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须中提取、分离黄酮类成分.方法:通过溶剂法提取醇溶性成分,柱层析法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光谱法(MS,1H-NMR,13C-NMR,DEPT-NMR和HMQ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6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Ⅴ和化合物Ⅵ经鉴定分别为7,4′-二羟基-5-甲氧基黄酮-2″-O-α-L-鼠李糖基-6-C-岩藻糖苷和6,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2.
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共轭二烯检测法(紫外法)对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的2个黄酮类2″-O-a-L-鼠李糖基6-C-(6-脱氧-ax-甲基-木-已-4-羰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ax-5″-methane-3′-methoxymaysin)和2″-O-a-L-鼠李糖基-6-C-岩藻糖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ax-4″-OH-3′-methoxymaysin)的抗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ax-5″-methane-3′-methoxymaysin比ax-4″-OH-3′-methoxymaysin对共轭二烯(CD-POV)的产生有更强的抑制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它们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μg/mL和4.9μg/mL.玉米须黄酮类单体对丙二醛(MDA)的抑制能力和对CD-POV的抑制能力基本一致,只是MDA达最大值时比CD-POV达最大值时需要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与其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根据测得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油脂的过氧化值 ,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结论是B - 4′-OH为强活性基 ,B - 2′、3′、5′、6′-OH和A - 7-OH为增效基 ,用共振理论与诱导效应讨论了黄酮类化合物有无C - 2 ,3双键 ,其抗氧化性几乎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TT法分析比较了12种黄酮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L,MDA-MB-231)、肝癌细胞(SMCC-7721)、结肠癌细胞(HCT-15)增殖抑制和细胞形态变化.根据12种化合物对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构效关系发现化合物FB4的A环6位羟基化能显著提高黄酮苷元化合物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这些结果为改造黄酮化合物的结构,从而增强其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压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菝葜根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2R,3R)-二氢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2R,3R)-二氢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落新妇苷(3),异落新妇苷(4),3,5,7,3',5'-五羟基-2R,3R-二氢黄酮-3-O-α-L-鼠李糖苷(5),芦丁(6),紫云英苷(7),4,6-二羟基苯乙酮-2-O-β-D-葡萄糖苷(8),4,6-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O-β-D-葡萄糖苷(9),氧化白藜芦醇(10),原薯蓣皂苷(11),薯蓣皂苷(12).化合物1,4-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通过比较菝葜和土茯苓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发现菝葜的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而土茯苓中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盐酸水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洋葱中槲皮素的含量,结合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技术(HPLC-MS)鉴定洋葱水解样品中黄酮苷元.为测定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培育高含量黄酮类化合物的洋葱品种提供灵敏、准确和快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野生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主要因素,以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鄱阳湖野生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固比45:1、乙醇体积分数71.2%、超声时间39.5min、提取温度72℃、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3.623%。  相似文献   

8.
醇法提取赣南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响应曲面法优化醇法提取赣南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Software7.1.3.1设计了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对脐橙皮中黄酮类物质浸提效果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50.45%,液固比25.92:1,提取时间3.03h,提取一次,模型预测黄酮化合物得率为2.98%。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HPLC-MS)鉴定洋葱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以CAPCELLPAK C18(250 mm×4.6 mm I.D.,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对洋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定性分析.通过紫外图谱与质谱,结合文献数据,鉴定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或可能成分.应用HPLC-MS可快速鉴定食品或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  相似文献   

