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用热管换热器回收烟气及工业过程排气的余热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实用表明,一般情况下用热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并加以利用,节能率可达5~10%。目前的热管换热器所用的热管大多是以水为工作介质,其特点是价格低廉,使用碳钢管材,但其工作温度(即热管内部工作介质的饱和蒸汽温度)一般不超过250℃,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高温热管是以荼、钾、钠为工作介质,其工作温度为350℃~900℃。在生产中使用高温热管或高温热管换热器节能率可达20~40%。本文介绍了高温热管的几个典型范例及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热管技术在十二醇硫酸钠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了高温热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结合十二醇硫酸钠(简称K12)生产工艺特性,针对其间歇操作以及对无污染高温热空气的需要,研制开发了高温热管风炉,设计符合生产需要的升温,保温曲线,成功地将高温热管技术用于K12的喷雾干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证明,此高温热管热风炉不仅根本上解决了K12生产的热源问题,确保产品质量,档次,而且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此项技术在洗衣粉生产,化妆品原料生产等各  相似文献   

3.
缠绕管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可同时进行多种介质换热、操作压力高、热膨胀可自行补偿、易于实现大型化等特点,是大型天然气液化工厂首选主低温换热器。在设计计算中,需要确定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几何结构和尺寸大小,以便能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一定的热负荷。因此本文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管侧流动与换热数值模拟模型并与已有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结构参数下缠绕管式换热器管侧甲烷流动,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了一组较好的管侧结构参数,为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管及其换热器在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要介绍了热管技术,并分析了其传热机理。热管换热器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工业应用,应用主要集中在中低温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应完善高温热管,以拓宽热管换热器在高温余热资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岩土热物理性质是影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和运营的关键因素,对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2口不同深度的同轴地埋管换热孔分别进行48 h的热响应试验,并对同轴地埋管换热器内外管之间环形空间中的平均流体温度进行测试.根据同轴地埋管换热器的几何特性,以简便实用的方式测量同轴地埋管换热器环状空间传热流体的平均温度,结合同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热...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热交换时存在的热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热管理的控温热管.此控温热管利用不凝性气体,通过改变换热面积来改变换热量,同时使工作介质的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实验发现,该控温热管能根据热源和负荷的变化进行调节和能量分配,同时,不同种类的不凝性气体和工作介质对于控温热管工作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变化不大,说明了该热管有一定适用性,可推广到其他同时有热交换和热管理的场合.  相似文献   

7.
对基于井下换热器的模拟装置进行实验研究.井下换热器为U型铜管,采用装有35mm玻璃珠的方形箱体模拟渗透性含水层.通过改变U型管和井筒的几何参数实现不同尺寸的井、管配合,研究了U型管换热器入口水温、流量、含水层渗流速度等参数对井下换热器热输出的影响,得到了包括以上因素的井下换热器传热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与渗流速度相比,含水层热储与U管入口之间的温差是影响热输出的主要因素;热输出总量与该温差并非为线性关系,两支管外侧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在中等温差下达到最大值,而增加U型管内水流速可进一步提高外侧表面平均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碟式聚光器的Al-Si合金储能锅炉的构想,搭建了Al-Si合金与高温热管传热的实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Al-Si合金与高温热管之间的传热密度为54.4 kJ/m2。对Al-Si合金的传热温度分布进行模拟,以热流密度为54.4 kJ/m2,换热系数为200 W/(m2.K),空气温度25℃的对流边界条件时,模拟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比较吻合,为Al-Si合金储能锅炉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中利用CFD软件,对由萘热管和水热管组成的中温热管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换热器内的流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热流体入口温度和速度越高,换热器中热管内蒸汽温度越高,热管换热效果越好。但当热流体入口速度不变,温度高于683 K,或者热流体入口温度不变,速度高于3. 0 m/s时,萘热管和水热管衔接处水热管内蒸汽温度超过了水热管的工作极限温度。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流动对地下埋管换热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蕊  马最良  姚杨  李斌 《太阳能学报》2007,28(8):874-880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竖直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影响,该文从实验角度出发,分别对无渗流土壤、饱和土壤中地下埋管换热器热负荷对其周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有渗流土壤中地下水流速、土壤初始温度以及埋管热负荷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从而得出在夏热冬冷地区或亚热带地区应用土壤源热泵时,宜采用冷却塔-土壤源热泵混合系统形式或将地下埋管换热器埋设在地下水流速较大地区,以期土壤源热泵的长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1.
钱剑峰  孙德兴  蒙建东 《节能技术》2007,25(6):483-485,521
在分析冬季地表水温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实测数据,建立了符合实际且易于使用的地表水冬季水温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水温-气温-热负荷对应关系,为地表水源采集凝固热热泵系统冬季供热工况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富昌 《热能动力工程》2000,15(3):312-313,321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分户供热和分户计量热量功能的采暖系统设计方案,可以利用简单热水表有效实施热量计量。  相似文献   

13.
唐逸  耿鹏云  鄂广全 《节能技术》2007,25(6):512-515
本文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土壤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的非稳态传热模型,用所建立的传热模型对土壤源热泵冬季取热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了不同物性土壤温度及U型埋管出口流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壤物性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间歇运行方式提高了换热器换热能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的结果,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减小金属热处理形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属热处理形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一定的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善热处理形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型工质的研发和系统效率的提高两方面综述了高温蒸汽压缩式热泵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温吸收式热泵,则从新型循环设计、系统控制与仿真、参数优化、提高换热效率等方面做了综述。文章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制的两种热泵蒸汽机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特点,并根据热泵蒸汽机组的运行要求,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敬德  刘妮 《节能技术》2007,25(3):257-259,288
以自然资源作为冷热源的地源/水源热泵技术,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日益受到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简述了几种自然资源在热泵技术中的应用及其特点,分析了地源/水源热泵系统的优越性,为设计中合理选择冷热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振荡流热管自激强化传热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自激振荡流热管的工作特性,联系目前国内外纳米流体及非均匀截面结构在强化传热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在自激振荡流热管内的复杂相变换热条件下,通过采用纳米流体工质与非均匀管截面以实现振荡流热管自激强化传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纳米流体的浓度、相容性、充液率以及管截面结构等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强化传热实验研究和新型自激振荡流热管换热器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换热技术从大型化向微小化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传统换热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目前常用紧凑式换热器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情况,阐述了微型化学(化工)机械系统的发展及应用情况。以氨冷器为例,分别进行了板翅式换热器和另一种高效的小型换热装置——热管换热器的设计,表明板翅式换热器具有更加高效的换热效率和紧凑的结构,由此综合说明了换热技术从大型化向紧凑化、微小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以典型的微型化换热器装置——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蒸发器和微通道加热器为例,具体分析了微型换热技术广阔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19.
对作者自行设计制造的氢化物空调模拟换热器,进行了非吸放氢循环下的传热试验,获得了传热系数,空气流阻和Nu与Re的关系式,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反应器传热系数的方法。为实际车用氢化物空调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余热利用现状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我国在工业生产中余热资源利用的基本现状,探讨了各种余热利用技术的进展,分析了水泥窑、工业炉余热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余热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