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消除立窑的偏火和改善窑内的通风,我们在东辽县水泥厂φ1.7×6.5米塔式机立窑上进行了腰风试验。众所周知,立窑的底火对正常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生产时,立窑的底火一般呈锅底形,反映了窑内的通风情况。可以认为,窑内风速或风量的分布曲线就是底火层的形状曲线,而底火层的厚度分布,同样可以看作是煤的燃烧速度(或物料的煅烧速度)与各点散热情况的综合反映。或者说,不管底火的形状、厚薄如何,均是窑内风量分布的结果。因此,如果窑内的通风情况假设为理想状态的  相似文献   

2.
呲火是立窑煅烧过程中,因各种因素造成窑内通风阻力不均,或底火层出现深浅不一、裂缝、结大块等异常窑情,风从持力相对较弱的部位冲出,并夹带一定量的火球和粉尘的现象。常被看作最轻的立窑异常窑况。  相似文献   

3.
立窑同一时间烧出的熟料,往往出现欠烧、黄球、死烧块和葡萄状、黑密状等“花式品种”,质量不均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立窑的锻烧制度——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立窑的通风——煅烧气氛、生料球堆积和烧结物料聚集形态与熟料烧成的关系,而且还应研究立窑火层力学特征,以及它与煅烧制度、煅烧气氛、物料聚集形态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一、火层压力问题的提出立窑物料自上而下历经预热、烧成、冷却三个工艺阶段,逐步完成物料组分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烧成水泥熟料。窑内的物料不能象在回转窑中那样翻滚运动,而是依靠重力使料层整体逐步下移。烧成带底火层是立窑内物料进  相似文献   

4.
立窑的正常煅烧操作不仅要掌握好底火的位置、厚度,还要把握好底火的均匀性。但由于操作不当等诸多因素,立窑内有时会出现底火位置偏移,底火歪斜,使窑温在同一截面上发生差异,窑面出现倾斜,形成高处上火快,低处上火慢,即人们常说的偏火现象。偏火严重时低处的底火厚度逐渐变薄,直  相似文献   

5.
陈汝良  陈益兰 《水泥》1994,(3):34-35
生料中掺入熟料对成球性能的影响陈汝良,陈益兰广西大学(530004)生料球质量的优劣,对立波尔窑及立窑煅烧都有一定的影响。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时,窑内填满了物料,流体阻力很大,需用很高的风压鼓入空气才能穿透料层进行煅烧。因此窑内阻力的大小及窑内通风均匀...  相似文献   

6.
机立窑的致命缺点是窑内煅烧情况不明,只能凭经验,看烟下料、插钎探火对窑进行操作,人为因素多,烧成质量难以保证。为提高立窑熟料烧成质量,我国水泥工作者围绕立窑煅烧技术进行了不懈努力,先后研究开发出了: (1)预加水成球技术; (2)腰风偏火监控技术; (3)中心风管煅烧技术(因顶帽、卡窑而告终); (4)半黑、全黑、差热煅烧等技术。 前三项主要目的是改善窑内通风状况,尽可能保持底火集中与稳定。第四项是根据煤质情况和窑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实现立窑闭门操作的关键,就是设法稳定立窑内热工制度,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从控制窑内底火入手,利用微机自动调节入窑的腰风量,改变窑内各方位的燃料燃烧速度,及时纠正窑内偏火和调节底火位置,从而控制热工制度稳定,实现立窑的闭门操作。  相似文献   

8.
立窑生产中,窑内物料自上而下运动,入窑空气自下而上通过料层,燃料的燃烧与物料的燃烧同时进行。熟料产、质量常受偏火、垮边、漏生、结瘤、塌窑等影响,尤其是窑喷事故会把作业人员致伤残或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对立窑生产的观察、分析与操作实践,为提高立窑产、质量,保障窑工和窑面的设备安全,特提出水泥立窑安全作业控制方案,为实现立窑自动化作业抛砖引玉。 1.立窑安全作业控制设备  相似文献   

9.
1前言机立窑生产过程中,采用晶种烟烧技术,生料易烧性得以显著改善,物料透气性好,上火速度相应加快且均匀稳定,窑内通风阻力相应降低,中部通风良好,烧成反应能力强;坚持暗火操作连续稳定进卸料,可大大减少炼边、结圈、偏火等异常窑况的发生。因此,该技术推广应用以来,在促进机立窑增产、提高熟料质量。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效果。但是,采用晶种烟烧技术后底火层变脆,如果在生产操作和相应的工艺配套措施上,不适应该技术的工况要求,将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如:卸料速度过快易拉断底火层,形成料块架空,导致塌窑抽…  相似文献   

10.
3 底火不稳定的处理 3.1 底火不稳定的判断(见上期) 3.2 底火不稳定的处理 底火不稳,从广义来讲,可以说立窑内一切不正常窑况都是底火不稳。只因如中间火深、偏火、呲火、垮边、抽心、塌窑、架窑、喷窑等,有专门的处理方法,所以,这里只就窑温、底火厚度、位置、断层等的处理介绍如下。对于上述几种不正常窑况的处理,读者容易在各类培训教材中找到,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窑断面通风不均匀影响立窑产质量的问题,许多工厂曾采用差热煅烧的方法,还有的厂采取升高中心风管等措施,使边中料热耗差和窑中部通风阻力减小,改善了窑内通风的均匀性,熟料产质量有所提高。但差热煅烧法不仅配煤工艺复杂,而且看火操作也较麻烦。随着窑壁和隔热层的加厚以及适当扩大窑口,对窑壁散热和边风过剩现象有所减少。因此,目前许多机械化立窑厂已不用差热煅烧法。升高中心风管,虽能使通风阻力减小,改  相似文献   

