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制了5种不同结构烷基芳基磺酸盐,考察了各体系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确定了其最小烷烃碳数均为10;最小烷烃碳数对应的界面张力值由小到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反正态分布〈递增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单一结构〈递减分布。考察了NaCl、异戊醇和磺酸盐浓度对反正态分布水溶液-正癸烷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用量:NaCl浓度0.035mol/L,异戊醇体积分数2%,磺酸盐浓度2.5×10^-3mol/L;在此条件下,最低油水界面张力达6.36×10^-3mN/m。  相似文献   

2.
大庆馏份油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和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高树棠 《油田化学》1989,6(1):65-71
研究了以大庆石蜡基原油的馏份油为原料合成烷基芳基石油磺酸盐的方法,考察了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原料、精制方法及反应条件。磺化深度由特殊的磺化反应和反应条件控制,用美国材料试验学会的标准分析方法、两相滴定法及高压液相色谱法对磺化产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用色谱-质谱法鉴定了烷基芳基磺酸盐的烷基碳链长度。  相似文献   

3.
玉门石油磺酸盐的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陆彬  李之平 《油田化学》1991,8(1):37-41
本文采用两种玉门石油磺酸盐的混合物作表面活性剂,在85—250目的石英砂填料柱上作色谱分离,以水作洗脱剂,定量地将石油磺酸盐全部洗脱,从而在没有永久性吸附的条件下对色谱分离现象进行了考察。测定了各组份的平均分子量,研究了不同组份对相行为和混合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色谱分离后的各个组份的相行为和混合临界胶束浓度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国内外文献中石油磺酸盐合成和应用实例,对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驱油机理、复配体系、国内外矿场试验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烷基芳基磺酸盐水溶液的泡沫性能,研究了离子液体对烷基芳基磺酸盐泡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没有离子液体存在时,随烷基芳基磺酸盐的芳环上短碳链长度的增加,起泡能力增强、泡沫稳定性降低;加入离子液体后,随烷基芳基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起泡性能增强,而泡沫稳定性却呈现出不同趋势,总体上加入[Bmim]HCO3(Bmim:1-丁基-3-甲基咪唑)后泡沫稳定性降低,加入[Bmim]BF4后泡沫稳定性增强;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半径大小对烷基芳基磺酸盐的泡沫性能有影响,阴离子半径越小,泡沫性能越好,反之泡沫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6.
一种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绥中36-1低凝环烷基减压馏分油为原料,以三氧化硫为磺化剂,用单管降膜式磺化反应器制备了一种石油磺酸盐产物。对磺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反应温度30℃、SO3与芳烃物质的量比为1.2∶1、三氧化硫体积分数为4.2%、稀释剂与原料油质量比为1.25∶1、稳定60min、老化温度40℃、老化30min的条件下,石油磺酸盐产物的收率为53.7%,产物有效物含量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适中,具有较宽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表面活性强。石油磺酸盐产物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有效降低原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别与正戊醇、碳酸钠或氯化钠复配后,界面张力可降低至10-3mN/m,适合用作三次采油用驱油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7.
三元复合驱用天然石油磺酸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以大庆馏分油为原料 ,以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制备天然石油磺酸盐 ( NPS)的工艺。通过在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中大庆原油与驱替液的油水界面张力 ,从 6种馏分油中筛选出了适合三元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 NPS的亲油基原料。并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中 NPS的浓度、混合碱的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用 IR确定了 NPS的结构 ,用柱层析法分析了 NPS产品组成。  相似文献   

8.
以中海绥中36-1减二线馏分的糠醛抽出油为原料,经磺化反应合成了石油磺酸盐(NPS-2),考察了合成反应的工艺条件,并对产物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最佳石油磺酸盐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40℃,稀释剂与原油质量比为1.30,三氧化硫与芳烃物质的量比为1.20,反应停留时间5.17s,老化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物收率高,表面活性强。精制后石油磺酸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6%,在该浓度下表面张力为30.5mN/m,适合用作三次采油用驱油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叙述了“三元复合驱”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现状和前景,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石油磺酸盐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建设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工业化生产基地的珏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研究了用石油馏分液相氧化产物制得的石油羧酸盐与不同磺酸盐(ORS-41、B-100、MS-45等)的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生优于单一的石油羧酸或磺酸盐体系。复配体系的这些特点对提高驱油效率很有利。  相似文献   

