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酸碱活性位共存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酸碱活性位共存催化剂有具酸位和碱位的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无机的机杂化的介孔材料等。利用酸碱活性位共存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有烷基胺分解、羟醛缩合、烯丙基醇的环氧化、Nitroaldol和Knoevenagl反应等。  相似文献   

2.
从无机载体、有机高聚物载体和有机无机杂化高聚物载体催化剂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烯烃聚合用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的研究进展。与多活性中心催化剂相比,茂金属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用其所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等特点,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克服了用均相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形貌不可控的缺点,并可降低助催化剂用量。目前无机载体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载体类型,但用高聚物载体负载所具有的不需要复杂预处理、茂金属催化剂易被官能化及产物中载体成分不影响最终催化剂性能等优点,也逐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周生远 《广东化工》2014,(18):101-102
文章介绍了茂金属催化剂载体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无机载体和有机载体用于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的研究现状。分别陈述了无机和有机载体的一些常见载体类型,例如硅胶载体和聚苯乙烯载体;并对比了无机载体和有机载体的颗粒形态,强度,表面基团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研究表明,载体材料本身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对聚合活性,聚合物形态和堆积密度有着直接的作用。进一步探索载体的结构性能与聚合动力学的关系,将对对进一步提高聚合活性,改善聚合物颗粒形态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天石  李佼妍 《辽宁化工》2022,(11):1636-1640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分子内孔隙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近年来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医学和催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催化领域,MOFs材料与传统无机材料相比,不仅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隙率、可调节的孔结构,还包括3个重要的可改性部分:金属配位点、有机配体和纳米空腔。,综述了MOFs材料作为催化材料的特点以及MOFs负载型催化剂构建方式及应用,并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负载型催化剂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溶胶-凝胶技术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可根据前驱体的种类和制备方法等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裁剪和优化,并可实现材料的功能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根据有机相和无机相的比例不同,可分为有机改性陶瓷型杂化材料和陶瓷改性有机物型杂化材料两类。本文综述了应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原理以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杂化涂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各应用领域已显示了强大的功能优势。近几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光学材料、电学材料、涂层材料、催化材料、磁性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结合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涂层材料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指出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吸附法海水提铀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附法是海水提铀的最适宜方法之一,选择性好且吸附效率高的吸附材料是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最佳材料。本文回顾了到目前为止吸附法海水提铀的无机、有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吸附性能和铀吸附机理,介绍了不同海水提铀装置的结构和吸附性能。由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高铀吸附量、低共存离子干扰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海水提铀材料;而且膜式吸附装置由于操作流程简单、可连续化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吸附方式。开展高铀吸附量、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和处理量大的吸附方式是今后吸附法海水提铀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烯丙基-β-CD与丙烯酸(AA)的共聚合反应在环糊精聚合物链中引入了活性基团羧基,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的环糊精聚合物P(CD-co-AA)/Zr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溶剂抽提结果和FT-IR表明杂化材料中有机无机两相间存在着化学键。通过XRD,SEM,TGA研究表明有机无机两相高度相容,热稳定性能大大提高。另外还发现,在所制的材料中ZrO2的含量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ZrO2的含量为50%(w)时,材料表面均匀光滑,有机无机两相相容性和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李健民 《粘接》2006,27(2):61-62
1引言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耐腐蚀性、加工性等许多优点,但其硬度、耐热性、耐候性等与无机材料相比又有很大差距。研发一种兼具有机、无机材料二者优点的新型材料,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有机-无机杂化乳液”的问世就是这种追求的初步成果。所谓有机-无机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以甲醇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非均相催亿体系的研究.非均相催化体系的催化剂分为有机金属负载型催化剂、Cu-Ni合金负载型催化剂、半导体负载型催化剂、负载型铑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文中对各催化反应历程进行了分析.在该反应体系中,同时具有酸碱活性位的催化剂可有效活化二氧化碳和甲醇,使二...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因其具有显著的活性中心、较高的机械和水热稳定性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研究材料。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后合成法、共缩聚法和有序介孔有机硅法,并对3种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详细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在催化、环境保护、生物医药和光学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因其具有显著的活性中心、较高的机械和水热稳定性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研究材料。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后合成法、共缩聚法和有序介孔有机硅法,并对3种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详细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在催化、环境保护、生物医药和光学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酶催化具有化学、区位和立体选择性,这使得其成为绿色合成化学品的理想催化剂。然而,天然酶常因其在工业催化条件下的活性和稳定性较低而难以使用。纳米技术为构建高效酶催化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方法制备出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纳米酶催化剂,同时提高纳米酶催化剂的可操作性和可回收重复使用特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纳米酶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酶-无机晶体杂化纳米催化剂、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杂化纳米催化剂,以及制备具有温度和磁响应特性的纳米酶催化剂,并对纳米酶催化剂在酶催化合成医药化学品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纳米酶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戈钧  卢滇楠  朱晶莹  刘铮 《化工学报》2014,65(7):2668-2675
酶催化具有化学、区位和立体选择性,这使得其成为绿色合成化学品的理想催化剂。然而,天然酶常因其在工业催化条件下的活性和稳定性较低而难以使用。纳米技术为构建高效酶催化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方法制备出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纳米酶催化剂,同时提高纳米酶催化剂的可操作性和可回收重复使用特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纳米酶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酶-无机晶体杂化纳米催化剂、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杂化纳米催化剂,以及制备具有温度和磁响应特性的纳米酶催化剂,并对纳米酶催化剂在酶催化合成医药化学品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随着有机-无机杂化膜制备方法的多样化和分离性能的提高,其研究前景也越来越广阔。该文首先分析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相比于普通无机膜和有机膜在结构和性能上存在的优势,其次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醇类、有机酸等有机溶剂或有机混合物中的分离提纯应用,重点讨论了其在渗透汽化中的应用。最后,对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未来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应借助于新的计算工具,侧重于材料的选择或制备方法的改进,如探索具有多功能化学基团和具有明确层次结构的多孔填料的聚合物材料等,使有机-无机杂化膜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并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机械、光学、电子、分离、催化、化学和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这类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未来的高科技领域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制备掺杂不同金属的铈基固溶体。XRD表征表明成功合成了铈基固溶体。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掺杂镧的固溶体具有较好的活性,加入锌的固溶体活性最差。对掺杂不同金属的铈基固溶体的NH_3-TPD和CO_2-TPD表征表明,中强酸碱位和强酸碱位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具有较多中强酸碱位和强酸碱位的铈镧固溶体表现出最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福兵  刘家祺 《化工进展》2002,21(11):820-823
介绍了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三类气体分离膜材料,主要包括聚酰亚胺、聚砜、聚二甲基硅氧烷、聚[1-(三甲基硅氧烷)-1-丙炔]等高分子材料,以及致密无机膜和多孔无机膜材料,并且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了简要概述。在评价了各种膜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展望了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氟资讯》2004,(12):13-14
复合化是现代材料发展的趋势。有机一无机杂化纳米材料是复合材料家族中最耀眼的新星。有机一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并不是有机相与无机相的简单加合.而是有机相和无机相在纳米至亚微米级范围内结合形成的。其中。有机相可以是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无机相可以是金属、氧化物、陶瓷、半导体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无机/有机复合纳米杂化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Sol-Gel法和用途,综述了Sol-Gel无机/有机复合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其最新进展,展望了无机/有机复合纳米杂化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