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低负荷型、低溶解氧型、营养缺乏型、高硫化物型、pH值不平衡型。对污泥负荷、溶解氧、污水种类、营养成分及pH值和温度的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阐述,给出污泥膨胀理论,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 mg/L~0.9 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下降。污泥微膨胀前后的氧消耗速率曲线显示,微膨胀前活性污泥总活性为67.72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43.12 mgO2/g VSS·h,占其总活性的63.67%;而微膨胀后活性污泥总活性为90.49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2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法是采用最普遍的污水处理工艺,而丝状菌污泥膨胀则是该工艺污水运行中易发生、危害大的问题.介绍了近30 年来国际上关于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实验室SBR中污泥膨胀类型的判别,发现低温条件下污泥膨胀是由非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通过试验发现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水中溶解氧、降低污泥负荷以及增加排泥次数能有效控制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另一方面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等混凝剂可以改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但抑制污泥膨胀周期较短,另外投加高锰酸钾氧化剂和聚丙烯酰胺对非丝状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系统介绍了活性污泥膨胀的概念、类型和相关理论。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废水、陈腐或腐化的废水、含有毒物质的废水、N、P含量不平衡的废水、低PH值的废水等方面论述进水水质对污泥膨胀的影响;从水流流态及运转方式、流量和水质变化、其他环境因子(PH,温度,营养成分)等环境条件论述其对污泥膨胀的影响;和从负荷、溶解氧、污泥龄等运转条件来论述其对污泥膨胀的影响。提出了应急调控措施、环境调控措施和工艺运行调控措施来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6.
丝状菌污泥膨胀理论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1,他引:32  
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广义Monod方程的基础上基本统一了污泥膨胀理论和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由基质限制、DO限制、营养物缺乏、pH和H2S等因素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利用广义Monod方程采用双基质限制(碳源和溶解氧)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对有机负荷、DO、水质和水量变化等因素对细菌和丝状菌的竞争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污泥膨胀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几种原因作了分析,并介绍了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同时探讨了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运行控制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单元采用MSBR工艺,在冬季运行期间多次发生丝状菌膨胀现象,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和相应的工艺运行调整。首先建立小试系统对不同有机负荷下的活性污泥絮体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为0.12 kgBOD5/(kgMLVSS.d)时,污泥不易发生丝状菌膨胀且沉降性能最好。通过分析MSBR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得知,丝状菌膨胀的发生主要是由工艺运行条件改变而引起的,据此对系统的进水流量、有机负荷、污泥龄、曝气量、SBR运行周期等进行调整,最终有效控制了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桐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处理对策,对发生污泥膨胀时的水质特点、工况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此次丝状菌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低污泥负荷率、低溶解氧引起的。通过调整泥龄、污泥负荷、DO等运行参数,投加NaClO溶液杀灭丝状菌等措施成功控制了此次污泥膨胀,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更加准确的膨胀活性污泥沉降性表征方法,筛选出5个反映污泥微观絮体结构的特征指标:絮体大小(SZ)、伸长性(ST)、密实性(CP)、规则性(RG)和丝状菌(FL),分析众多特征参数降维的可能性,建立丝状菌膨胀污泥絮体结构特征指标体系,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探索膨胀污泥絮体结构特征指标与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关系,建立丝状菌膨胀污泥的SVI预测函数。结果表明,污泥絮体特征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降维。污泥絮体结构特征指标与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的SVI之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R2=0.779),据此建立了SVI预测模型,丝状菌膨胀污泥的SVI实测值与预测值呈现较强的线性相关性(R2=0.801),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丝状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1.
