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蚁群算法在时延约束选播路由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选播通信服务的基础上,研究了蚁群算法在网络选播路由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系统原理,用于解决有时延约束的选播路由问题。算法采用调整最优解路径上的信息素和算法重启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蚁群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它可以在满足延时约束的条件下迅速找到最优解。  相似文献   

2.
改进的蚁群算法在QoS网络路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本蚁群算法求解多约束的QoS网络路由时速度慢,容易出现早熟收敛和停滞现象,将信息素适量更新与变异的蚁群算法应用到网络路由问题中,使得每轮搜索后信息素的增量更好地反映了解的质量,实验仿真表明该思想的引入加快了收敛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基本蚁群算法在解决网络路由优化问题时出现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基于Dijstra算法和MCP_IA算法1,该文提出了一种耗费受限的的最短时延路径CCLDA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时延和时延差异受限DDVCA算法,不仅满足了时延和时延差异限制,而且降低了最终所得组播树的耗费。  相似文献   

4.
针对直接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存在的检测数值不稳定和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将约束最小输出能量(CMOE)准则与直接RLS算法结合,提出一种基于CMOE准则的盲自适应RLS多用户检测算法。将该算法与直接RLS算法进行动、静态环境下输出信干比(SIR)、剩余输出能量(EOE)和误码率(BER)等方面的仿真,对比得出该算法具有更好的动态跟踪能力,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发生早熟这一问题,借鉴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将混沌和自适应引入到基本PSO中,形成一种双重自适应PSO算法(DAPSO)。该算法在初始化种群时,采用Logisitic方程产生混沌序列;在迭代过程中,通过非线性动态调整策略调整粒子个体学习因子和社会学习因子的大小,采用(0,1)随机均匀分布代替惯性权重递减的方法对[w]进行自适应取值来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移,最终实现算法求解全局最优的目标。最后运用六个高维单模态和多模态Benchmark测试函数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并与PSO,2PSO,KPSO算法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求解全局最优解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粒子群算法,在精确性和寻优效率上较其他算法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仿射尺度不变特征(ASIFT)算法通过模拟仿射变化图像实现完全仿射不变性,但是由于尺度不变特征(SIFT)算法本身的低效造成ASIFT的过程非常耗时,为了实现更为高效的图像匹配,引入快速视网膜关键点(FREAK)算法到ASIFT仿射模型中,并基于Lanczos-4插值进行改进。在匹配过程中基于HAMMING距离实现暴力匹配,并结合随机样本一致性(RANSAC)算法改进对匹配点对的提纯,得到了新的AFREAK算法。该算法既能实现完全仿射不变性,又能实现低耗时和低内存占用。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AFREAK算法处理速度上快于ASIFT近2~3倍,并且可以得到与之相似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的聚类算法AIK-Means,利用CUDA技术加速算法执行效率,并优化内存方法,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多次聚类;将Chameleon层次聚类算法用于解决K-Means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敏感问题;在多次聚类结果中用FP-Tree进行关联分析,提高聚类有效性。将算法应用到某集团心理学MMPI数据测试,实验结果表明AIK-Means算法在执行效率和聚类有效性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应用过程中的不同性能指标要求,将SVM算法的模型选择问题作为一个多目标优化(Multi-Object Optimization,MOO)问题进行处理。以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该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其Pareto解集,在具体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从Pareto解集中选择适合的最优解作为支持向量机算法参数,实现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模型选择。在几个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快地得到Pareto解集,解集中的参数组合能够满足对支持向量机算法速度和泛化能力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量子粒子群求解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典微粒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较高收敛性能的智能算法:量子粒子群(QPSO)算法。并用于求解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实验室证明QPSO算法收敛性能好、速度快,为求解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密码算法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密码技术的核心是密码算法。该文在介绍密码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论述和分析了密码算法的发展现状。在对称(私钥)密码算法方面,重点研究DES存在的问题和AES的特点;在公钥密码算法方面,重点研究RSA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ECC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NTRU算法的特点等。最后对密码算法本身及其应用等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线性独立成分分析的掌纹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快速有效地在掌纹识别中学习多种因素的高阶统计独立成分,利用多线性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掌纹张量进行降维,得到低维的模式矩阵,将掌纹图像向模式矩阵上投影以提取核心张量,通过计算核心张量间的余弦距离实现掌纹匹配。基于PolyU掌纹图像库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主成分分析(PCA)、二维PCA、独立成分分析和多线性PCA相比,该方法的识别率最高,且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二维PCA非参数子空间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美  梁久祯 《计算机工程》2011,37(24):187-189
提出一种结合二维PCA(2DPCA)的二维非参数子空间分析(2DNSA)人脸识别算法.利用2DPCA对原始图像矩阵进行特征降维,以降维后的特征为训练样本,进行二维非参数判别分析,并综合考虑类边界样本对分类的影响,采用2DNSA实现更合理的特征提取.基于Yale、LARG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与(2D)2pCA、2...  相似文献   

