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罗知林  陈挺  蔡皖东 《计算机科学》2014,41(4):62-64,74
转发(Retweet)是微博中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机制,用户可以将其关注者(Follower)的有趣微博转发到自身平台,分享给他的粉丝(Fan),快速地实现微博信息的传播。主要对微博转发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取了重要特征,比如用户间的微网络结构、权重比率、用户个人信息等,以研究用户微博转发行为,然后基于以上特征提出了一个随机森林微博转发预测算法(RFMR)。实验结果表明,RFMR算法优于其他分类算法,可以有效地用来预测微博转发。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新浪微博的信息转发与传播特征为研究目的,并对传播行为进行预测.在获取大量新浪微博在线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影响用户转发行为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各种影响因素特征并进行建模.提出基于用户属性、社交关系和微博内容三类综合特征,使用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对给定微博的用户转发行为进行预测.基于微博网关注关系拓扑,利用概率级联模型对给定微博的转发路径进行预测,为预测微博的影响范围提供依据.文中通过实验分析了新浪微博符合复杂网络特征、社交类特征对转发行为有重要影响,并验证了传播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微博转发预测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舆情监控、广告投放、商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兴趣、微博作者影响力及微博内容等信息均影响信息传播过程。转发行为预测的挑战性问题在于如何捕获更多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预测性能。提出基于混合特征学习的转发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并分析了局部社会影响力特征、用户特征、微博内容特征的计算方法;接着,基于分类器建立预测模型;最后,比较了不同类型微博的转发预测效果。在新浪微博平台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局部社会影响力特征、用户特征、微博内容特征都对转发预测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博内容特征的影响最大。随机森林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83.1%;与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准确率平均提高约7.4%,最高提高约10.8%。另外,该方法对自然灾害、环境、审判、维权等类型的微博进行转发预测时,效果更加明显,说明这类事件转发的规律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陈骁  黄曙光  秦李 《计算机应用》2015,35(3):638-642
探究微博转发网络的构建机制有助于深刻理解信息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过程,得出针对微博营销、舆论管控的有效策略和建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有向加权网络模型。根据微博在转发过程中被多次转发的现象,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在节点间连边时引入三角连接机制,并且用连边的方向选择表征了活跃用户和知名用户的不同行为特征,同时考虑了权值的动态演化过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模型的强度分布、度分布、强度-度的相关性均服从幂律分布,幂指数为1~3,而且具有高聚类、短路径的特点,平均聚类系数可达0.42,平均路径长不超过6,同时采集了微博转发的实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郑志蕴  郭芳  王振飞  李钝 《计算机科学》2016,43(12):41-45, 70
随着微博的迅速兴起和其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提取微博信息传播特征和构建传播模型已成为了研究热点。针对用户转发行为,首先分析了信息传播机制;然后从影响用户转发行为的发布用户、接收用户、用户亲密度和信息时效性4个方面提取出8个特征因素进行建模;在借鉴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户行为分析和接触节点,提出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SCIR模型,并给出动力学方程;最后利用新浪微博真实转发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考虑用户转发行为的8个影响因素,结合行为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拟合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功申  孟魁  谢婧 《计算机科学》2014,41(12):33-37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特征将用户对微博转发量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提出了一种微博预警算法。首先,分别研究了大转发量与小转发量的微博作者的用户基本特征,获得其中对关键用户与非关键用户具有良好区分度的特征,并基于信息增益的特征选择法获得用户特征对用户关键性的区分度。随后,基于特征加权模型,提出了一种用户对微博转发量的影响力的量化算法。最后,提出了一种微博预警算法,该算法对给定的新发布的微博,以其作者及已有转发用户的特征就用户对该微博转发量的影响力进行量化,当影响力超过一定阈值时,输出预警信息。该算法可以有效控制敏感微博在网络上的传播及扩散。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6,(11):1524-1531
在线社会关系网络中,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网络承载着上层的信息传播,关注关系网络的结构影响着消息的可见度,并影响着信息传播过程的转发选择。以新浪微博为例,围绕信息传播中的多次暴露现象展开研究,结合用户关注关系网络的结构,探索信息传播过程中多次暴露情形下用户转发选择行为的模式和规律。针对信息传播中用户在多个暴露源下的转发选择预测问题,融合消息内容、网络结构、时序和交互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建模和预测用户转发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1.3%。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博的迅速兴起,提取信息传播特征和构建传播模型已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用户转发行为,首先分析信息转发结构,提取信息老化特征;然后结合转发时效性,基于平均转发概率的递减规律提出SIR的改进模型;最后利用真实转发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考虑信息时效性和老化特征,能够较好地拟合信息传播过程。进一步,将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节点传播影响力,发现其分布服从无标度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微博逐渐成为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及信息收集的重要平台,微博转发是微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研究微博转发问题对微博信息传播、微博营销、舆情监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影响微博转发的主要因素有:粉丝兴趣与微博文本的相似度,微博营销策略及用户粉丝数量的变化.以往的预测模型没有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来对微博转发量级进行预测,首先利用SIM-LSTM模型构建微博转发趋势度,然后再利用TF-IDF构建粉丝兴趣和微博文本的相似度,最后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粉丝是否会转发该微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相对于其他预测算法F1评估值提高了近5%.  相似文献   

10.
