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尿素装置联产三聚氰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高压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的工艺流程和大型尿素装置与三聚氰胺装置联合生产的工艺特点,以及联产后对现有尿素装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回收三聚氰胺装置尾气用于联产尿素,再将尿素作生产原料(三聚氰胺装置)的节能降耗新型生产技术。该技术的实施为三聚氰胺装置生产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国内第一套DSM工艺三聚氰胺装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宇 《川化》2005,(3):7-10
川化股份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厂化工一车间的三聚氰胺装置始建于1981年,1983年建成,1984年开始试生产。该装置以尿素为原料,生产能力为40t/d,是当时我国最大、最先进的三聚氰胺生产装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DSM工艺的三胺装置。该套装置由两大部分组成:三聚氰胺部分和尿素部分。三聚氰胺生产采用荷兰DSM公司开发的低压催化法工艺,尿素生产采用Stamicarbon水溶液全循环法。  相似文献   

4.
管露锋 《现代化工》2006,26(9):45-48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联产技术对三聚氰胺尾气进行回收,并对原尿素装置进行改造,新增了11万t/a尿素生产装置,并配套增设了尿素水解装置、OAT水解装置、碳铵液回收装置和尿素熔化装置。各装置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充分发挥了尿素装置和三聚氰胺装置的联产优势,降低了三聚氰胺的生产成本,确保了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陈鹏  冯占利 《化肥设计》2009,47(2):51-53
中原大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三聚氰胺装置是目前国内单系列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居世界领先的3万t/a大型三聚氰胺生产装置。该装置采用美国应用信号技术的高压尿素法生产工艺,由浓度99.8%的熔融尿素与过热氨混合后进入三聚氰胺反应器,在8.0MPa和38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由于反应过程以气氨为载体,于是高压氨加热器成为将液氨加热成气氨作为熔融尿素载体的关键设备。然而,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内管泄漏,严重影响三聚氰胺装置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装置为配套联产三聚氰胺,需消化吸收三聚氰胺装置副产的尾气,打破了尿素装置原有生产的水平衡,导致系统水碳比高、存在尿素合成塔处理能力不足,需提高生产能力的问题.从尿素合成转化率、系统热平衡等方面分析了该尿素装置的处理能力,提出解决水平衡的办法.通过双尿素合成塔并联操作,提高尿素合成转化率,中压系统分解、吸收能力的改造等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结果表明,改造后顺利实现尿素与三聚氰胺联产,尿素装置在高水碳摩尔比下生产运行良好,消化吸收了46 t/d三聚氰胺装置来的全部的甲铵液,装置生产能力达到750 t/d,尿素消耗降低,氨耗等与CO2汽提法尿素工艺相当.  相似文献   

7.
中原大化集团于2005年建成投产三聚氰胺尾气联产尿素装置(以下简称联产尿素装置),尿素产能为11万t/a,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与传统的尿素生产工艺相比,本套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尿素生产的原料中没有加入新鲜CO2,其主要原料来自三聚氰胺装置所产生的尾气,其设计值是φ(CO2)=36.35%,φ(NH3)=43.65%...  相似文献   

8.
陈健  张宜振 《化肥设计》2006,44(2):33-35
论述了利用三聚氰胺尾气与现有尿素生产装置的碳铵液混合,形成的甲铵液作为尿素生产的原料,实现三聚氰胺装置与尿素装置联产的工艺技术。介绍了尿素合成、中压分解吸收、低压分解吸收的工艺流程,从氨碳比、水碳比、CO2转化率以及尿素合成塔和中压冷凝器等方面论述了生产工艺的改变对尿素生产操作控制的要求。结果表明,在氨碳比、水碳比均为4.5,操作温度为190℃时,尿素合成塔CO2转化率可达到55%。  相似文献   

9.
《川化》2006,(2):15-15
中原大化集团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在引进意大利欧技公司高压法工艺技术相继建成2套年产共计30 kt三聚氰胺装置的基础上,2003年12月又开工建设另一套年产30 kt三聚氰胺装置。为了彻底解决三聚氰胺生产中的尾气处理问题,该公司决定不再采用意大利欧技公司的尾气分离技术,而是依靠自身技术力量成功开发出与高压法三聚氰胺生产工艺相配套的尿素生产工艺。新工艺是在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工艺技术基础上,借鉴氨汽提法尿素生产工艺自主创新而成。该工艺以三聚氰胺装置副产品甲铵液为原料,经多道工序生成尿素溶液和液…  相似文献   