12.
26 什么叫底火? 答:当立窑内的物料经过预热带进入高温带后,被部份熔融的料球相互粘结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塑性的高温粘结物料层,就是通常说的“底火”,也叫立窑烧成带或高温煅烧层。 27 怎样才算正常的底火? 答:正常的底火应该是: (1)底火的深度:底火层上缘离料面,边部0.3~0.5m,中部0.5~0.8m; (2)底火厚度:边部0.3~0.5m,中部0.5~1.0m; (3)底火温度:边部约1350~1400℃,中部约1400~1450℃; (4)全窑底火均匀稳定,无明火、无风洞、无断裂、无偏火。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四川水泥》2003,(3):40-40
立窑加料操作,许多厂都僵硬地使用“加二肋,盖边火,提中间”的加料法。其结果通常是: (1)料球入窑落差较高,虽然料球有一定机械强度,料球与窑内物料(二肋区)发生较猛烈的冲撞,使料球易挤压变形,球间空隙率变小,影响窑内通风。 (2)由于撒料主要放在二肋区,物料堆积过高过紧,二肋区湿料层板结形成较厚而又密实的二肋阻风圈,虽对中火和边火有利,但二助区的两侧经常出现呲火和小风洞,使窑内横断面上通风不均匀,不利于正常煅烧。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机立窑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此间为了解决中部通风不良、熟料煅烧不均的问题,人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已使其内部几何形状,由70年代前的单喇叭直筒形,逐渐演变成为现今的双喇叭倒阶梯状。而煅烧方法也随之由明火演变为暗火(从湿料层厚度、底火层深度和厚度等工艺参数在控制上的不同,又有浅、中、深暗火之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近千台机立窑在窑体内部几何形状上改变成双喇叭后,均收到程度不同的技术经济效果。但这些窑在生产运行中经常出现"料面突沉、结圈棚料、粘边抽芯、肋区呲火"等不正常现象,造成煅烧底…  相似文献   

15.
曹永敏 《水泥》1991,(10):42-44
立窑偏火可分为两种:1.固定部位的偏火,这多属于设备上的原因,如窑与布料器不同心,砌窑不圆,通风管道阻力不相等,烟囱窑灰集中落到某一部位等。2.不固定部位的偏火,多属于操作上的原因,这与生料成分的稳定性,看火工的操作水平,料球质量,布料方式有很大关系。但不论何种方式的偏火,都可通过仪表进行早期的检测,并及时地加以控制。一、检测仪表的选用及安装利用热电偶检测底火温度可及时、准确地反映底火位置的高低及底火稳定情况,早期发现偏火,减少眼睛看火的“滞后”现象。选用镍铬-镍铝热电偶(分度号K),测温范围0~1100℃,在距窑面2.2~2.5米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窑横断面通风不均是立窑的主要弊病之一。边风盛,中部通风阻力大,常会诱发中部底火异常。立窑操作的关键是稳定底火,而底火的核心是中部底火,因此就有了“看着中间火操作”一说,如果中火控制不好,就会引发诸多的异常窑情,一般说来:中部底火层掉入直筒部分不超过1/3,中部烟气上升轻快有力,无粉状物堆积,全风操作窑面无大的呲火。中部无底火断裂、抽心等窑情时,就可以认为中部底火正常。否则均可认为中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窑情。  相似文献   

17.
在立窑煅烧过程中,风洞是不正常窑情的一种表现。所谓风洞是指因配料不当或加、卸料速度不当,造成窑内高温带反应程度的不同,从而使底部空气从阻力小、料层薄的地方冲破窑面的现象。产生风洞的主要原因为: 1.配煤过多,卸料速度慢,致使窑内结大块,导致窑内通风面积减少,窑内局部风压增高。 2.用风不当,当高温层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液相反应层,就盲目加大风量。 3.窑温偏低,KH高以及生料层厚度不一和料球水分不当,也容易产生风洞。  相似文献   

18.
胡天鑫  周正良 《水泥》1991,(9):38-39
一、机立窑卸料装置的缺陷生产实践中,在生料配方、配煤量、煅烧操作方法都正常无误情况下,机立窑有时出现突发性底火破裂、塌边、抽心等不正常窑况。经人工修补底火,并在底火正常后继续开机下料,但不久又可重复出现底火破裂而塌边或抽心情况,这种情况可连续几个班或几天内反复出现,严重影响机立窑生产。在打开小窑门检查时可发现,虽窑内熟料结块情况正常,窑温适当,但窑内有半边或大半边不下料,打开机立窑底部检修门入内检查发现:两个进风管以及连接板上边堆积着大量熟料,下部为大块熟  相似文献   

19.
一般而言,采用浅暗(暗)火连续煅烧操作全过程中,由于生料质量、料球质量、配热量等因素的变化或波动,以及看火操作观察判断不及时、操作失误,特别是窑径〉2.75m机立窑,极易产生周边通风分布不均匀、上火速度不一致,导致窑内产生快慢口,形成偏火。  相似文献   

20.
1总则立窑操作煅烧工,“十字”要诀记心中[1]。“四度”底火定基础,底火不稳百事空[2]。钙铁铝硅任变化,强弱深浅定热工。连续运转不停息,优质高产全在风。火深火强用大风,火深火弱要减风。火浅火弱应加煤,一切正常用全风。火强火浅强卸料,增加喂料窑不空。风煤料要三平衡,高速运转见真功。煅烧操作并不难,动手动脑勤为重。窑情判断是关键,及时处理不放松。风煤料卸来调整,搬填补围酌情用。压松破引勤做到,保持料面象倒钟[3]。2料变操作法2.1高钙料怎样判断高钙料,窑面青烟直线上;插钎疏松不费力,拔出钢钎不发亮;撬起大块易黑底,熟料松散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