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手机及通信网络的发展,当前宏基站建设也在不断的趋近无线化,随着4G网络的普及,网络部署及市场先机的抢占成为了当前各大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关键。而由于机房面积、条件等限制很多的基站不得不重新进行选址建设,同样选址还会对后续的施工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宏基站建设过程中机房、天面及物理位置的选取来综合性的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LTE网络建设中获取基站站址的难度较大,小基站与宏基站相互结合,作为宏基站建设方式的补充,有效提升LTE网络质量。文章主要从LTE小站的特点、应用场景等简单分析LTE小基站在城区室外网络建设中的应用,最后以实际案例说明LTE小站在城区网络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LTE网络是宏微结合的立体网,宏基站解决连续覆盖,并提供容量,微基站用于局部补盲补热,打造LTE室外精品网络,必须从宏基站建设和微基站建设两方面着手。文章从宏基站的美化建设、微基站建设方案、公共设施建设基站、杆塔改造等方面总结了LTE工程建设实际案例经验,能够减少LTE后期工程建设难度,有效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异构网络中,小小区可以为宏基站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并能够根据自身条件调节传输参数。该文研究在宏基站端干扰消除技术,来消除宏基站到小小区用户的干扰。该文分析了采用此种方案后异构网络下行链路的整体性能,推导了宏基站和小小区用户接收端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系统整体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表明,干扰消除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异构蜂窝网络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5.
邓巍 《电信技术》2011,(2):59-60
1引言 随着网络的延伸,隧道逐渐成为移动通信网的重点覆盖区域。目前,隧道覆盖方式可以分为泄漏电缆覆盖(以下简称漏缆)、宏基站分担覆盖(以下简称宏基站)及专用信源覆盖。漏缆覆盖均匀,工程及维护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宏基站覆盖易变化,无专用工程及维护成本,无专用施工。  相似文献   

6.
覃晓霞  王晨  乔迪 《电信科学》2016,(4):133-140
TD-LTE小基站的部署场景、覆盖策略与传统宏基站不同,站址的规划也与宏基站有较大区别,采用传统宏基站PTN回传网络承载TD-LTE小基站将面临三大难题:网络效能低、安全性差、智能性低.对如何建设高效、安全、智能的小基站回传网络进行了研究,结合中国移动网络现状,提出PON+CMNet、PTN+CMNet、PON+PTN 、PTN端到端4种小基站回传承载方案,并对这4种方案进行了现网测试验证.验证表明,4种承载方案均满足小基站通信业务需求,采用PON+CMNet承载方案在安全性、智能性、高效性上优于另外3种承载方案.  相似文献   

7.
《电信技术》2012,(10):29-29
致力于存储网络、光网络以及移动网络半导体解决方案创新的PMC公司于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现场展示了专为下一代宏基站设计的业内集成度最高、功耗最低的射频收发器芯片组。PMC的新型UniTRX芯片组可替代最多14个分立器件,为近似的多标准基站的射频设计节省至少50%的电路板空间和功耗。该芯片组满足了多标准宏基站的性能需求,并简化了密集型MIMO无线电装置的设计,如有源天线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用户对手机的日渐依赖,宏基站在一定时间内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从而3GPP提出了异构网络这一概念。在传统通信网络中,宏基站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盲区,而异构网络则通过引入低功率节点以弥补宏基站的覆盖盲区,同时对于热点区域,也可以分担一部分压力。但是这种场景会产生更多的干扰类型,不仅有同构网络中同层小区间干扰,也有pico小区与macro小区的跨层小区间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一种能够保证小区负载均衡的情况下,同时保证系统吞吐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信世界》2008,(24):I0011-I0011
华为领先一代cdma2000全IP基站系列,包括室外宏基站3606AE、室内宏基站3606E、紧凑型宏基站3606C和软基站0DU3601CB等。该基站系列采用电信级IP宽带通用平台和模块化设计,全面支持全频段的EV-DO Rev,A网络部署,并具备向未来UMB(超级移动宽带)网络平滑演进功能。  相似文献   