10.
三聚氰胺生产中碳铵废液回收与联产尿素尚士新,姚昌炽,董跃光(盘锦化肥厂技术处盘锦124000)我厂自行设计的年产1000吨三聚氰胺装置于1990年7月建成投产。该装置生产工艺为低压干法,以尿素、液氨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粗品,再精制成三聚氰胺成品...  相似文献   

11.
秦豹 《川化》1998,(1):31-39
三聚氰胺是尿素的下游产品,生产过程也与互密切相关,因为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含氨和二氧化碳,可送回邻近的尿素装置进行回收(或者直接加工成硝铵或氨)。本文作者Willi Ripperger博士是尿素和三聚氰胺方面的专家,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于1996年从美国巴斯夫公司退休。本文详细介绍了生产三矛氰胺的几种主要工艺技术、三聚氰胺的应用领域及其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原大化公司尿素装置与三聚氰胺装置联产,尿素装置蒸发系统回收三聚氰胺小尿素产生的浓度为65%的尿液。针对三聚氰胺小尿素返还的尿液中含有的OAT,易造成尿素装置蒸发系统二段分离器结垢、甚至造成蒸发系统停运的问题,采取了蒸发系统改造和蒸发热洗优化的措施,结果表明,尿素装置蒸发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三聚氰胺产品国内外市场见好,国内一些尿素生产厂家争相建设三聚氰胺生产装置。结合国内采用清华大学华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改良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生产技术的设计,介绍了三聚氰胺产品和催化剂的气力输送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我国三聚氰胺生产及市场现状,着重介绍了BASF法、DSM法、Montedison法、Nissan法、烨晶法等几种三聚氰胺生产工艺的发展状况,并对几种工艺进行分析比较。利用"联产"新概念来完成三聚氰胺尾气的有效回收利用,是近年来三聚氰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万吨级以上的三聚氰胺装置需与尿素装置配套以消化三聚氰胺尾气,投资较大,适合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生产企业;小规模的三聚氰胺装置适合于经济实力差的生产企业,特别适合于生产碳酸氢铵、纯碱的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5.
罗扬  蒋刚  李文国 《大氮肥》2011,34(1):28-30
针对三聚氰胺装置甲铵液返回尿素装置中压系统回收利用,造成尿素装置中压回收负荷增大的问题,结合设备性能及生产状况,对高压甲铵泵泵体进行扩能改造,实现两套装置高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16.
段晓峰  王建英  富伟年 《大氮肥》2008,31(5):353-356
介绍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冷凝产物返回化肥尿素装置后对尿素生产的影响,并对此引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技术改造,达到节能降耗、经济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上官育军 《小氮肥》2012,(12):23-25
0前言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永丰公司于2007年9月建成1套12kt/a三聚氰胺装置,采用气相淬冷常压法工艺技术,原设计与“18·30”CO2汽提法尿素装置联产。2007年建成后,经过3个月试生产,因稀甲铵液返回到尿素装置造成微量三聚氰胺堵塞CO2汽提塔和尿素产量下降,导致尿素生产不稳定、能耗急剧升高,三聚氰胺装置被迫停运。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经多次外出实地考察并与设计院交流,  相似文献   

18.
田玉青 《中氮肥》2005,(4):24-25
盘锦中润化工有限公司年产合成氨90kt、尿素140kt、硫酸钾20kt、三聚氰胺6000t。废水主要来自尿素分厂和三聚氰胺分厂。尿素分厂的碳铵废液排放量为15t/h,主要为尿素解吸废液。自尿素合成塔塔盘改造后,尿素产量增加了,但随之产生的废液也增加了,尿素解吸塔超负荷运行,造成解吸废液中的氨氮浓度过高,严重影响了排放废水的水质。6000t/a三聚氰胺生产装置是废水的另一来源。如果三聚氰胺装置满负荷生产,碳铵废液的排放量为96t/d,浓度为25%。原设计用碳铵液生产硫酸铵产品,但因系统处理能力有限,每天仍有10~20t碳铵液过剩,无法处理。另外,…  相似文献   

19.
熔盐为尿素缩合为三聚氰胺的强吸热反应提供连续供热,在生产中要密切监控熔盐泵电流及油温变化,防止泵损坏,造成三聚氰胺装置全面长期停车。  相似文献   

20.
徐家富 《化肥工业》2010,37(4):34-37
简要介绍520 kt/a氨气提工艺尿素联产30 kt/a三聚氰胺装置的关联情况。从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计算和分析了联产三聚氰胺后对原有尿素装置的影响,并与新增50 kt/a小尿素装置对比,说明尿素联产三聚氰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