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处理作为再生骨料,与生态型水泥(主要由高钙粉煤灰、矿渣和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制备)、防冻助剂、水按比例计量、搅拌,经振压成型工艺生产高性能标准砖。产品具有优异的抗冻融性,固体废弃物含量达96%,其他性能满足《混凝土实心砖》GB/T21144-2007标准要求,强度等级MU15。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路面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路面砖抗压强度与水泥用量正相关,适宜水泥掺量为20%;底层配合比中适宜水灰比为0.4,再生粗骨料适宜比例为20%。当底层配合比为水泥:再生骨料A:再生骨料B:水=1:1:4:0.40时,再生混凝土路面砖强度等级为CC40。  相似文献   

3.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新型高利废墙体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建筑垃圾粉料、再生细骨料、电石渣、石灰为基本原料,引入改性剂S,采用蒸压养护工艺,制备承重墙体砖。结果表明:在合理的配料和养护工艺条件下,采用建筑垃圾粉料可完全取代水泥、石灰等胶凝材料,而再生骨料可全部取代砂粒;其中建筑垃圾粉料、再生骨料总用量可达到70%~80%,固体废弃物总用量达95%,制备的墙体砖强度达MU15级。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硫石油焦渣和建筑垃圾制备再生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渣危害自然环境,需合理利用.研究了以建筑垃圾为骨料,利用高硫石油焦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制备再生砖.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给出了最佳配合比:建筑垃圾骨料65%、高硫石油焦渣20%、粉煤灰13%、激发剂2%.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高硫石油焦渣细度对再生砖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筑垃圾用作蒸压砖骨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拆除建筑垃圾中的废砖瓦和砂浆等作为蒸压粉煤灰砖的骨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建筑垃圾骨料的用量、养护制度等对蒸压粉煤灰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免烧免蒸标准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建筑垃圾、自制胶结料制备免烧免蒸标准砖,建筑垃圾利用率可高达80%以上。中间试验产品的平均抗压强度可达18.9MPa,且其它性能均能满足GB5101—2003及GB6566—2001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筑废弃物是可以合理循环利用的一种资源,作者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建筑废弃物利用进行研发,实践及时间证明,用城市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骨料及用其制成的混凝土制品,应用在建筑上是可行的.本文就已经通过鉴定的建筑废弃物利用工艺及制品作介绍,并对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作阐述.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5,(9)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利国利民。是解决国内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再生垃圾方面的文献,总结经验,找出待解决的问题,为再生能源研究利用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3种不同的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40%、70%、100%)和再生废砖细骨料替代率(40%、70%、100%)设计7组试验,对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进行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可降低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在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为100%的基础上,增加再生废砖细骨料的替代率,则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持续下降,其中全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最低,相比普通混凝土降低幅度为57.52%;定义了再生废砖骨料影响系数G,G值越大,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越低;研究了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化机理,在Hasselman-Johnson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修正公式,计算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的研究,根据再生骨料的特殊物理性能,设计研究了不同级配下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当细骨料采用天然砂,级配合理时,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44 MPa,工作性能良好;当粗细骨料都采用再生骨料,再生骨料的粒径分布为0~5 mm约占60%~70%,5~10mm约占30%~40%时,可以满足配制强度为15MPa再生混凝土的要求,粗、细骨料的重量比达到50%以上时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比较好、强度可以达到12.4~14.9 MPa.  相似文献   

13.
建筑垃圾已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种类。建筑垃圾处理后可作为再生骨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实现资源化。本文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并对比研究三种工艺技术路线。通过对比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表观密度、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及电耗)和力学性能(压碎值),最终确定适合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工艺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刘滢  崔琳琳  谭大璐 《山西建筑》2012,38(2):217-218
对建筑废料的分类以及它对环境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建筑废料处理方法,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使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道路。  相似文献   

15.
李鑫  徐学庆  谭凯  张国莲 《山西建筑》2014,(23):160-161
针对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及城市地表硬化后透水性差的问题,提出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合骨料配制透水性混凝土的方案,并从强度和透水性两个方面对配制的透水性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大量黏土砖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将建筑垃圾筛分、分选、破碎后得到黏土砖颗粒,利用球磨设备将黏土砖颗粒粉磨半小时后得到微粉,在砂浆、砌块等采用干硬性混凝土为原料的生产中作为掺合料代替部分水泥,通过采用醇胺类激发剂激发黏土砖微粉的活性,提高其后期强度,可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清晰方便地观察并研究再生混凝土裂缝开展规律,利用模型混凝土的概念,将普通混凝土、废混凝土骨料混凝土和废砖骨料混凝土平面化,制得模型再生混凝土试件。在试件受压破坏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模型混凝土前后两个表面制作不同尺度的散斑,分别用一般工业相机和显微镜相机采集图像,并分析得到全局应变场和界面过渡区附近的局部应变场,用以揭示再生混凝土裂缝开展过程和损伤演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废砖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最小,但是抗压强度反而比废混凝土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的高。废混凝土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全局应变场能表征应变集中位于旧砂浆区域,但不能区分新、旧界面过渡区,而局部应变场更加细致地显示裂缝首先在旧界面过渡区开展,然后新界面过渡区才有裂缝开展。对废砖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分析发现,砖骨料和新砂浆之间的界面过渡区首先出现了应变集中,但是裂缝并未沿界面过渡区开展,而是贯穿了砖骨料,然后位于界面过渡区的应变集中由于应力重分布而削弱。  相似文献   

18.
An investigation on chloride ingress and macro-cell corrosion of steel bars in concrete made with recycled brick aggregate (RBA) was carried out. As control cases, virgin brick aggregate (BA) and stone aggregate (SA)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oth cylindrical and cracked prism specimens were studied for 16 different cases. The prism specimens were made with a segmented steel ba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from outside of the specimens to measure macro-cell corrosion current continuously under seawater splash exposure for a period of 30 d using a data logger. Cylindrical specimens were submerged in 3% NaCl solution at a temperature of 40°C to investigate chloride ingress in concrete made with RBA, BA, and SA after 120 and 180 d. Half-cell potential, corrosion area, and depths of corros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hloride ingress as well as corrosion of steel bars in concrete made with the different types of aggregate is ordered as RBA > BA > 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