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监测、评价基础上综合分析小流域在垃圾、污水、厕所、沟(河)道及环境等5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治理目标;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思路,将小流域分别划分为坡面、村庄、沟(河)道和河(库)滨带3个区域分别进行措施布局。最后根据近年来从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北京水土保持工作从小流域综合治理走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背景,围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开展北京山区小流域单元的划分、水源保护三道防线划分、小流域调查监测及评价方法、防治措施配置和治理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并规范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调查、评价、规划、治理、监测和验收等技术环节、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对北京水源保护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冯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2023,(6):111-113+122
水土流失治理已经成为各地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结合永丰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与方法,总结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的实施要点,并对其保障措施以及效益展开分析。根据永丰县的经验可知,当地所采取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对于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源 《北京水务》2010,(4):53-54
以区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基本状况为调查依据,阐述区域内清洁小流域建设总体情况,分析在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一定区域内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1年年底,房山区已建成28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2012年中央1号文件和新水土保持法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总结房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经验,分析了新形势对小流域建设提出的要求,提出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东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具体分析了此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和周边环境,确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思路,提出了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布局,然后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后,此小流域周围林草覆盖率、木材积蓄量、果品产量明显提高,小流域周边每年蓄水能力显著提升,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广,水土流失量大,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建立库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并开展库区消落带的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对三峡库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流域内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基本途径.在纵览国内近年来有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与建设成效,对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建设理论、治理模式、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保障重点水源区水质安全意义重大。运用水质监测、遥感监测、水文地貌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现状,针对性地探讨了小流域水土流失、农药化肥施用监管不严、污水垃圾排放清运不规范、人工改造使河流地貌特征改变等影响河流水质的问题,并提出了精准分区和分区治理的措施。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北运河流域是北京市地跨区县多、环境问题复杂的大流域。本研究从流域实际特点出发,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念与方法,总结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区的4类13项治理技术,形成北运河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该研究是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由山区走向平原、从郊区走向城市的又一尝试,十分有利于推动北运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  相似文献   

11.
GIS技术有便捷的数据管理、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直观的三维可视化能力,在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应用GIS技术,可有效地实现海量数据管理、复杂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实现美丽乡村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以河南省淅川县草庙沟小流域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GIS技术进行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技术路线。利用GIS技术,可在高分辨率影像上获取准确的各级汇水区、植被覆盖信息和地类信息,再结合实测水质数据和土壤、污染、降雨等调查数据,以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技术指南为技术标准,可便捷直观地划分小流域的各治理分区、进行三维施工设计、经费测算和效益分析。因此,GIS技术的利用可有效提升清洁小流域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构建了流域综合治理系统的多维嵌套理论构架,即主要体现在时间维、空间维、要素维、过程维以及调控维5个维度的耦合关联,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的三大关键技术体系:机理辨识技术体系、定量综合模拟技术体系以及优化决策技术体系,旨在为我国流域综合治理实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治理中蓄水池工程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水池是较为常见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在小流域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西省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江西省莲花县神路项目区神泉小流域为典型实例,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以《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为基础,从蓄水池工程布置、容量计算、组成与工程设计、安全稳定性计算等方面探讨了适宜江西省小流域治理中蓄水池工程的设计标准,对江西省以及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域系统科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对河流乃至流域影响广度、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对流域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馈关系和博弈关系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以致流域系统治理及其战略研究已经超过传统学科的范畴,亟需建立新的学科支撑体系。本文基于近十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流域系统科学的概念,并对其研究对象、科学内涵、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全面阐释。流域系统科学以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流动过程为纽带,以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组成的流域复杂巨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基础研究需求包括各子系统内部演化过程与机理、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与协同演化机制、流域系统协调发展策略与战略布局3个层面。流域系统科学以传统学科为基础支撑,基于系统理论和方法探索制约流域治理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博弈关系,通过全流域系统观测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流域系统治理集成研讨厅,为流域系统治理保护与管理的战略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流域尺度研究北京市水环境时空特征,综合分析流域水环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流域水环境质量时空异质性显著,上游流域地表水水质显著优于下游流域,地表水体流经中心城区后,水质开始恶化,表明中心城区仍是流域污染的主要来源.2018-2019年地表水水质类别月际间波动明显,表明地表水体并未持续改善,为陆域非点源和点源污染输...  相似文献   

16.
针对滨海小流域完整的水系特征及其洪旱灾害频繁、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突出的特点,构建了函括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6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滨海小流域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滨海小流域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翔鹤潭江流域进行水生态文明现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甄别滨海小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揭西县棉湖镇贡山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为广东省正在进行的相似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江西省南城县水土流失的状况及原因,并就南城县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数字流域是一个以流域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融合流域各种相关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平台。数字流域是流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我国流域管理的发展方向。数字流域的总体框架分为数据层、模型层、应用与综合决策层和用户层。根据数字流域系统特点,可以设计正交软件体系、三层C/S、C/S和B/S混合软件体系等3种数字流域软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位于南方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平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长序列历史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径流调控理论,对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水沙调配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3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平江流域径流洪枯比由治理前1958~1979年的年均3.51下降到治理后1980~2015年的年均2.45,枯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流域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减少1.48豫,尤其是治理后期的2003~2015年,流域年均输沙量比治理前下降了61.4豫.体现了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控径流时空分配及减沙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