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导读     
<正>竹笋壳富含半纤维素,是生产木糖和木糖醇很好的原料。我国竹子品种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这种再生速度较快的资源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与产量日趋衰退的不利局面。利用微生物直接发酵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工艺条件温和、能耗低、环境污染小、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竹笋壳半纤维素水解液的制备》一文对竹笋壳原料进行预处理,并且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土壤中筛选能降解壳聚糖的微生物,并优化其产酶条件。方法利用平板筛选法对采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初筛和复筛,得到能降解壳聚糖的菌株,并对降解壳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优化产酶条件。结果筛选出3株产壳聚糖酶菌株,编号为C-01、C-02和C-03,其中,C-01、C-02为细菌,C-03为霉菌。C-01菌株产酶能力最强,其最适产酶条件为:以1%粉末壳聚糖+0.1%葡萄糖为碳源,0.5%(NH4)2SO4+0.5%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温度30℃,菌株接种量2.0%,培养时间48 h。在最适条件下,壳聚糖酶活力可达7.78 U/ml。结论已筛选出1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并优化了其产酶条件,为壳寡糖的生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生物转化法的木糖醇转化率,促进绿色生产,以生物转化木糖醇的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酸钠和紫外线诱变处理及二轮复合诱变,对高转化木糖醇的菌株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结果获得1株高产菌株,其木糖醇转化率从出发菌株的36.5%提高到54.5%.对该菌株进行发酵...  相似文献   

4.
《广东化纤》2012,(2):32-32
湖北原是我国的产竹大省,但2009年以来,产竹面积大幅度减少,竹纤维制品已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开发新型的纺织材料。选用湖北省咸宁出产的楠竹竹笋壳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麻类纤维的脱胶工艺对竹笋壳进行脱胶,在去除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的基础上,选出适合竹笋壳的脱胶方法,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脱胶工艺流程,以更精准地提取出优质的竹笋壳纤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季也蒙毕赤酵母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遗传性稳定的木糖醇高产菌株。方法制备季也蒙毕赤酵母DQ11的原生质体,计算原生质体生成率及再生率,并对制备过程中的酶浓度(0.5%、1.0%、1.5%和2.0%)、酶解温度(26、28、30、32和34℃)及酶解时间(1、2、3、4和5 h)进行优化。对采用最佳酶解条件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分别检测诱变30、60、90、120和150 s时原生质体的致死率,经重复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木糖醇含量,并检测筛选出的木糖醇高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浓度1.5%,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3 h,该条件下制备的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90 s(最佳诱变时间)后,获得1株高产木糖醇诱变菌株YZ-57,其发酵液的木糖醇含量为9.78 g/L,比出发菌株DQ11提高了186%,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季也蒙毕赤酵母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成功获得一株季也蒙毕赤酵母木糖醇高产菌株YZ-57,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自然脱落竹笋壳提取物竹笋壳纤维的热湿性能,为开发利用竹林资源竹笋壳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了竹笋壳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的吸湿性能和放湿性能,分析热湿条件对纤维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纤维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热处理时间的增加,竹笋壳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温度对竹笋壳纤维的摩擦性能影响不大;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提高,竹笋壳纤维的断裂强度不断下降,断裂伸长率变化平缓;湿度的增大,竹笋壳纤维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都呈增大的趋势,且相对湿度越高,纤维的静动摩擦系数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竹笋壳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为竹笋壳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竹笋壳纤维拉伸断裂性能、松弛性能和定伸长弹性性能等力学指标。结果表明,竹笋壳纤维断裂性能指标拉伸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21cN/dtex、214.32cN/dtex和2.01%,在湿态下竹笋壳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下降较大,分别下降了38.6%和33.1%,断裂伸长率变化不大;比较干、湿态下竹笋壳纤维的抗应力松弛性能和定伸长抗伸回弹性,湿态下的抗应力松弛性能和弹性能力较优。  相似文献   

