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今天是首届中国古建筑文化高峰论坛会。既然是建筑论坛会,我们首先应当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建筑?关于建筑,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建筑是人类为居住和相关社会活动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器物。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世界文化的交融给建筑刻上了外来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高宜生  邓庆坦 《新建筑》2011,(3):136-136
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不仅留存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更积淀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的古道巷陌、乡土民居之中。传统民居犹如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所承载的丰富的地域建筑文化与以宫殿、衙署为代表的官式建筑文化相映生辉,共同构筑了博大恢弘的中国传统建筑大厦。传统民居植根于地域文化,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也凝聚了中华先民在与自然环境世代抗争中积累的营造经验,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地域建筑文化与传统民居保护研究的最高学术峰会,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薪火、应对时代挑战的历史重任。会议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2010年10月15日在山东建筑大学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山东建筑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3.
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域建筑文化是由该地域特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民族习俗、社会生活方式来决定的,是在建筑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不断融合、发展、创造、积累而形成的。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它具有明显的时空和地域特性。《北京宪章》中  相似文献   

4.
卢铿 《中州建设》2006,(10):6-9
我们需要从欧洲城市建设和城市文脉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那种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尊重。要尊重产品本土,民族,古典的传统,同时要打造一种新的城市建筑,新的中国的时代建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李丽  贾晓浒 《华中建筑》2014,(5):140-143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其地域特征与文化特征显著,民族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传统地域建筑装饰艺术形式在蒙古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该文从建筑装饰形态与色彩两方面入手研究内蒙古地域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对建筑造型、建筑立面装饰及建筑装饰色彩三方面内容的地域性表达进行探讨,分析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方法,总结了本地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方法。该文的分析与研究对继承地域建筑文化传统,繁荣地域性建筑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4)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设计师忽略城市的本土性格,容易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所以如何运用建筑文化改善城市特色危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延续地域建筑文化、维持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现代城市尤为重要。本文以沈阳地域性建筑为例,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把沈阳地域性建筑分为五个时期:满清时期、日伪时期、民国时期、革命时期、工业时期来分别解析沈阳建筑地域性文化的表达,以期为解析同类型城市的建筑地域性文化做铺垫。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10)
地域性来自于自然,来自于历史文化。建筑的地域性体现在建筑的本土精神。建筑师在创作时客观真实地与自然呼应,传承文化,体现地域风貌,并采用与之相适宜的建筑技术。同时,当地的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有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人地关系;民俗民风等。本论文借助调研的机会,对当地的建筑和人文进行一定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民族建筑承载着不同地域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建筑领域的瑰宝。对民族建筑文化及设计手法的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华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奠定基础,也是提高民族自信的力量源泉之一。本文以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为研究对象,从其主要基本建筑形制出发,在梳理其历史 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侗族地区传统风雨桥的建筑特征,揭示了其主要的形制和分类特点,以期能为传承侗族民族形式建筑及文化精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晓 《中外建筑》2012,(1):30-31
园林景观建筑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特殊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建筑元素作为现代文明的城市建筑重要组成,它的设计发展与进步不应停止不前,而应当与时俱进。我们就更加有必要认真研究,使传统元素特征与现代文化审美紧扣,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风靡全球,"国际式"的风格、快速的建造模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这也陷入了趋同化的陷阱,越来越多带有地域特征的建筑走向消失.一些建筑师开始反思,呼吁一种批判性的地域主义,而这种批判性正是来自于对本土建筑文化的挖掘与反思.建筑文化本身是有地域性的,所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建筑文化都是一种对地方性和场所性的判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建筑设计领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的同质化、西方化。中国建筑要实现创新,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文化自觉、自信的基础上。同时,需要通过跨文化对话,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解读:一方面,重新认识自身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深入解读西方建筑。  相似文献   

12.
<正>普吉岛入口是一个来自微风凉爽高地的引人注目的设计作品,它通过当代建筑语言表达出泰国南部乡土建筑的特征。普吉岛入口位于普吉岛的北端,作为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场所,犹如一个舒适、热情的巨大客厅,迎接来此观光的游客。普吉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融合了当地南部、中国、穆斯林和中葡的多种文化、种族和建筑风格。普吉岛入口没有特别地表达某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通过结合原始材料和当代装饰与功能来体现当地的价值观。普吉岛入口与在泰国其他地区随处可见的常规入口不同,它是一个融合了当代建筑和景观的公共空间。这座建筑利用场地原始的轮廓,以线性的姿  相似文献   

13.
李金路 《中国园林》2006,22(10):29-31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西化”的状况,探讨其产生的背景,提出“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中国文化、生活和园林的影响。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别在于“精、气、神”和“精、神”的差别,在于物质、气、精神的整体和物质、精神的分割和对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分支的中国园林文化,也不可能摆脱这个大背景而独立存在。中国园林自身的发生与发展,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关系,都有必要从气文化的视角重新加以审视。呼吁继承、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精髓,保护东方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澳门是亚洲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特殊的发展背景使澳]园林呈现出明显的中西合璧的特点.澳门的城市园林大多小巧精致,园林建筑与装饰小品的风格受葡萄牙建筑与园林风格的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南洋风格,即融合了本地民居建筑、南欧葡式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其整体形象简洁大方,中西园林建筑形式兼容并蓄,细部装饰精致,色彩鲜艳明亮.对澳门园林建筑与装饰小品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澳门 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国际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乡土建筑的当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乡土建筑这一课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一批国内建筑师。从本民族的建筑出发,在对中国本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批极富乡土韵昧。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虽然目前中国新乡土建筑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他们的创新精神。值得许多建筑师学习。  相似文献   

16.
覃力 《古建园林技术》1990,(27):40-43转25
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人们习惯按照本民族的传统和审美爱好,塑造着不同的建筑文化。这些审美爱好的心理倾向和文化传统不仅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形象,也是研究建筑艺术特征的关键。发掘和认识这些审美心理要素,对于深入地理解古典建筑意匠,以及今后的建筑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中国的亭,就是典型地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类型。它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意韵隽永而又非常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之一。它不但历史悠久,造型丰富,而且富于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周祥 《中外建筑》2006,(4):36-39
建筑的发展应该以社会文化思想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的考察以及对中西文化思想特点的研究,提出在当代中国要完成现代与后现代并行发展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中西文化思想互补的契机,必须借鉴二者特有的内容,互动融合,发展当代建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建筑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当代中国城市建筑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对全球化下城市建筑的地域文化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现代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和历史的方法,解决了中国城市建筑文脉传承与现代设计理念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柳肃  李哲 《华中建筑》2010,28(4):175-177
该文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类型分析入手,分别阐述了古代"官文化"和"士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表现。将岳麓书院古建筑群纳入两种文化类型的体系中进行分析,发现在同一组古建筑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并存。结合20年来岳麓书院古建筑群修复设计过程中关于文化特色的思考,总结了文化类古建筑修复保护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整个人类文化不是唯一模式,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不同。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在建筑文化中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许多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已不满足于现代建筑的单一文化模式,而纷纷提出对本国、本地区文化的再认识。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发展现代化建筑的同时,如何实现不失其文化特点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