微博用户影响力分析作为社交网络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现有研究工作分析用户行为时间性的不足和忽略用户与参与话题之间关联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微博话题的用户影响力分析算法——基于话题和传播能力的用户排序(TSRank)算法。首先,基于微博话题分析用户转发行为时间性,进一步构建用户转发和用户博文转发两种话题转发关系网络,预测用户话题信息传播能力;然后,分析用户个人历史微博和背景话题微博文本内容,挖掘用户与背景话题之间的关联性;最后,综合考虑用户话题信息传播能力以及用户与背景话题间关联性计算微博用户影响力。爬取新浪微博真实话题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话题关联度更高用户的话题转发量明显大于关联度很低的用户,引入用户转发行为时间性相比无转发时间性,TSRank算法的捕获率(CR)提高了18.7%,进一步与典型影响力分析算法WBRank、TwitterRank和PageRank相比,TSRank算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分别提高了5.9%、8.7%、13.1%和6.7%、9.1%、14.2%,验证了TSRank算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对社交网络的社会属性、话题传播等理论研究以及好友推荐、舆情监控等应用研究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陶永才  何宗真  石磊  卫琳  曹仰杰 《计算机应用》2014,34(12):3491-3496
针对微博信息量大、用户兴趣随时间变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动态兴趣度(WDDI)的微博个性化推荐模型。WDDI模型考虑微博转发特征,并引入时间因子,利用微博主题模型基于转发的狄利克雷分配(RT-LDA)对用户微博进行研究,建立用户对主题的个体动态兴趣模型。通过用户与其关注用户的相似度和交互频率获取用户的群体动态兴趣,将用户个体兴趣与群体兴趣加权结合得到加权动态主题兴趣模型。对用户接收的新微博按动态兴趣度降序排列,实现微博动态个性化推荐。实验表明,WDDI模型较之传统推荐模型,在微博服务中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用户动态兴趣。  相似文献   

12.
The potential of microblogging networks to spread information, ideas, and influence via social links has been recognized. Individuals at central or critical positions in the microblogging networks are expec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preading information, but this belief must be tested wit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in actu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Furthermore, it is possible that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al importance influence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different way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ive structural properties (degree, betweenness, closeness, tie strength, and k-value) 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apabilities by track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150 messages in Sina Weibo.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betweenness centrality, which best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distance and coverage size. It also best predicts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efficiency. Degree centrality is found to be a strong predictor of one’s influence among immediate followers. Tie strength negatively correlates with influence on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distance and coverage size. These structural properties address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ower and should be used in a complementary way when plann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trategies in microblogg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作为物理网络空间数据挖掘的一大热点,目前在用户行为分析、兴趣识别、产品推荐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随着社交网络商业契机的到来,出现了很多恶意用户及恶意行为,给数据挖掘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基于用户行为特征分析的恶意用户识别方法,该方法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微博网络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对各维度特征的权重进行排序,选取前六维主成分特征可以有效识别恶意用户,主成分特征之间拟合出的新特征也能提升系统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的方法对微博用户特征进行了有效的排序,很好地识别出了微博社交网络中的恶意用户,为其他方向的社交网络数据挖掘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清洗技术。  相似文献   

14.