8.
梁伟明 《河北化工》2011,34(2):20-21,61
研究了使用微波诱变筛选木糖醇发酵菌株的处理方法和适宜的微波诱变时间。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为40 s时,致死率达90.2%,获得一支突变菌株M-11,300 mL摇瓶发酵最终转化率高达83.3%。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产壳聚糖酶霉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晓燕 《辽宁化工》2009,38(2):81-84
为筛选壳聚糖酶的高产菌株,利用壳聚糖水解圈作为筛选模型,从沈阳化工学院附近农田土壤中筛选得到了产壳聚糖酶能力较高的霉菌M19。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培养基中最佳碳源为1.0%壳聚糖胶体,最佳氮源为1.0%(NH4)2SO4加1.0%蛋白胨,最适初始pH为6.0,最适溶氧量为50mL摇瓶装20mL培养基,最适接种量为7.5%,且发酵72h时该菌产酶能力最强。该方法简便、直观,很适合大量、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0.
木糖醇是食品中糖类物质的良好替代品,而且在医药、抗龋齿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法工艺易操作、低能耗、低污染,用生物法替代化学法生产木糖醇是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对生物法生产木糖醇的菌株进行分类综述,从菌株发酵性能、基因工程菌的改造方法、发酵条件和优化以及固定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系统阐述了生物法生产木糖醇菌株开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从福建崇武海边的海螺、贝壳及其附着物中经过筛选分离得到海洋青霉菌(marine Penicillium oxalicum)为出发菌株,对固态发酵海洋青霉菌所产壳聚糖酶进行分离提取工艺条件的探索.分别采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00,4000,6000,10000,20000)、AB-8大孔树脂...  相似文献   

12.
竹笋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竹笋壳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竹笋壳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乙醇浓度为60%,浸提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25,浸提温度为80℃,此时提取量可达到4.393 mg/g。考察了竹笋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当竹笋壳黄酮类提取物的浓度达到60μg/mL时,其对.OH的清除率达到58.02%,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木糖醇及含木糖醇牙膏的发酵产酸和抑茵试验,验证了木糖醇及木糖醇牙膏具有抑制致龋茵代谢和杀茵功能,探索了木糖醇的防龋机理。  相似文献   

14.
纳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从日本北海道生产的纳豆食品中筛选出5株产纳豆激酶的菌株,分别编号XD1~5;再采用纤维蛋白平板复筛,通过比较透明圈大小筛选得到高产纳豆激酶菌株XD2,并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5株菌株均能产纳豆激酶并能分解纤维蛋白,其中,菌株XD2所产纳豆激酶的酶活最高,为989.3U·mL~(-1);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XD2为枯草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5.
紫外诱变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产柠檬酸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条件,通过紫外诱变考察了出发菌株的受诱变性,统计了紫外诱变黑曲霉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在紫外诱变过程中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菌株10min-3,产酸增加了5.33%,可作为进一步诱变筛选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6.
结合几种厌氧操作,即Hungate滚管分离法、厌氧培养瓶分离法、平板夹层厌氧法和培养皿平板分离法,对乙醇型产氢发酵细菌进行紫外诱变及突变体分离筛选,比较证明在提供厌氧操作条件下(厌氧操作箱),直接涂布平板分离法是培养、分离、筛选严格厌氧产氢突变菌株的最佳方法,通过对分离培养基成分的调整及观测菌落的生长突变及分离效果,确定紫外分离厌氧产氢突变菌株的分离培养基。同时确定乙醇型发酵产氢细菌紫外辐射的最适照射时间控制在3 m in之内,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的传代次数至少控制在6次。紫外诱变获得的高效稳定产氢突变体的产氢能力比对照菌株提高40%—65%。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维多利亚蓝显色培养基筛选从平顶山当地土样和食堂油污中筛选获得一株产脂肪酶菌株BA-4,经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分子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不动杆菌属。对其产酶条件的研究显示,该菌株最适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7.5,发酵温度35℃,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48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高产类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假丝酵母菌株。方法以产朊假丝酵母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照射诱变、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化学诱变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检测总蛋白含量、巯基活性及类MT含量,筛选高产类MT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传5代,分析其遗传稳定性。结果获得1株高产类MT的菌株N′′-6,其产类MT的能力由出发菌株的39.6 ng/L提高至165.2 ng/L,巯基活性由出发菌株的0.035μmo/L提高至0.147μmol/L。菌株N′′-6传5代,其总蛋白含量、巯基活性及类MT含量变异度较小。结论筛选出1株高产类MT的假丝酵母菌株,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为类MT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将变色圈法用于筛选高产氨基酰化酶的米曲霉菌株,减少了筛选过程的工作量、缩短了筛选周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筛选高产氨基酰化酶米曲霉菌株时的可行性,并将其用于筛选经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的米曲霉。从突变株中获得了一株高产氨基酰化酶菌株W53,对其生长特性和产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的氨基酰化酶是生长偶联型,菌体生物量和氨基酰化酶活力同时达到最高;突变株W53和出发菌株W19的产酶过程基本一致;W53拆分N-乙酰-DL-蛋氨酸的酶活力最高可达2569 U/g,比出发菌株W19提高了14.9%。  相似文献   

20.
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霉变的农产品和实验室保存的真菌中筛选到15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其中绿色木霉T206产酶能力最强。利用液体发酵,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起始pH值、培养时间等对菌株产酶的影响,以及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种类。在最适条件下菌株培养96h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最高达到7654.33U,是优化前酶活的1.7倍,滤纸酶活(FPA)达到1675.12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