11.
石油磺酸盐中极性组分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将两种石油磺酸盐分别分离成不同极性组分,在加醇和无醇条件下考察了石油磺酸盐不同极性组分及其复配体系的相行为和超低界面张力。将不同极性组分按一定比例复配,在加醇条件下可形成中相微乳液,且可获得较高的增溶参数和超低界面张力。在无醇条件下,石油磺酸盐单独组分均不能形成中相微乳液,合理复配两种或三种不同极性组分,不但可以形成中相微乳液且可获得较高的增溶参数和超低界面张力,相行为参数随复配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石油磺酸盐是由不同极性组分组成的复杂表面活性剂,其不同极性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极性在协同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根据不同极性组成比例来监控石油磺酸盐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测定石油磺酸盐中有效物含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绘制了石油磺酸盐标准工作曲线,并从D201,D290,D262,D301,D380树脂中进行了筛选,考察了优选树脂对石油磺酸盐的静态吸附条件.结果表明:D290优于其他树脂,在吸附平衡时间1~1.5 h、pH=2、t=20 ℃条件下树脂最大交换容量为...  相似文献   

13.
以脂肪醇、环氧乙烷、氯化亚砜和亚硫酸钾等为原料,依次通过阴离子聚合、氯代、磺化等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AESO)。通过IR,13 C NMR,ESI-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单因素法对各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各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阴离子聚合反应中,采用环氧乙烷间断式进样法,n(脂肪醇)∶n(环氧乙烷)=1∶4,催化剂氢氧化钠的用量为脂肪醇质量的0.1%,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压力为0.4 MPa,收率为44.2%;氯代反应中,以吡啶为催化剂,氯化亚砜为氯代剂,n(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氯化亚砜)∶n(吡啶)=1∶1.6∶0.8,70℃反应10h,收率为92.4%;磺化反应中,以水为溶剂,正己醇为稀释剂,质量均为氯代物质量的20%,亚硫酸钾为磺化剂,n(亚硫酸钾)∶n(氯代物)=1.5∶1,反应压力为1.0 MPa,155℃反应6h,经两相滴定法测得收率为91.3%。  相似文献   

14.
以直馏柴油为原料,反应温度为520~680℃,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分别采用酸性催化剂和石英砂,考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的反应行为。与热裂解相比,直馏柴油催化裂解提高了其转化率,降低了干气产率,提高了液化气产率;乙烯产率降低1.67~3.78百分点,丙烯产率提高5.23~9.12百分点,丁烯产率提高3.32~7.94百分点,轻芳烃(BTX)产率接近。直馏柴油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干气中的甲烷和乙烯含量随反应温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但是催化裂解干气中氢气体积分数高于乙烷,而热裂解干气中乙烷体积分数高于氢气;反应温度高于600℃时,催化裂解干气中C2H4/CH4摩尔比小于热裂解干气的最优分布值0.82。两种裂解汽油烃类组成中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和芳烃含量变化趋势相同,而环烷烃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催化裂解汽油中环烷烃含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热裂解汽油中环烷烃含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FCC油浆富芳油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在箱式电阻炉内800~1 400 ℃范围、通入1 L/min氮气稀释空气的条件下,考察了中间相沥青泡沫在炭化前后的SEM微观形态、表面官能团和XRD衍射图的变化情况,尤其是炭化温度的影响。SEM照片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泡沫炭孔壁逐渐被破坏。XRD分析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泡沫炭的晶格规整性得到改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泡沫固化后,表面存在大量的C-H、C=O和COO-基团,经过炭化后,COO-和C-H含量减少,O-H含量增加,在1 100 ℃以上继续炭化,泡沫炭表面的C-H,C=O,O-H和COO-基团含量变化较小。综合考虑泡沫炭的表面官能团、晶格参数和形态,适宜的炭化温度为1 100 ℃,在此温度下可以得到形貌较好、孔径为150~300μm的泡沫炭样品,其晶体结构参数La,Lc,N,d002分别为2.5 nm,2.31 nm,10,0.347 6 nm。  相似文献   

16.
多产柴油重油裂化助剂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添加孔改进剂的方法。开发了具有适当的酸中心分布,稳定的中孔分布的多产柴油重油裂化助剂。该助剂对不同催化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固定流化床评价结果表明,在多产柴油催化剂MLC-500中加入助剂,可以在保证重油裂化能力和轻质油收率的同时,提高柴油产率。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以减压瓦斯油掺炼部分焦化蜡油为进料时催化剂组成及性能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氮含量的焦化蜡油,分子筛的用量及类型、载体的活性等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应根据装置加工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活性组元及载体,避免汽油的过度裂解和高的生焦率。  相似文献   

18.
正己烷气相氧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O2的引入,正己烷气相氧化裂解与传统的热裂解工艺相比,使吸热反应变为内供热型放热反应,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装置投资。O2的介入强化了正己烷分子的活化,加剧了C-H键的断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氧化裂解反应在温度比较低时就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烯烃收率,特别是在750℃以下时,氧化裂解的烯烃收率明显高于热裂解的烯烃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