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州某水厂在絮凝沉淀池及加药系统改造后,出现混凝剂单耗剧增,沉淀池出水浊度难以降低的问题。通过对聚氯化铝与活化硅酸钠的投加量、投加位置和次序等影响因素的生产性试验研究,将活化硅酸钠投加点垂直下移2.5m,使聚氯化铝和活化硅酸钠同时投加后,混凝剂单耗降低59%,沉淀池出水平均浊度降低23.98%。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矿井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回用,对某矿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艺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改进后的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高密度预沉淀+混凝反应+高效沉淀",部分出水采用石英砂滤罐进一步降低浊度后供给工人洗澡用水。首先通过对浊度为802 NTU的原水进行的混凝试验研究确定了2号PAC与PAM为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40 mg/L、0.1 mg/L,出水浊度可降为2.3 NTU;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药剂投加量以降低水厂的运行费用,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并完成高密度预沉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当絮凝污泥回流比为原水量的12%时,混凝反应时最佳投药量PAC、PAM分别为80 mg/L、0.1 mg/L,PAC投药量降低了43%,出水浊度可降为2.1 NTU。  相似文献   

3.
根据运河水厂实际生产情况,通过烧杯试验和生产实践研究PAC(聚氯化铝)、PAM(聚丙烯酰胺)投加点对沉淀池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药剂投加点,可以有效地改善絮凝与助凝效果。通过调整PAC和PAM投加点,沉淀池出水浊度比调整前降低了1NTU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与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法的最佳控制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7. 87 m L、助凝剂投加量6. 06 m L、絮凝时间37 min、絮凝转速90 r/min。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6. 3%、19. 7%、14. 7%。混凝出水再经砂滤后,出水浊度为0. 76 NTU、CODMn为2. 72 mg/L、氨氮为0. 44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河道污水采取化学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污泥沉降性差,通过污泥性能的小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投加PAM对污泥助凝有明显效果,且阳离子PAM投加效果比阴离子PAM效果好.当阳离子PAM投加量3 mg/g时效果最佳.生产试验证明,在污泥浓缩池投加PAM能有效改善污泥浓缩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低浊高藻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安市汤峪水库夏季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提出并采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对该原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是将微砂增效与结团絮凝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汤峪水库低浊高藻水是切实可行的,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且处理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回流污泥的增效澄清技术.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和CODMn;当微砂投量0.5 g/L时的过程控制参数为PAC投量15mg/L,PAM投量0.4 mg/L,机械搅拌转速8 r/min,上升流速达35 m/h时,藻类去除率可达80%,CODMn去除率达40%,浊度可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7.
微污染水源臭氧预氧化的生产性应用与生物风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小试和生产性试验讨论了预臭氧取代预氯化在微污染的黄浦江水源水厂净化中的应用和生物风险.研究表明,臭氧预氧化对平流沉淀系统和ACTIFLO高效澄清系统均有促进混凝沉淀的效果,预臭氧的投加量约0.8 mg/L,后续混凝剂投加量由50 mg/L降至40 mg/L即能达到较好澄清效果,砂滤池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出水锰含量可降至痕量.在生产性装置运行中发现,水厂预臭氧后春夏季在澄清池和滤池中有较大型的后生动物,且藻类大量生长,对饮用水构成潜在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烧杯试验及生产性应用试验研究发现,给水厂机加池中投加PAM可以显著提高池内污泥沉降速度,有效解决冬季低温低浊条件下混凝效果不佳问题,对出厂水浊度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排泥效率,有效降低排泥能耗。研究结果显示:在0.5 mg/L的试验投加量范围内未见对水厂其他工艺环节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厂实际应用中投加量控制在0.25 mg/L以内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净水厂高效澄清池工艺PAC(聚氯化铝)、PAM(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和污泥回流比的研究,并进行生产性比较,得出在投加量的优化区间为PAC 14~22mg/L、PAM 0.08~0.16mg/L,污泥回流比为2%~6%时,可达到提高水质,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九龙江流域给水厂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九龙江流域给水厂污泥的颗粒性质,进行絮凝、污泥比阻和过滤试验,研究污泥的脱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投加聚丙烯酰胺可以降低污泥比阻,改善脱水性能。其中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该地区水厂污泥的调理效果较好,PAM投加范围以低于0.5‰为佳,不仅可以降低运行成本,而且在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及上清液水质的回用效果上,均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太湖B支流地表水受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体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浓度和藻密度相对较高。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加氯消毒"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铁锰、藻类等物质。采用高锰酸盐(PPC)-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原水进行处理。高锰酸盐投量在0.45 mg/L和聚丙烯酰胺投量在0.07 mg/L条件下联用强化混凝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PPC-PAM联用强化混凝对浊度、色度、铁、锰和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为90%、73%、92%、99%和38%。PPC在0.3~0.5 mg/L投量和PAM在0.05~0.10 mg/L投量下联用强化混凝生产试验的出厂水浊度、色度、铁、锰等指标,均比历史同期水平要好。  相似文献   

