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建设工程项目为核心,依托BIM模型、云计算技术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并以广联云、BIM5D为载体,实施文档及流程协同管理、图纸及其变更协同管理、进度计划协同管理、质量安全协同管理、商务管理协同应用等五大应用;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由传统的点对点的沟通方式到基于BIM云平台的多方协作,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存在的BIM应用问题,将BIM技术与云计算技术、数据通信交换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等结合起来,设计和实现基于BIM和云计算的协同设计管理平台,本文介绍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及各功能模块的定位,该平台在实际案例中发挥了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运用BIM技术的交互性、高效信息协同平台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探讨其在工程造价管理实施的适宜性,并就国内目前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今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应用中普遍存着设计与施工分离、建模重复、全生命周期统筹管理不足等问题,由此引发的信息孤岛制约着BIM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基于此,论文结合项目开发实例,应用BIM建模技术、计算机编程开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技术,集成BIM模型数据及BIM模型在施工阶段的管理数据,建立基于BIM的施工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称平台)。该平台可解决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项目信息的即时协同。并为BIM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建设工程领域中的BIM技术为研究背景,结合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云技术及其经验,针对建设工程二维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效率低、设计重复多、设计进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架构了基于云技术的协同设计平台,阐述了协同设计平台的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同时,在分析传统设计方法和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该协同设计平台上的工作流程,并且通过两款BIM软件的实践经验验证了该协同设计平台的使用效果;最后,探讨了协同设计平台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提出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互联网、计算机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相结合,介绍了BIM技术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中的应用,该技术能够为设计审核提供可视化、信息化、性能化的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IM的消防设计审核流程。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消防审核模式提高了设计审核的科学水平,对于推动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工程建设行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基于BIM理念和技术,本文分析了工程项目全过程BIM技术的现状和前景。结合大栅栏北京坊项目所有参与方共享的协同工作环境,实现了从设计、招投标、施工及交付全过程的BIM模型信息管理,达到提高设计质量与品质、加强施工管理与投资控制、便捷项目交付于运营管理的目标。在项目实施工程中建立了一个面向建设方的企业级BIM实施标准及工程数据管理云平台,实现BIM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BIM技术在国内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阶段.然而BIM技术的应用应贯穿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就建设工程项目使用阶段基于BIM的运维管理平台进行研究分析,介绍基于BIM的运维管理平台的技术路径和建设内容,并对基于BIM的运维管理平台的功能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杨磊 《工程质量》2019,37(2):70-75
业主管理BIM的实施诉求与设计、施工单位的BIM技术应用存在本质的区别。从业主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基于BIM的大型机场项目业主协同管理方法。针对白云机场T2航站楼项目的建设管理需求,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多方协同等特性,研发BIM协同管理平台,用于项目的设计BIM协同、现场人员管理、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以及变更管理等,为业主和各参建单位的协同管理提供信息化工具。相较于传统管控方法,项目管理的效率以及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协同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大型建筑群体协同管理中的应用有一定研究价值。探讨了BIM技术应用现状,总结了建筑信息化管理优缺点,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大型建筑群体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并对这个协同管理平台的工作流功能、多项目设置版和单项目综合管理版、BIM模型综合应用等进行介绍,最后针对当前建筑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缺点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这些研究旨在为建筑信息化管理和BIM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1]。业界对于BIM在管理、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探索方兴未艾,BIM的本质是实现建筑行业各个专业之间的信息充分互用,提高建筑信息的复用率,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我们结合实际工程,对BIM的概念及实施做了初步的研究和实践,并从设计院的工作内容和角度,对三维协同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对在三维设计模式下,各专业间及专业内的协同工作方法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施工管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提出了工程施工BIM应用的技术架构、系统流程和应对措施,并将BIM与4D技术相结合,自主研发建筑施工BIM建模系统和基于BIM的4D施工项目管理系列软件,从而形成一套工程施工BIM应用整体实施方案。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等十几个大型工程项目,验证了其可行性和适用性,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BIM技术是建筑数字化的底层数据信息,对于现阶段的BIM技术大量应用于翻模设计,有悖于数字化建设的初衷,并阻碍了数字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因此,BIM正向设计的推广是建筑设计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现阶段BIM正向设计正在个别大型设计院和大型房产企业逐步实施,但其正向设计的经验并未得到广泛推广。本文通过具体工程的施工图正向设计实践,总结设计院BIM正向设计的成果,为正向设计的发展推广和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BIM的桥梁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这样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和模型传递以及过程中的管理已经成为桥梁建设的一种趋势。然而,目前基本上所有没有对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和运维等整个生命周期做到快速精确建模,管理进度,实时计算和仿真,以及根据需要动态显示施工设备的行为等一系列过程的集成。本文就是基于一种集成理念的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方法,在一个一体化的体验仿真平台上,对桥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初步探索,同时也对比其他可能的技术路径。这个平台集成了协同设计和建模、施工管理、施工过程分析、施工动画、施工进度生成、运行维护等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普适计算和BIM的协同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是项目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协同施工的基础。普适计算能提供强大的实时交互能力,建筑信息模型(BIM)被认为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工具之一。将普适计算和BIM结合,探索实现协同施工过程中动态信息交互和共享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协同施工的实现方法。首先,对普适计算环境下协同施工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协同施工对信息的处理规则和要求。其次,对基于BIM的施工信息空间建立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不同类型的施工动态信息模型。最后,基于普适计算和BIM构建了协同施工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6.
Qu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vital aspects of a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insp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Despite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e omission of check items and in-efficiency of entering inspection results from paper-based inspection records into computers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construction stakeholders remain to be major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make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ore effective and collaborative by developing a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and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First,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of the collaboration platform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andards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inspection in China, the technologies to be used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re justified, and a process model for the collaboration 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is established. Next,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is developed, and the algorithm for generating inspection tasks and the technique for integrating with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re formulated. Fi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rototype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approach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re verified by using the system in an on-site test.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外BIM发展应用的介绍,结合中国建筑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中国建设行业信息化现状及BIM技术的应用,指出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发展趋势,并阐述其对中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提出从课程设置、应用技术、应用管理层面建立符合BIM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阶段性介入设计,远滞后于设计,难以及时有效提供成本决策依据问题,以初步设计阶段为研究范围,以设计与造价的协同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 BIM 和数据库技术,设计相应工作流程,实现设计与造价的协同管理。并以某办公楼项目为例,重点介绍基于 BIM 的造价协同管理模式在初步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中的应用,通过与传统模式的时间价值指标对比,验证了造价协同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中的高效性,为 BIM 技术推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与造价协同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For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am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participants, the use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 has become more common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life cycle. However, due to the use of different BIM-based software among collaborators during the design, a variety of problems have occurred, including loss of data, difficulty in communication, and poor work efficiency. Hence, this study proposes an integrated design syste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IM-based collaborative design. For this purpose, problems are derive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BIM-based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addition, a concep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M-based integrated design system is established from integration methodologies. Based on ‘functional integratio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process support,’ the integrated design system is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modules: BIM Modeler, BIM Checker and BIM Server. To test the integrated design system, a case study on a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is reviewed, and improvement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are examined. It appears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can enhance design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by providing necessary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