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单位大院构成了中国城市空间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经济一社会一制度的全面转型,中国城市空间正经历着激烈的空间重构.单位大院的空间及社会变化是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过程的微观缩影,是理解与透视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社会变化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典型工业企业单位京棉二厂实地考察、访谈,以及厂史资料等多元数据,通过复原其从50年代建厂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变化过程,从空间模式、空间秩序等方面分析单位大院的空间性,试图通过对单位大院的空间变化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案例研究来透视中国城市转型与重构的空间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单位大院构成了中国城市空间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经济社会制度的全面转型,中国城市空间正经历着激烈的空间重构。单位大院的空间及社会变化是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过程的微观缩影,是理解与透视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社会变化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典型工业企业单位京棉二厂实地考察、访谈,以及厂史资料等多元数据,通过复原其从50年代建厂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变化过程,从空间模式、空间秩序等方面分析单位大院的空间性,试图通过对单位大院的空间变化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案例研究来透视中国城市转型与重构的空间过程.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星球城市化”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城市空间剧烈重构,大城市密集区迅速扩张,在社会、经济、政治和城市环境等各维度均呈现一体化趋势,长期存在的各种地理和空间分割(如城乡二元、南北半球分化、社会自然分割)均面临解体和重构。在此背景下,近期西方城市研究尤其是所谓批判城市研究中出现对"星球城市化"现象的热切关注,探索城市理论本身的转型与重构。本文系统解析相关理论的新动向,通过梳理"星球城市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和解析当前"星球城市化"的形势、理论及其发展脉络,并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实践进行讨论,展望未来中国城市研究,以此为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重构"是转型时期的热议词汇,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本文在简要介绍城市重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19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和1978年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为政策背景,对转型时期欧美和中国城市重构路径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文章重点从城市空间变革和城市政府转型两方面揭示城市重构路径,并分别对城市重构近期文献进行概括、分析和评述,以期有益于城市重构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表现为均质的城市空间向异质的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单位转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单位的空间和社区特点对于构建单位退休者社区和基于新单位制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单位的制度因素和社会特征和居民迁居,对于重塑城市居住空间具有重要影响,单位居民迁居和单位隐性化作用是城市空间重构的中心环节。因此,基于单位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制度的转轨与市场社会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此相伴随的空间的重构.概括为中国当代政治、经济与空间的转型过程.在转型背景下,指出空间再开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政治博弈的焦点,并采用"政府、经济精英、市民与城市规划"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转型过程中政治博弈权力分配不均衡的现状,这种状况导致了再开发过程中利益分配的不均等.最后针对权力分配与政治博弈的不均衡,提出了基本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下西方后福特主义城市转型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空间极化。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伴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空间的重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空间转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会空间异质性的增加。这一新变化反映了全球化下城市转型的普遍规律。本文以上海为考察对象,选取三个典型社区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上海社会空间分异在微观空间层次上的现状和特征,对其主要机制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研究表明,社区建设的历史时段对其社会空间构成具有重要影响;社区内部的均质化与社区之间的异质化两种趋向正同时发生;市场因素正逐步成为影响社会空间重构的主要因子。由此,本文强调分异中的社会空间形态对城市规划的新要求,市场转型迫切需要规划师拓展视野,关注空间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通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体回顾,研究引入了国家空间选择理论,建立通州的转型升级与国家空间选择重构的宏观过程之间的联系,从国家空间治理的角度分析通州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以加深对通州发展路径的认识。研究表明:首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产生是受国家空间治理尺度区域化重构影响的结果;其次,通州从卫星城到副中心的转型升级历程体现了国家空间选择重构的路径依赖和分层叠加特性;再次,国家空间选择影响了北京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使通州的定位从卫星城逐渐转型升级为城市副中心。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城市单位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与内部空间的快速重构已经得到国内外城市地理学及城市规划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于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中国的转型是渐进式的;并且,在市场化与旧有制度的历史惯性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转型与空间重构的过程更加复杂、更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京祥  赵丹  陈浩 《城市规划》2013,(1):45-50,55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经济地域分工及中国城市发展制度环境的重塑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在地方政府之中滋生了增长主义的城市发展战略。然而,随着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面的隐性危机逐渐进入了显性化阶段,增长主义必须也必将终结。本文在剖析城市增长主义空间表征的基础上,厘清了增长主义的逻辑体系与危害,揭示了终结增长主义的内外推力,进而提出了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重大转型及所必须采取的新的应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转型,城市社会空间也由于人口流动、社会阶层分化、居住空间分异等现象而进入重构阶段。当前无论在物质空间还是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社区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涵之一。现实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城市社区网络支离破碎。一方面,城市中心传统社区因城市快速更新而被分割,新的城市功能用地正在零碎地填入;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城市空间的发展特征研究——以郑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随社会的发展而转型,研究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转型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以郑州为例指出城市转型主要表现在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的变化上。城市空间变革受政治、经济、社会、城市规划等多种动力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城市转型期的空间发展具有本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87年以来中国城市进入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期,国有单位的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乡城迁移等多种力量将城市推入急剧的转型过程之中,称之为“转型城市”;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居住空间日趋隔离、旧城区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成为当前困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日趋“空间化”,脱离具体空间来解决城市问题变得不切实际。鉴于此,“转型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学科亟待研究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关注于中国城市社会分化、居住空间分异、社会流动、居住流动等问题的研究,并将其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予以考虑;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逐步从宏观的社会描述转向社会空间演进机制的深刻剖析,中产阶层化、郊区化、"城中村"、边缘社区、城市贫困等敏感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的三重转型成为这些研究的注脚.  相似文献   

15.
集体社区是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时代产物,在我国工业化建设年代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更新,曾作为城市空间构成元素的集体社区面临转型。研究尝试从城市发展的空间特点和社会文化的需求出发,以武钢单位大院社区为对象,从空间、功能、环境、与城市关系等不同层面提出转型策略,以促进武钢单位大院的空间优化和环境改善,重构社区和谐关系,激活社区,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一个制度分析框架,揭示了体制转型的基本特征及城市空间重构的基本方面,并重点评析了政府企业化治理、城市增长机器、二元规制环境等对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宇振 《新建筑》2012,(5):45-49
回顾中西学者关于近代以来公共空间的讨论;归纳传统中国"公"观念的三重空间维度;进而辨析公共空间的三种内涵;比较分析传统中国社会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空间的特点,指出传统中国社会公共空间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是一种网络化、关联化的结构,与资本主义公共空间因劳动分工的阶层化形成的明晰空间关系位置与边界不同。近代以来中国的公共空间发生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对于中国传统公共空间的构造,需要更有深度的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
<正>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涉及动力、模式、路径、形态等多方面的全面变革。城市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从具体内涵上来说,这种转型面临着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等全方位的调整与转型,既包括了经济方面的转型,也包括了社会方面的转型。由于城市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是社会经济活动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对集中的场所,因此,对于城市转型而言,城市经济的转型显得尤为迫切,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必须尽快实现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涵和趋势是城市产业空间的重构和趋于服务化.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了实现现代城市的转型发展.必须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城市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城市单位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与内部空间的快速重构已经得到国内外城市地理学及城市规划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于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中国的转型是渐进式的;并且,在市场化与旧有制度的历史惯性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转型与空间重构的过程更加复杂、更具中国特色。一方面,中国城市土地与住房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城市内部空间的剧烈变化。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引发了以地价为基础的城市土地功能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