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通过构建多对电子循环体系,成功实行了低温(80℃)条件下甲烷选择氧化制备甲醇(J.Am.Chem.Soc.,128(2006)16028)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研究员领导的”界面和纳米催化”研究组在甲烷直接活化的基础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通过与美国西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合作,采用高场固体核磁技术,直接对真实催化剂进行研究,获得了完整的固体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副研究员张洪章团队在高负载量柔性自支撑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纳米级活性物质颗粒因其比表面高、离子/电子传输路径短,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很大。但随着纳米颗粒在电极上的载量增加,颗粒易从电极中脱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该团队于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王爱琴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了一种多功能Mo/Pt/WOx催化剂,首次将纤维素一锅高效转化为乙醇。相关工作发表在《焦耳》(Joule)上。纤维素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可大量来源于农林废弃物,其不可食用的特征使其成为理想的可再生碳资源用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张涛院士和王爱琴研究员团队在单原子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制备出单原子分散的Fe-N-C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C-H键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获得了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利用包括X射线吸收光谱和穆斯堡尔谱在内的多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一种具有多方向传质、优异柔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平面集成化全固态锂离子微型电池。随着柔性可穿戴化、微型化、集成化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高性能、轻量化、穿戴式及结构功能一体化柔性电源及其技术。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泛、最为流行的一种电源,但存在着体积大、形状固定、柔性差、电解液泄漏和可燃等安全问题,因此难以满足柔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周燕、研究员申文杰等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授刘景月合作,在金-毛氧化铁(Au-毛Fe2O3)界面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Chem.Int.Ed.)上。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铁催化[2+2+2]环加成反应合成吡啶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Chem.Int.Ed.2011,50,7162-7166)。吡啶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作有机合成试剂或作为医药、农药的生产中间体。环加成反应构建吡啶化合物原子利用率高达100%,是构建吡啶单元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尽管科学界在这一领域里付出了长期的努力并开发出了诸如Co、Rh、Ru、Ni、Ti等金属催化体系,但从1876年至今,该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单原子催化剂具有与均相催化剂相当的活性,从实验上证明单原子可能成为沟通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的桥梁。论文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通过氢甲酰化由烯烃和合成气制备醛类精细化学品,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均相催化过程之一。近期,该团队成功合成出氧化锌纳米线负载的铑单原子催化剂,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苯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世界范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近年来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光催化分解水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一旦取得突破,有望影响世界能源格局。实现这个反应的关键是发展高效的光催化剂,进而构筑高效光催化或光电催化体系。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领导的太阳能研究部继发现BiVO4等半导体的不同晶面间电荷分离效应后,相关研究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剂的不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东团队在化学链法制合成气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反应过程中铁基钙钛矿和Fe~0@氧化物间的智能切换,实现由甲烷或水-二氧化碳高选择性制备合成气(H_2/CO=2)。化学链(Chemical Looping)最初作为一种新型燃烧理念被提出,其目标是利用金属氧化物作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剑研究员领导的先进二次电池研究组在锂硫电池工程技术研发中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研究开发了高性能纳米结构碳硫复合材料、高硫担载量硫正极极片和大容量锂硫电池技术。经过先导项目组评测,所研制的额定容量30 Ah的单体电池的质量比能量达到520 Wh/kg,这也是迄今所见报道的额定容量和能量密度最高的锂硫电池。同时,该研究组在锂硫电池成组技术方面也取得新进展,研制的1 k Wh锂硫电池组经第三方测试比能量达到330 Wh/kg。若仅以活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手性合成研究组研究员周永贵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催化去外消旋化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成功实现了以四氢异喹啉为核心骨架的二级胺、三级胺的催化去外消旋化。相关研究成果以Concise Redox Deracemization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Amines with a Tetrahydroisoquinoline Core via a Nonenzymatic Process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叶茂、中科院院士刘中民团队在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的新刊《通讯-化学》(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上。纳米孔晶体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和化学品分离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纳米孔晶体材料有各类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等。由于纳米孔道的尺寸限制,在这类材料中客体分子的传质过程非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团队在CO_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串联式催化剂体系上直接将CO_2高选择性的转化为低碳烯烃。利用清洁能源制H_2和CO_2加氢直接转化为低碳烯烃,是将温室气体CO_2资源化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是有机材料合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合成气定向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C-C偶联的精准调控一直是C1化学最核心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煤和天然气高效利用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近年来提出了OX-ZEO催化剂设计概念,通过部分还原的金属氧化物和分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周燕、研究员申文杰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汪跃民、丹麦托普索公司博士Jens Sehested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Cu/CeO_2催化剂在水气变换、合成甲醇等合成气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优异性能,但对其活性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以及研究员朱文良、副研究员倪友明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加氢制取芳烃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进展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过去两个世纪,大规模利用化石资源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然而同时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不断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因能量密度低、间歇性等特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利  相似文献   

18.
炭分子筛膜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炭分子筛膜是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高效,节能的新型材料,具有好的气体分离选择性,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的重视和发展,本文从制备炭分子筛膜的原料,制备工艺及其在气体分离应用等方面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炭分子筛膜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粘接》2013,(8):19
本刊讯近日,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产氢工作中取得新进展,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会志》上(J.Am.Chem.Soc.,2013,135(28),10206–10209)。在二氧化钛光催化分解水过程中,甲醇的加入能够提高产氢效率,同时,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产氢。但是甲醇光催化产氢的化学反应机理并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大连化物所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德会副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长期研究二维催化材料和纳米限域催化的基础上,成功将Fe N4结构限域在纳米石墨烯骨架中,并结合多种高分辨探针手段,首次直接观察到石墨烯内嵌FeN4中心的原子结构。该限域结构有效地维持Fe原子配位不饱和状态,使其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室温甚至0℃高选择性地催化氧化苯生成苯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