的认识建筑艺术“美”和“丑”的相对性,使美与丑都为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及塑造优美的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美容与整容更成为一种广为爱美人士追捧的时尚。天生丽质者,淡妆浓抹总相宜,先天不足者亦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整容手术实现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飞跃,成为倾国倾城的美人。或美容,或整容,各人先天资质不同,变美的方式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4.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我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15.
"留白"之美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所面临的是来自于传统与现代双方面的挑战,挖掘传统中的因素会让我们的风格之路更明确。任何一种形式都是源于形式之上的思想精神的反映,而形式则会影射出相应的精神文化内涵。“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式美中最重要的艺术构成要素与表现方法,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空间的理解与艺术的抽象加工。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艺术空间观念又有益于室内空间的设计。本文通过对“留白”手法从平面到空间的美感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留白”手法来塑造室内空间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1)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王琰 《建筑学报》2004,(11):74-75
本文以古都西安为例,探讨现代建筑创作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试图说明在历史城市的建筑创作中不必排斥外来文化,关键是如何使两种文化磨合,并在它们碰撞中捕捉闪亮的火花,用它照亮两者通向融汇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回顾了Urbanus都市实践的历史阐述了其设计主张和基本方法,并利用拼图的形式展示了其近两年的作品,进而提出了当今中国的建筑活动是制造而不仅仅是建造的观点.最后呼吁建筑界同仁在共同实现“中国制造”的方向上努力。  相似文献   

19.
王弄极  郭驽 《建筑学报》2004,(12):30-32
内部参照与外部参照在历史与当代建筑中并行消长,在东西方哲学体系中各有向背。外部参照与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的相通之处,渗透于沈阳科学宫、北京天文馆、重庆山城电影院的设计,相关科学理论和艺术形式的外部参照,生成冲破固有知识疆界的建筑,或可作为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土家族传统聚落——劳庄为例,通过分析与论述道家思想对湘西土家族聚落选址与格局、整体功能布局、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道家思想下的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格局特征,进而为当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空间建设、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