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因其自然形态与城市形态相互融 合,具有湖面水体开阔、观景点位自由、界面环形观览、视廊 通透绵长的观赏特点。作为滨水中心区的典型类型,如何依托 其滨江环湖的双重特点进行设计优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聚焦 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 梳理并总结出4类特征,即前景开阔、动态观览、环形画卷、视 野通透。进而结合其景观特征分别从点景、叠景、透景3个维度 进行标志高层、观赏界面、景观视廊的设计优化。以重庆市万 州中心区作为实证案例,对滨水界面进行设计优化,依托功能 和类型合理布局标志建筑,结合自然要素打造城市超级视廊, 以期为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形态优化提供设计方法及策略参 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2.
环城河是我国许多城市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各地对环城河及其沿线城市空间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过于注重景观设计,而忽视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滨河活力的提升等现象。在此以嘉兴市环城河沿线景观的设计实践为例,从文化传承、活力提升等方面入手,探讨城市环城河沿线城市空间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期望为其他城市的类似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万州传统街道特色、传统建筑特色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万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街道、建筑空间形式,探讨万州传统特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措施,以继承和发展独特的三峡文化,创造更好的三峡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场所是一个充满经济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微观认知单元。场所精神的回归是后现代建筑学、城市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人本主义空间观的焦点与趋势。场所理论从人的行为认知角度来认识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景观是一个被赋予多重行为(文化)意义的地理外观场所的差异性彰显出人的场所感。场所理论在地域文化建筑与本土化城市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城市景观环境认知与形态塑造等空间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试图从人本主义空间观——场所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场所的行为文化认知规律切入,结合国外场所理论应用城市空间设计研究的价值取向及研究趋势.探讨场所理论架构下的城市空间设计的本质与方法论体系。从而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微观原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及其实践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住区公共开放空间是指住宅建筑外部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内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隙或是由住宅建筑围合所形成的场地,具体包括住区内的道路、庭院、广场、游园、景观绿地等。它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连接住区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桥梁,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住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在现代才被提出,但在中国传统的人居模式中早有体现。上海里弄与北京胡同是我国南北方两大典型的传统居住空间类型,是时代、历史与当地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的场所特征分析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杭州环湖地区北山、南山、湖滨三个不同功能的历史街区的景观特征分析,从场所、结构、功能的比较研究,从中发现不同街区间的景观结构与主体元素特征的差异性,通过渗透原理与有机联系理论,寻找环湖地区的空间次序、建筑形态等景观韵律变化的整体特征;用场所文脉理论探讨景观特征保护与场所精神营造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通过对山地型特大城市滨江特点和发展策略的分析研究,运用生态、人文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滨江地区整体规划策划和功能组织优化设计,突出对重要滨水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挖掘山城、江城特色,倡导城市滨江空间公共性和可达性,促进城市功能与社会、生态、文化、景观建设协调发展,探索构筑高品质人居环境、塑造国际山水都市形象并重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景观雕塑是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的主要展示载体,其选址规划是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的重要部分,为此提出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研究。论述了城市景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城市景观雕塑作用于空间环境,并且受限于空间环境。以某城市为例,根据该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对该城市景观雕塑进行选址规划,通过梳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环境文化以及时代特征文化,确定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景观雕塑主题划分为历史文化主题、红色文化主题、山林文化主题、都市人文主题。结合划分的景观雕塑主题,以及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划分了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8个分区,并对城市景观雕塑进行具体选址布局,形成一环、两带、四点城市景观雕塑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建筑空间景观设计中,以文化主题为特色的表达应用具有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等作用。文化主题通过依托城市地域特点、融合文化内容、注重可持续发展等途径来探索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商丘市帝和海德公馆及配套运河公园项目为例,就建筑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主题应用与文化表达、项目设计中的文化理念与思路应用等开展探究。  相似文献   

