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山等复杂构造区的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带的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的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的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带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山前带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西部复杂山地勘探走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复杂山地山前带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勘探领域之一。西部山地山前带具有地表类型复杂多变、地下逆掩推覆构造特征强烈的双重复杂性,给勘探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增加了难度。集中表现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构造精度差两个问题,也成为发展西部地震勘探的技术瓶颈。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攻关,已形成了一套复杂山地地震勘探经验,成功攻克了一些复杂山地构造,找到了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山前带的克拉2气田和迪拉2气田。但是,这种成功并不意味着西部其他山地勘探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由于我国西部复杂山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必须不断地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研发新技术、新装备,才能满足西部地区油气勘探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地震勘探程度和要求的不断提高。采集设计技术更加趋于针对复杂目标地质体开展工作,而基于地质模型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也随之开展,三维重新采集技术更加趋于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复杂地表条件,地下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要求和处理能力开展资料采集工作,其工作重点是注重对地下地质模型的研究,并在对地下地质模型和近地表模型进行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模型的正演技术在室内来验证所设计的观测系统是否科学合理,从而大大提高地震勘探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区勘探存在较大的风险性,而对于和田探区,勘探和研究程度低,地面和地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勘探风险就显得更大。如何立足于工区实际,降低勘探风险和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水平和综合效益,是摆在勘探家和决策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在总结和田探区勘探实践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适合新区油气综合勘探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和田探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东部,勘探面积43 117km2,北部为巴楚隆起,中部为麦盖提斜坡,南部为昆仑山山前逆冲构造带。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地震勘探难点”之一。该…  相似文献   

5.
葵花岛构造中深层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层目标处理的地震资料为依托,充分运用地震综合解释、地层压力预测、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对葵花岛构造中深层的油源、构造、储层和圈闭等石油地质条件开展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葵花岛构造中深层很可能富集大量油气,勘探潜力很大,是近期滩海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复杂的地表地震地质条件,通过高精度和高分辨率采集、高精度静校正,高精度速度以及全三维资料处理等技术,建立了一套高精度地震勘探方法。解决了塔北地区构造埋深大幅度小的难题,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益。目前,深达4000 ̄6000m,幅度在20 ̄30m的构造可以找到和圈定。油气钻探成功率达到68%,在开发油田上通过钻井资料约束,地震解释的构造图深度相对精度可高达0.1%。  相似文献   

7.
《江汉石油科技》1996,6(2):95-95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1 马王庙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综合研究 勘探开发研究院 2 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处  相似文献   

8.
综合勘探在柴达木盆地山前带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柴达木盆地的山前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之一。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地震勘探困难,柴达木盆地山前带大部分还是地震的空白区。近几年开展了重磁电综合勘探,通过综合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柴达木盆地与周围山系的关系,在山前带发现了一些沉积凹陷和逆掩推覆构造,为地震勘探提供了有利地区,拓宽了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苏丹福拉凹陷陡坡带构造地质特征及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拉凹陷区域地质上属于在中非剪切带应力场背景下拉张形成的被动裂谷凹陷,整体呈西断东超的箕状凹陷,西部陡坡带为一个受长期活动的边界断层控制的一个狭长区域,面积约400 km2.该构造带具有构造复杂,地层产状陡,沉积相变化快等特点,因而在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钻井作业技术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综合地质研究及勘探实践证实,对于复杂断块油气田,及早部署三维地震采集以落实复杂构造并采用滚动勘探开发的思路,可以快速、有效地探明储量规模,减少失误.提高勘探效益;针对不同的地下及地表条件,优化采集参数和接收组合,并在构造主体部位采用加密炮线增加局部覆盖次数,有利于改善地震资料品质;适时调整钻井工程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钻探效率和井身质量,有利于油层的发现和储集层保护.  相似文献   

