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显微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内蒙古额济纳地区出土的未知纺织品的成分进行分析.超声波预处理结果表明,经过超声处理的未知试样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纤维表面特征,且未对纤维造成损伤,因此是出土纺织品观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未知样品纤维纵表面具有羊毛鳞片特征,且观察到局部羊毛损伤严重;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谱带进一步验证未知出土纺织纤维为羊毛;样品A具有氢键、酰胺Ⅰ、酰胺Ⅱ等羊毛特征吸收峰,但酰胺Ⅲ特征峰被1015 cm~(-1)处1个现代羊毛纤维中不存在的吸收峰所遮挡,该吸收峰的出现被认为是羊毛纤维老化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氨基酸检测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利用丝织品氨基酸含量对其劣化程度进行评估。对光老化处理丝织品分别进行拉伸断裂强力和氨基酸含量测试,分析其大侧基氨基酸含量与断裂强力保留率之间的关系,用得到的数据统计图来预估出土于浙江安吉、新疆、江西南昌三地不同时期的丝织品文物的劣化情况。将丝织品文物的氨基酸表征结果与其纤维横截面形貌状况作对比分析,证实了大侧基氨基酸含量对丝织品文物劣化状况有较好的表征效果。  相似文献   

3.
羊毛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低温氧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羊毛,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元素组成,探讨了经氧等离子体分别处理1、3、5、10和15min后,羊毛的润湿性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使羊毛纤维表层的大分子链断裂,并有新的含氧的极性基团形成,增加了纤维表面的亲水性,润湿时间显著缩短;此外,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导致鳞片表层胱氨酸的部分二硫键氧化断裂,羊毛纤维染色寝壁障被破坏,改善了染色性能,表现为上染速率和染色扩散系数提高及染色平衡时间缩短,但未观察到纤维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羊毛与羊绒纤维表面进行研究,通过轻敲模式扫描得到纤维表面形貌图像,进而对纤维鳞片进行测量与分析,得到可鉴别不同种类纤维的形态指标,并对不同种类纤维的鳞片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羊毛纤维相比,羊绒纤维的鳞片厚度普遍小于550 nm,鳞片边缘倾斜角度在50°以上;拉细羊毛鳞片增厚可至900 nm左右,而减薄后的鳞片厚度在400 nm左右,鳞片边缘倾斜角度基本介于羊毛与羊绒纤维之间.本研究表明,通过AFM形貌观察并结合鳞片形态测量,可准确地进行羊绒、羊毛及拉细羊毛3种纤维的区分与鉴别.  相似文献   