SBR工艺中污泥负荷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严格控制SBR工艺试验运行条件下,就污泥负荷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污泥负荷不仅不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因素,而且对污泥膨胀有抑制作用;在污泥负荷降低到一定程度(“临界负荷”)后,SVI迅速升高,加速污泥膨胀的发生。还发现,进水底物浓度与“临界负荷”及低于“临界负荷”后污泥膨胀的最大程度SVImax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都可用微生物的选择性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以序批式反应器(SBR)为试验系统,采用以乙酸钠、葡萄糖为基质的人工配水为进水,通过固定溶解氧浓度、不断调整进水C/N值和有机负荷,从污泥宏观及微观角度综合研究了C/N值对SBR系统的影响并成功构建了SBR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模型.结果发现:当进水C/N值为52、有机负荷为1.O~1.5 ks/(kg·d)、溶解氧为5~7 mg/L时即可快速引起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此外,在构建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模型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虽然变差、出水浑浊、透明度差,但仍具有高效去除COD和NH<'+><,4>-N的能力,对二者的去除率仍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丝状菌污泥膨胀是影响活性污泥法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采用A/O生物除磷工艺中试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分析了污泥膨胀发生的原因及恢复系统性能的方法。结果显示,长期曝气不均匀是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控系统运行参数可以有效控制由低DO值或者高负荷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当发生污泥膨胀后,首先降低负荷至0.45 kgCOD/(kgMLSS.d),调节回流比为83%,同时控制好氧池各段的DO分别为1.5、1.0、1.0 mg/L以淘汰丝状菌,在SVI值降至200 mL/g以下后继续降低回流比至53%,同时降低曝气量以形成1.0、0.5、0.5 mg/L的DO浓度梯度。采取上述调控措施后,SVI值由569.8 mL/g降至150 mL/g以下,污泥性状得以恢复;同时出水COD和TP分别在50、0.5 mg/L以下,去除率分别约为85%、95%。  相似文献   

14.
温度波动对SBR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A<'2>/0方式运行的SBR中,采用人工废水研究了温度降低再升高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一旦反应器水温由25℃以上降低到15℃以下,污泥就会发生膨胀,当再升温至25℃以上时,污泥膨胀消失,污泥沉降性能恢复到良好状态.在降温-温度恢复的这一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所花费的时间比发生膨胀所需的时间长.降温对可导致污泥膨胀的微生物的促进作用要比升温对该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对菌胶团的促进作用显著.在温度波动过程中,当系统发生的是单一高粘性膨胀时,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时间是污泥膨胀发生时间的2倍;当系统发生的是丝状膨胀和高粘性膨胀并存的污泥膨胀时,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时间是污泥发生时间的9倍.在降温波动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时间与系统内存在的丝状菌种类有关,当污泥膨胀发生后系统中存在能适应低温环境并生长的丝状菌时,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时间就较长,但这有利于恢复后形成密实的污泥絮体.  相似文献   

15.
孟建丽  杨云龙 《山西建筑》2004,30(10):71-72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丝状菌性污泥的膨胀机理 ,就目前提出的众多假说中的表面积 /体积假说和选择性原则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解释了丝状菌性污泥的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范举红  李昌湖  朱国宏 《山西建筑》2007,33(33):201-202
介绍了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诱发机理,对推流廊道式曝气池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并介绍了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解决了污水处理工艺中的难题,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污水处理率逐渐提高。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经常遇到的污泥膨胀问题,结合廊坊污水厂本地实际,谈一谈污泥膨胀的危害、产生原因以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市政技术》2017,(5):153-155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但在运行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受环境因素影响极易发生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通过投加增重剂、絮凝剂和氧化剂等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污泥沉降性,使污泥膨胀得以迅速控制,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连续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对策的研究陈纯(湘潭大学)传统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水二级处理。然而,其运行中出现的污泥膨胀问题,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并对其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1][2][3],活性污泥系统内产生丝状菌性膨胀(本文所...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和观察,从粒径、密度、沉速、基质交换和孔隙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丝状菌颗粒污泥与普通好氧颗粒污泥、黑色颗粒污泥的异同,同时研究了丝状菌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丝状菌的缠绕特性与演替规律。研究表明丝状菌对于聚集体的形态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易于被改造的丝状菌结构与丝状菌的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剪切力及丝状菌网眼的尺寸在丝状菌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亦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论证了通过颗粒化技术改变丝状菌发散式生长模式使其自我缠绕致密生长的可行性,为丝状菌污泥膨胀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