10.
基于3-(2-吡啶基)-5-(3-吡啶基)-1-H-1,2,4-三唑(2,3′-Hbpt),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钴基配合物[Co2(2,3′-bpt)4](化合物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脱质子的配体2,3′-bpt-通过单齿和双齿螯合方式参与配位,形成二维平面结构。此外,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化合物1的热稳定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有机配体2,3′-Hbpt的结构进行优化计算,探讨了其最优构型及配位模式。配体在化合物1中的构象与几何结构与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共轭二烯检测法(紫外法)对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的2个黄酮类2"-O-α-L-鼠李糖基-6-C-(6-脱氧-ax-5-甲基-木-己-4-羰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ax-5"-methane-3'-methoxymaysin)和2"-O-α-L-鼠李糖基-6-C-岩藻糖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ax-4"OH-3'-methoxymaysin)的抗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ax-5"-methane-3'-methoxymaysin比ax-4"-OH-3'-methoxymaysin对共轭二烯(CD-POV)的产生有更强的抑制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它们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μg/mL和4.9μg/mL.玉米须黄酮类单体对丙二醛(MDA)的抑制能力和对CD-POV的抑制能力基本一致,只是MDA达最大值时比CD-POV达最大值时需要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因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半经验计算方法研究几种典型黄酮类化合物,探讨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分子内形成半醌式自由基时所需能量ΔHOF较低,其形成的自由基较稳定,从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2)电子自旋密度分布的均匀性,是黄酮类抗氧化性较强的重要原因。含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形成的半醌式自由基,电子自旋密度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分子中半醌式基团与邻位酚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使体系能位降低,因而黄酮类化合物中具有邻二羟基酚的品种比含间二羟基酚的抗氧化活性强。(3)分子中的酚羟基的数目和可以形成氢键的数目与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正相关,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黄酮的羟基取代,使黄酮半醌式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密度分布更加均匀,用化学修饰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数量以及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数目是提高黄酮抗氧化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从实验室提取的6个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通过SwissADME数据库分析6个黄酮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有效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胃癌靶点,用Venn软件获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互作网络信息,利用Cytoscape3.8.0软件进行PPI和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的可视化及分析,筛选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胃癌的关键靶点,用R语言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黄酮类化合物与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结合能力。从黄酮化合物中筛选出228个活性靶点,胃癌相关靶点12 309个,交集靶点为203个。通过网络筛选了SRC、PIK3R1等10个核心靶点,通过富集分析共筛选出163个GO功能条目与156条KEGG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结合能力较好。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治疗胃癌的特点,预测了黄酮类化合物抗胃癌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低温熔盐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五硼酸盐RbB5O7(OH)2·H20,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c空间群,α=0.7640(2)nm,b=0.9019(3)nm,c=1.0833(3)nm,β=103.681(5)°,V=0.7252(4)nm^3,Z=2.结构中BO3,BO2(OH)2,BO4基团形成的[B5O7(OH)2]之字链结构与RbO+相连构成九面体-四面体空间骨架,水分子靠近之字链结构通道内侧,起到稳定骨架的作用.同时通过X粉晶衍射、红外光谱、热重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竹叶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梯度洗脱及柱色谱法对竹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重点为黄酮进行了分离研究、提纯。试验中所用色谱柱填料为本实验室自制,其色谱柱长298mm,内径10mm,脱洗体系为乙醇-水溶液。试验在提取分离黄桐的同时得到了叶绿素,现时从竹叶中分离出了多糖成分。研究表明不同的竹叶其黄酮含量不同,磁竹、白家子竹不含黄酮类化合物,而大竹叶与小竹叶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且大竹叶和较内采小竹叶黄酮分别为1.56%、4.07%。  相似文献   

16.
乙醇-水体系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醇-水体系浸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并计算它的浸出率.根据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计算结果,选用7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并通过正交试验给出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浸出条件:浸取温度为70℃,固液比为1∶20,浸取剂pH为8.在此条件下,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率可达到92.2%.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牡丹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提取方法、分析测定方法及抗氧化性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牡丹花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黄酮醇及花色苷类;牡丹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酶解法,闪式提取法等;牡丹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等;牡丹花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研究表明其抗氧化能力与多酚、黄酮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从水杨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测定获得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水杨梅中得到的β-谷甾醇、熊果酸、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胡萝卜苷对测试的5种细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山奈酚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7.8μg/mL.并对得到的化合物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以及从其它植物样品中提取分离到的芹菜素、木犀草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抗坏血酸和BHT为对照,采用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水杨梅中分离得到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9.
芦笋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初步精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芦笋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 h;芦笋黄酮的最佳精制吸附剂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相似文献   

20.
以朝鲜族传统大酱及38%Vol、42%Vol和50%Vol的酱露酒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能力及抗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传统大酱中的总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抗氧化能力和抗癌性能最好;3种酒精度不同的酱露酒均较好地保存了大酱中的总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50%Vol酱露酒中的总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对肝癌细胞HepG2、大肠癌细胞HT29的生长抑制率最高;38%Vol酱露酒对·O_2~-阴离子的清除效果最好,其清除率与48%Vol酱露酒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酒精度不同的酱露酒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42%Vol酱露酒的清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