12.
载粉末活性炭(PAC)过滤集PAC吸附与过滤于一体,能够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配水试验结果表明:粒径为1.25-2.5mm,厚度为1000mm的聚苯乙烯滤料层能够用于载PAC过滤。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PAC载量和混凝剂投加量,当混凝剂T3010和聚氯化铝的投加量分别为0.09mg/L和2.5mg/L,PAC载量为2-3g/L滤料时,载PAC过滤处理浊度为20-40NTU的微污染原水的效果达到最佳,对CODMn和浊度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Z河水作为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载PAC过滤对河水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7%-97.9%、50.9%-63.4%、68.5%-71.4%。  相似文献   

13.
对投加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黄河原水进行了现场中试研究,确定了PAC适宜的投加位置和投量。结果表明,PAC最佳投加点为混合池,投加PAC使气浮出水浊度提高0.4NTU左右,滤后出水浊度略有升高(<0.1NTU);在絮凝池投加会造成气浮、过滤出水浊度的明显增加;在预氧化前投加PAC较之在混合池投加其有机物去除率略有下降;在混合池投加,当PAC的投加量为10mg/L时,滤后水的CODMn去除率提高15%-20%,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滤后水的色、臭和味等指标可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活化硅酸配制和保存的合适参数,并通过试验得到了对于江苏某湖水,活化硅酸的最佳投加量和投加时间.同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并与PAM做了助凝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活化硅酸具有良好的助凝作用,并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上优于PAM.  相似文献   

15.
Four experiments of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oidal silica removal in a high-tech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for reclamation and reuse of the efflu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l) showed higher performances on colloidal silica removal than alum. Interestingly, the two coagulants demonstrated the same capacity on silica removal. The specific silica removal capacity was approximately 0.135 mg SiO2/mg Al2O3 when the dosage of coagulants was in the range 30-150 mg/L Al2O3. In addition, the silica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t the condition of pH above 8. Experimental data implied that precipitation of aluminium flocs was the major mechanism for colloid silica removal in PACl and alum coagulation, besides, charge adsorption was also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removal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addition of polyacrylic acid (PAA) as a flocculant could slightly advance silica removal in the PACl coagulation. The combined PACl/PAA/flocs coagulation was effective for the removal of colloidal silica, soluble COD, and turbidity and also suitable as a pretreatment unit in waste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以水库春季低浊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增效结团流化床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增效结团流化床工艺处理水库低浊水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系统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而良好的污泥回流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控制上升流速为20m/h时,通过优化得出适宜的工艺参数:混凝剂聚氯化铝(PAC)投量为11 mg/L左右,助凝剂(PAM)投量为0.25~0.30mg/L,污泥回流比为3%,机械搅拌转速为6r/min。在此条件下,出水浊度可控制在1.0NTU以下。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电厂中水回用工程,将气力输送应用于石灰投加系统,研究石灰、絮凝剂和助凝剂的最佳用量,并考察振荡器和通过高压气体扰动两种辅助下灰方式的效果,探讨该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出水硬度和浊度的条件下,各药剂的最佳用量为石灰350 mg/L、PAM 2 mg/L、氯化铁80 mg/L,搅拌时间15 min。工程调试、运行结果表明,气力输送系统运行稳定,容易实现自动化,机械加速搅拌澄清池出水水质稳定,出水硬度和碱度明显降低,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沼液预处理最优混凝搅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混凝法对沼液进行预处理最优条件的研究,为沼液预处理提供参考。在实验室条件下,对COD、TN、TP、色度和SS的去除率综合评价混凝工艺效果。实验中依次进行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pH和搅拌强度的单因素实验,进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沼液预处理最优的混凝搅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4 g/L、PAM投加量为50 mg/L、搅拌速度为200 r/min、混凝阶段同时投加PAC和PAM,处理后的水样COD、TN、TP、色度和SS分别为216.20、181.99、0.18、11.77和71.67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2.51%、88.85%、99.75%、98.37%和89.46%,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的负荷,为沼液实际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流域水厂生产废水回用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九龙江原水为研究对象,从改善低浊水混凝条件优化净水工艺角度,对生产废水的回用条件和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回用具有适当含固率的生产废水可以改善水处理过程的混凝条件,节省投药量,节药率一般为10%~40%;存在改善混凝条件、节省投药量的最佳含固率和最佳混合水浊度范围,最佳含固率为0.1%~0.7%,最佳混合水浊度为60~400NTU;原水浊度是显著影响最佳含固率的因素。当原水浊度小于60NTU时,最佳含固率随原水浊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原水浊度大于60NTU时.最佳含固率随原水浊度的升高而降低,最佳混合水浊度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在生产过程中,建议以最佳混合水浊度控制生产废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