13.
光照、表情等外部条件的变化是影响人脸识别效果的重要因素。梯度信息反映了图像信息变化幅度的大小,对边缘敏感,对光照不敏感。基于梯度信息的人脸识别方法能够缓解光照等变化对人脸识别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提出两种基于梯度信息的人脸识别方法,即基于梯度幅值的人脸识别方法和基于方向梯度的人脸识别方法。抽取梯度信息,借助于2DPCA或2DFLD对抽取的梯度信息进行特征抽取,通过相似性进行分类。在AR和Yale-B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两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将非参数子空间分析方法(NSA)和模块化2DPCA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模块化2DPCA+NSA方法。NSA方法需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向量后进行特征提取,导致数据维数很大,没有考虑到图像的局部特征,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采用2DPCA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替代原始图像的低维新模式,施行NSA。该法能有效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而由于考虑到类内、类间的差异,可弥补PCA 的缺陷。在ORL人脸库和XM2VTS人脸库上对LDA方法、NSA方法以及该方法分别进行了评价和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识别效果上优于LDA方法和NSA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种P2P网络环境下的OLAP查询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网络环境和P2P环境中,客户端向OLAP服务器提交OLAP查询,并从服务器获取查询结果,OLAP服务器的负载将随着客户端的增加而急剧增加。设计了一种基于P2P(Peer-to-Peer,点对点技术)技术的DQDC(Distributed Query Data Cube,多维数据集的分布式查询)算法,实现P2P网络中语义级的多节点Data Cube数据共享,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决策分析性能。  相似文献   

16.
K2DPCA(Kernel-based 2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能够刻画图像的非线性特征,同时保留原始图像的二维数据结构和邻域信息,在人脸识别领域具有成功的运用,但其对异常值比较敏感。为克服此问题,将“角度”的概念引入非线性空间,基于核方法提出Sin-K2DPCA,并采用F范数度量,将样本数据经非线性映射到高维空间后极小化相对重构误差。为进一步解决非线性的核矩阵规模较大、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利用Cholesky分解方法,计算大规模核矩阵[K]的低秩近似,提出了基于Cholesky分解的Chol+SinK2DPCA。实验结果表明,在ORL、Yale人脸数据库中,Chol+SinK2DPCA提高了识别率,并克服噪声的影响;在大规模数据集Extended YaleB中,Chol+SinK2DPCA有效解决了K2DPCA由于核矩阵规模过大而不能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二维类增广PCA(2DCAPCA)的人脸识别算法。用二维PCA(2DPCA)方法直接对人脸图像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处理后的特征与类别信息结合构成类增广矩阵,对类增广矩阵进行2DPCA处理,提取图像的类增广矩阵特征。由于该算法既保留了人脸图像的结构信息,又考虑了样本的类别信息,识别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Yale和FERET库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人脸识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局部保持投影(LPP)算法无监督且只保留局部信息的特性,提出一种2DPCA+2DLDA和改进的LPP相结合的人脸识别算法。将训练集样本用2DPCA+2DLDA算法进行投影,保留数据整体空间信息和分类信息;引入类内、类间信息对LPP算法的关系矩阵进行优化,使LPP成为有监督的非线性学习方法,采用改进的LPP(ILPP)算法对训练集图像进行二次投影,提取样本的局部流形信息,并作为人脸识别信息进行鉴别。在Yale和ORL人脸库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余弦角距离的主成分分析与核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PCA和KPCA都是基于欧氏距离提出的,这种距离对离群数据点比较敏感,而余弦角距离对离群数据更为鲁棒,在很多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性能。充分利用余弦角距离的优势,提出两种新的特征抽取算法——基于余弦角距离的主成分分析(PCAC)和基于余弦角距离的核主成分分析(KPCAC)。在YALE人脸数据库与PolyU掌纹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PCAC比PCA取得了更好的效果,KPCAC也表现出了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包融合+2DPCA方法,先对图像进行二层小波包分解,再选取最利于判别分类的4幅高频子图进行融合,将融合子图与低频子图分别进行2DPCA降维和特征提取,最后进行决策级融合,得到识别结果。在Yale和JAFFE标准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能有效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