5.
对羊毛纤维进行了改性处理,在去除了羊毛纤维表面部分鳞片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羊毛纤维与纳米ZnO整理剂的结合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提取羊毛角蛋白方法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以羊毛纺织品为原料,采用尿素熔融法,研究了提取羊毛角蛋白的方法。该研究以羊毛溶解率及羊毛角蛋白提取率为标准,通过反应温度、尿素用量、反应时间的单因素对比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对提取的羊毛角蛋白进行SDS-PAGE测试和红外测试,并对其分子量及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60℃、尿素与羊毛的比重为1∶7.5、反应时间为50min时,羊毛溶解率可达69%,羊毛角蛋白提取率为66%。SDS-PAGE测试结果表明,提取的羊毛角蛋白分子量在25~37kDa范围内;红外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羊毛角蛋白保持了原来的主链结构;二级结构分析表明,提取的羊毛角蛋白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羊毛纤维相比,部分α-螺旋结构被破坏,β-折叠、β-转角结构及无规则卷曲结构质量分数增多。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以不同产地的羊绒、羊毛纤维为研究对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羊绒、羊毛定性分析模型和羊绒-羊毛混纺纤维的定量分析模型.对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定性分析模型能够准确地鉴别出羊绒与羊毛纤维;定量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和预测标准偏差分别达到了0.998 1和1.206 1,能够对羊绒-羊毛混纺纤维的含量进行准确的预测;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羊绒、羊毛定性及定量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丝绸文物的微生物劣化降解机理,选取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丝织品进行模拟劣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别观察了丝绸劣化后微观形貌和二级结构的变化,同时对丝绸的劣化降解液进行了基于蚕丝蛋白数据库匹配的多肽质谱检测,以揭示2种细菌对丝绸蛋白的降解机理。结果显示:丝绸纤维表面经劣化后发生了纵向剥离;2种细菌对丝绸纤维无定形区的降解程度比结晶域高;降解的丝绸蛋白绝大多数为重链和轻链以外的其他蛋白,且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丝蛋白的整体破坏能力强于铜绿假单胞菌;将组成重链蛋白的氨基酸残基分成了Header、Linker、(GX)n和C-ter 4个基序,对其进行降解分析,结果表明Header和Linker基序处的氨基酸残基相较于(GX)n和C-ter基序更易断裂,细菌对Linker基序的破坏能力差异是影响重链蛋白降解效果的重要因素;丝蛋白链中无定形区的破坏会暴露丝蛋白大分子链上的微晶体嵌段,进一步加剧丝肽溶出,导致丝织品逐渐降解。该研究为探索古代丝绸的微生物劣化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市售桑蚕丝织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在50℃、100℃、150℃、200℃和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丝织物进行加速热老化.利用红外、热重和氨基酸测定手段考察了热老化处理对其组成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老化处理后,桑蚕丝纤维样品的红外特征峰峰值强度随着温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且产生微小位移;热处理使丝纤维的热分解温度降低,缘于热老化后纤维晶区受到破坏、结晶度下降;丝纤维的氨基酸含量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以及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变化,表明热老化处过程有化学反应发生.由于化学反应的发生使纤维组成发生变化,致使纤维结构产生破坏和损伤,织物断裂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一种超细羊毛纤维毛条及其制作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超细羊毛纤维毛条的制作方法,在通常的羊毛纤维的毛条制造方法中,选定合适的松毛、烘干及和毛工艺,合理调节梳毛车速和梳理部件的速比,设置二道精梳,由此最终可获得高品质的超细羊毛纤维的毛条。所述超细羊毛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1~12μm。本发明制得的纤维平均直径为11~12μm的超细羊毛纤维的毛条,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茜草染色羊毛纱线为研究对象,选用卤素灯、LED灯和荧光紫外灯对茜草染色羊毛纱线进行光老化实验,使用测色配色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实验样品进行老化趋势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卤素灯,茜草在LED灯下老化速度较快,程度更为严重,总体新疆茜草染色毛纱体现出较好的光牢度;新疆茜草主要色素成分为茜草素(Alizarin);综合总色差及峰面积变化趋势,认为茜草染色毛织品文物更适合选用卤素灯作为陈列照明光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80S丝光羊毛纤维和3D毛型竹浆纤维混纺纱,混纺比例竹浆/丝光羊毛分别为30/70、50/50、70/30,进行针织物开发及舒适性探究。通过对混纺纱的强力、伸长率、耐磨性及毛羽进行测试,得出:实验结果均满足上机织造标准。以纬平针组织为例,织造出三种混纺比针织物,并对其透气性、透湿性和热导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织物透气性、热导率随丝光羊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透湿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市售桑蚕丝织物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功率的的紫外灯(15、30、45和60 W)进行人工加速光老化,利用电镜和XRD表征等手段考察了光老化处理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老化处理后,桑蚕丝纤维的形貌完整性、纤维的结晶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以及光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光照老化处理严重时纤维表面出现裂隙甚至断裂.由于光老化使纤维结构产生破坏和损伤,使织物断裂强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酸性染料对羊毛和锦纶纤维进行染色,分析了pH值、温度和匀染剂对染色性能及羊毛/锦纶同浴染色后纤维同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羊毛/锦纶同浴染色时,仅通过调整工艺条件无法达到染色纤维同色性的要求,需要加入自制匀染剂,并在染色温度为95℃,染色时间为60min,元明粉用量为15g/L,匀染剂用量为1g/L时,可使两种纤维之间的色差较小,基本达到同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离子液体溶解羊毛,提取羊毛角蛋白的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提取角蛋白予以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羊毛纤维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FT-IR分析,确定提取角蛋白中含有酰胺键,并具有多肽特征,应属蛋白质,说明这种方法可将羊毛纤维溶解.  相似文献   

16.
以市售桑蚕丝织物为研究对象,蚕丝样品分别在50、100、150和200℃条件下进行加速热老化,对老化丝织物样品进行了断裂强力和白度测定,利用电镜和XRD表征手段考察了热老化处理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丝纤维的形貌完整性和结晶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热老化处理严重时纤维表面出现裂隙,甚至断裂.由于热老化使纤维结构产生破坏和损伤,织物断裂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对两种砂岩类石质文物开展耐候性实验研究,通过相关技术指标测定及两种砂岩类石质文物各自的风化老化及表面劣化情况的比较,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探讨了产生老化及表面劣化的原因,从而为提高此类石质文物耐久性以及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液氨处理后羊毛纤维的表面结构、化学结构以及织物机械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由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分析可知,液氨能改变羊毛纤维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通过测试织物拉伸回复率、纱线卷曲率及强力,发现液氨处理能提高纱线弯曲状态的稳定性,改善其拉伸回复性,而强力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9.
毛织物液氨处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液氨处理后羊毛纤维的表面结构、化学结构以及织物机构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由扫描电镜(SEM)4和红外光谱(IR)分析可知,液氨能改变羊毛纤维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通过测试织物拉伸回复率、纱线卷曲率及强力,发现液氨处理能提高纱线弯曲状态的稳定性,改善其拉伸回复性,而强力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着色法、溶解法等相关实验,找出牛奶蛋白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新型涤 纶纤维、竹纤维、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各种形状与性能的不同,从而确定鉴别牛奶蛋白纤维的方法。用该方法对 牛奶纤维/羊毛纤维/棉纤维混纺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