10.
汪艳芝 《信息通信》2013,(1):254-255
随着移动通信网路的不断发展,宏基站的建设也趋向了无线化。而无线宏基站的建设中选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不仅要考虑到基站的物理位置,还考虑基站的天面要求以及机房要求。基站站址的选择在无线宏基站施工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施工前后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结合基站的物理位置、天面要求和机房要求三个方面的要素对基站的选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设进程日趋加快,5G网络在主要城区基本实现了连续广度覆盖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基本依靠宏基站来完成.然而,要想5G发展好、用户感知好,5G网络还需要向深度覆盖推进.室分站和微小站都可以助力5G网络的深度覆盖,相比室分站的建设,微小站的优势是建设速度相对较快. 微小站虽然覆盖能力相对较弱(目前微小站的覆盖半径不超过...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两层异构网络架构下,采用泊松分布(PPP)建立基站分布模型,构建基于基站密度和业务负载的网络能效模型。分析基站密度对网络能效的影响,并根据网络业务流量的到达率对宏基站和小基站的密度进行联合优化,得到宏基站和小基站的最优联合密度,在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同时,使能效达到最优。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网络业务需求下,通过基站密度的优化,在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同时,合理部署宏基站和小基站的数量,可使能效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宣告了我国无线通信行业由3G网络向4G网络的转变。随着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各大设备制造厂家于2009年左右均推出了各自的射频拉远基站设备,并在3G网络建设中大量使用。随着4G牌照的发布,4G网络建设工作被推向了高潮,传统的宏基站建设模式被完全摒弃,BBU+RRU的射频拉远基站建设模式被大量采用,使得各大运营商更加关注BBU站址的规划、选择以及部署方式。文章着眼于现有4G网络建设模式,探讨了LTE网络BBU集中部署的规划思路,并对后期BBU池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子韧  李毅 《电信科学》2022,38(7):88-95
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日渐成熟,移动终端数量快速增长,5G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密集能耗问题突出,提出一种微基站区域分级休眠算法。考虑微基站负载、站间距离、层间配合对微基站休眠的影响,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重叠覆盖区域中微基站状态转换次数少,优先休眠操作节能效果好。仿真结果表明,节能率为23%,能适应不同的网络规模,在大规模网络中节能效果更优越。  相似文献   

15.
在LTE-A通信系统中采用家庭基站(femtocell)与宏基站组成异构网络来满足网络无缝覆盖的需求。然而,当家庭基站与宏基站采用相同的频率资源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小区间干扰问题。为此,针对已改进的SFR算法的不足,进行进一步改进,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的SFR算法。首先,根据已改进的SFR算法对宏基站与femtocell进行频率资源分配。然后,通过自适应频率选择为femtocell选择合适频率资源。最后,对femtocell进行功率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宏基站小区与femtocell以及femtocell小区间的同频干扰问题,而且对于系统总吞吐量以及边缘小区吞吐量均有很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华为新闻     
与巴基斯坦Warid合作部署第一个太阳能宏基站;为Telenor部署全球最大的下一代HLR项目;马来西亚DiGi选择华为建设3G网络.  相似文献   

17.
在宏基站和微微基站(Macro-Pico)的异构网络中,资源分配可以有效地抑制基站间的干扰。基于降低用户的干扰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提出一种自适应的频率资源分配方案。考虑分配给宏基站的每个资源块,如果距离宏基站较近的微微基站用户所受到的干扰高于最高限,采用不给宏基站分配这个资源块的方法,从而降低其对邻近微微基站用户的干扰,保证微微基站用户一定Qo S(Quality-of-Service)。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与正交频率资源分配方案和共信道频率资源分配方案相比较,所提出的自适应频率资源分配方案降低了干扰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配电网络单个通信终端节点数据量小、通信终端节点多的特点,在提高网络接入节点数量的基础上最大化网络的负载.在宏基站、微基站部署方式上,将宏基站与微基站同时部署,以提供给微基站更多的部署选择.在分析智能配电网络通信业务需求、现有网络规划的弊端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与单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规划方案图以及网络性能分析上证明了本文所提策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新闻     
上海移动TD-LTE试验网启动建设据悉,由上海移动承建的TD—LTE试验网今年全面启动,计划到3月底形成200个宏基站、50个室内覆盖的网络规模。截止  相似文献   

20.
4G网络建设中,微基站的部署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LTE宏基站的覆盖盲点问题,吸收热点区域流量,大幅提升用户感知度。本文对微基站的产品特点及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微基站网络建设的需求,归纳出微基站的规划建设方法。最后进行测试及性能对比,对微基站的组网建设及应用场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