10.
金龙  陶然 《中国园林》2007,23(2):30-34
蠡湖环湖开放空间系统融合新旧元素,将城市重新融入自然之中。环湖景观围绕蠡湖和各个景点展开,把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融入优雅的山湖自然环境。无锡的历史与水、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在社区生活和艺术、文化、建筑等方方面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城市拓展计划最终发展成为“湖滨新城”的远景。自然与文化交相辉映,休闲娱乐、滨水步道、私密空间、观景视线和商业景点,共同创造了一个宜人的工作、娱乐和休闲场所。通过创建湿地、林区植被和生态岛,以及水质清洁和保护等努力,创造了一个富有生态责任感的社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新旧文化元素汇聚于此,人文历史在这里沉淀,成为一处值得探索、游赏和爱护的景观。  相似文献   

11.
该项目在设计上结合厦门骑楼等闽南地域性建筑风格,融合地块周边的独特的自然湖景,突破传统商业中心封闭的设计方法,采用开放式的建筑布局,强调内部商业空间与外部内湖景观的互动,将环境、市民休闲、商业流线、开放式街区等紧密结合,创造出轻松的休闲购物环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2)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portal has been improved, but the phenomenon of image convergen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urban design of urban portal area should analyze and refine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landscape culture, life culture, architectural culture, historical culture and so on, and combine with the design contents such as functional orientation, spatial pattern, public spac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landscap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魏莉  倪道婷 《山西建筑》2009,35(27):33-35
以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金华园安置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为例,从规划布局、户外空间组织、绿化环境景观设计、道路交通组织、配套设施配置和建筑套内空间、单体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创造一个符合本地域人群的生活规律并具有较好的生态结构、宜居环境、和谐邻里的安置小区,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金顺  陶勇  马冬梅 《山西建筑》2008,34(12):47-49
通过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分析,介绍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提出了景观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并从植物配置、水景及建筑小品等方面探讨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素,从而为人们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吴婕  王雪  王卿宇 《福建建筑》2014,(3):19-20,15
建筑立面装饰是对建筑空间的二次性创造,以不同的形式、色彩、材质、光照再次塑造建筑的个性与美感。建筑立面装饰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风貌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陶瓷材质作为建筑立面装饰材料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的发展趋势,使陶瓷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浅析呼和浩特通道南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探讨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对于营造城市空间文化氛围、建设地域特色城市空间的积极作用,从而改善城市文化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形象。  相似文献   

17.
南京新世界花园景观设计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麟 《山西建筑》2008,34(18):34-36
以南京新世界花园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对小区建筑布局及其空间关系进行了统筹研究,提出了景观设计需解决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进行科学化的景观设计,力求使住区景观环境创造出最佳的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18.
吕耿 《福建建筑》2007,(9):24-27
本文通过对厦门中山公园花展馆景观建筑及其环境设计的实践总结,从环境出发,结合人的行为,把握建筑空间尺度,探讨体现地域特色景观建筑及环境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地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多民族聚居区,其传统民居形式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早已从传统的蒙古毡包发展成为固定式房屋,阿拉善地区传统民居之所以会演变成这样的形式,与周边地区民居形式对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通过将阿拉善传统民居与周边民居形式对比分析,人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阿拉善传统民居在布局理念、院落空间、建筑形式、细部作法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对周边地区民居形式进行了吸收与融合,展现了极大的包容性,同时也能发现阿拉善地区的传统民居在很多方面结合着自身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长期以来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的提升之处。  相似文献   

20.
《景观设计》2013,(5):I0020-I0023
该项目位于贵阳花溪区人民公园、贵阳花溪大学城以及花溪区人民政府之间,占地面积为291000m2。该项目以营造清雅、含蓄的现代中式人居环境为基础,结合亲切、质朴的建筑设计风格,营造出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相融合的景观空间。该项目的建筑规划布局注重与周围的环境氛围相协调,设计根据建筑规划要求,合理进行造林、理水、设廊,并强调遵循“内外相映、外隐内张”的景观设计理念,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景观效果。设计师将中式生活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并充分利用植物造景,营造丰富、自然、多样的植物景观,旨在打造直人、舒适的高品质健康生活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