10.
川东地区自1977年发现石炭系气藏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回顾二十多年的勘探历史,川东高陡构造勘探经历了由低潜背斜到高陡构造,由构造圈闭气藏到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气藏,从简单到复杂的勘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根本上认识到了川东高陡构造勘探难度,首先,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差,地下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要可靠地查明地下构造形态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再则是石炭系厚度小,变化大,埋深普遍超过4000m,要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可靠地预测厚度十分困难,因此这二十多年的勘探过程是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勘探技术难题,取得技术发展的过程;与勘探技术的创新,改进和发展是分不开的,本以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典型测线的处理解释为例。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着重介绍该区处理解释技术(这里指针对高陡构造石炭系勘探中暴露的问题,经攻关研究后创建或改进发展的技术方法)以及取得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1.
刘德平 《钻采工艺》1995,18(4):12-16
近年来随着川东气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范围不断向边缘地区拓展,钻井深度越来越深,地质情况越来戟复杂,钻井难度越来越大,严重地影响了川东深井钻井速度。本文综合分析了川东深井钻井地质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川东高陡构造的深井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2.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连续电磁剖面法在山前带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柴达木盆勘探地西缘阿尔金山前带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困难,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连续电磁剖面法(CEMP)勘探研究。采用波数域低通滤波技术、阻抗张量重构技术、远磁参考处理技术等,利用CEMP技术不受高陡构造及推覆构造屏蔽的优点,采取地震资料与CEMP资料联合建模解决地质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柴达木盆地西缘电性特征表明,该地区存在4个明显的电性层:第四系,狮子沟组,上、下油砂山组及上干柴沟组为低阻;下干柴沟组-侏罗系为第1次高阻层;古生界基底为第2次高阻层;结晶基底电阻率最高,在1000Ω·m以上,是电性基底的反映。利用CEMP勘探方法,在山前复杂构造区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南堡凹陷陆地是冀东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的主要地区,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进入“九五”以来,面对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的北堡,老爷庙地区,通过强化科技攻关,开展精细勘探,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益。本文根据冀东油田近年来的勘探实践,就开展复杂断块油田勘探问题提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钻井和物探资料综合地质解释的基础上,以YPZ构造和XMP构造为例,探讨了本区构造上下变异的特征和规律,认为其主要表现为地表无断层,地腹出现大型逆断层,导致地表与地腹构造在形态、面积、两翼产状以及高点位置等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不同构造层沿塑性滑脱层滑脱产生差异形变的结果,推测越靠近力源方向,越靠近高陡背斜带,越容易产生逆冲推覆和顺层滑脱,局部构造越容易产生上下变异,指出以地震为主的综合物探勘探方法是识别和研究局部构造上下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霍尔果斯复杂山地逆掩构造带勘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霍尔果斯逆掩构造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北天山山前带。因该区地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虽经多年地震勘探。收效甚微。2003年在霍尔果斯地区开展的新一轮地震勘探攻关中,针对地表及地下构造复杂的特点,利用高精度卫星照片辅助采集方案设计,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覆盖次数、激发方式、激发因素及适用的静校正方法等一整套新的勘探思路;并制定了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得到好的地震资料为目的的实施技术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目的层反射能量强、信噪比高;断裂特征清晰,逆掩断面清楚;原霍尔果斯构造北翼地震资料空白区消失了,深浅层局部构造关系清楚。  相似文献   

17.
金强  信荃麟 《石油学报》1996,17(3):46-53
通过复杂断块区的油藏描述研究,首次提出了利用一口探井探明一个断块的综合勘探技术。该技术基于现有常规的地质、地震、测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小断块油藏的勘探开发地质难题。它包括九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断块构造及构造应力场研究,阐明断裂构造形态及构造发育史;储层沉积学研究,确定储集体成因类型及几何形态;储层微观结构分析,阐明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断块内部储层参数预测,定量指出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等参数在三维空间的分布;油水边界研究,确定含油面积;流体性质研究,阐明油水性质对产能和油藏成因的影响;储量计算和油藏综合评价,提交探明储量和开发方案设计所需的各种地质参数。经过在滚动勘探开发的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综合配套的勘探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近十多年来,我国既在地表条件极其恶劣,地下构造极其复杂的新区寻找新油气资源,也在老油区滚动勘探增加新储量,在未来的油气勘探中,不仅要选好选准勘探领域,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和应用先进而适用的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礁滩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川东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该区地表地形复杂,二叠系、三叠系目的层埋藏深(5 500~7 500 m),储层受沉积相带控制,识别难度大,经历多期构造演化且各区块差异大,给油气勘探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该公司在已有成果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深化二叠系、三叠系台缘礁滩相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技术攻关,进一步明确了台缘礁滩相储层发育特征和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相控三步法”礁滩储层有效预测技术和深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一体化及复杂超深井钻井等先进适用配套技术,使得礁滩相勘探目标不断拓宽;探明了普光气田,新近发现了元坝气田,还取得了涪陵北部高陡复杂构造区复向斜部位礁滩相勘探突破,实现了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е�ң��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青 《天然气工业》2004,24(3):44-48
油气勘探中的卫星遥感预测技术是一种低成本、快速评价新方法。它根据遥感图像提取的与地质信息相关的地表影像异常及其组合特征来分析深部构造形变、隐伏圈闭、可能的油气运移通道,可起到指明勘探方向,缩小勘探目标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应用遥感预测油气勘探靶区的技术仍在探索之中,因研究思路不同可分成两类方法:烃的土壤蚀变异常影像提取预测法,线—环异常构造应力分析预测法。根据遥感应用实例对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遥感异常与深部构造的关系、烃渗漏与传统石油地质观念中的油气藏保存、遥感异常与地震资料验证中的种种技术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提出遥感是一种新的油气地质信息源,遥感预测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在开扩新的勘探研究思路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