Today’s ubiquitous online social networks serve multiple purposes, including social communication (Facebook, Renren), and news dissemination (Twitter). But how does a social network’s design define its functionality? Answering this would need social network providers to take a proactive role in defining and guiding user behavior. In this paper, we first take a step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ith a data-driven approach, through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Sina Weibo microblogging service. Often compared to Twitter because of its format,Weibo is interesting for our analysis because it serves as a social communication tool and a platform for news dissemination, too. While similar to Twitter in functionality, Weibo provide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comments, allowing users to form threaded conversations around a single tweet. Our study focuses on this feature, and how it contributes to interactions and improves social engagement.We use analysis of comment interactions to uncover their role in social interactivity, and use comment graphs to demonstrate the structure of Weibo users interactions. Finally,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that shows the impact of comments in malicious user detection, a key application on microblogging systems. That is, using properties of comme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in both modeling and detection of malicious users.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popular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the studies of information diffusion on social media also become very attractive direction. Knowing the influence of users and being able to predict it can be very helpful in enhancing or controlling the information diffusion process, whe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fluential spreaders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 is very critical.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thod called SIRank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spread influence of users in microblog, considering the user interaction features, retweet intervals, location of users in information cascades and other relevant features. By quantifying cascade structure influence and user interaction influence on information diffusion, the proposed methods uses random walk on microblog network, successfully ranked the users’ spread influenc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n anonymous real microblog dataset, the results shown that our method can efficiently measure the users’ spread influence, and perform better in both coverage and prediction comparison than other rank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在全部微博内容中,由用户转发而产生的信息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同时,内容的转发也是微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用户的转发行为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可应用于社交营销、微博检索、热点事件预测等领域中。该文中,我们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大量真实的新浪微博数据,发现影响用户转发行为的一些因素: 微博作者、用户兴趣以及微博热度。基于这些发现,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LDA模型的方法,综合利用以上3个特征预测用户转发行为。为了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我们利用收集的大量的微博数据及对应的社交网络结构模拟真实用户环境。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性能优于目前最好的方法,F值比其他基线方法高出35%—45%。  相似文献   

17.
潘文雯  赵洲  俞俊  吴飞 《自动化学报》2021,47(11):2547-2556
转发预测在社交媒体网站(Social media sites, SMS)中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研究了SMS中的图像转发预测问题, 预测用户再次转发图像推特的图像共享行为. 与现有的研究不同, 本文首先提出异构图像转发建模网络(Image retweet modeling, IRM), 所利用的是用户之前转发图像推特中的相关内容、之后在SMS中的联系和被转发者的偏好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 提出文本引导的多模态神经网络, 构建新型多方面注意力排序网络学习框架, 从而学习预测任务中的联合图像推特表征和用户偏好表征. 在Twitter的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 我们的方法较之现有的解决方案而言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微博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之一了。在中国,微博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2.42亿。微博用户影响力计算对社会信息在微博里面有效传播,正确传播,健康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浪微博数据为实验的对象,通过改进传统的PageRank模型,提出了的新型用户影响力排名算法---MBUI-Rank(Micro-Blog User Influence Rank)算法。在考虑传统PageRank方法的用户链接关系的同时,MBUI-Rank算法还考虑到微博用户自身行为活动,构建用户对微博的影响的动态挖掘模型。实验结果表明,MBUI-Rank算法与传统的PageRank算法相比,可以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微博用户的实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李冠辰 《软件》2013,(12):127-131
最近几年,以微博为首的社交网络迅猛发展,这些平台上包含了网民对于时事热点的观点,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看法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由于微博数据非常庞大又难以获取等困难,如何有效地对社交网络进行数据挖掘,是近两年数据挖掘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工作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Hadoop的并行社交网络挖掘系统,包含了分布式数据库,并行爬虫,并行数据处理和并行数据挖掘算法集,可以有效地获取和分析挖掘海量的社交网络数据,为社团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用户分类,微博分类等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是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大量传播造成社会危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者。为了减轻不实信息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对不实信息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划分出强关系型社交媒体,通过Multi-Agent建模的方法,引入用户个体异质性和决策行为不确定性,建立不实信息传播模型。用控制变量法,在多种网络中进行仿真模拟。研究表明:不实信息传播的初始节点不完全能够决定不实信息的传播范围;不实信息传播过程的缓解期长短与网络的随机性有关;用户观点共鸣度分布会对不实信息传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