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扬州园林与大运河在历史上具有密切的联系。该文整理扬州园林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呈现出的运河文化、盐商文化、士大夫文化等多种文化现象,阐述孕育扬州园林历史发展的物质环境及其发展过程中各关键节点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的扬州园林发展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补充。  相似文献   

2.
正扬州于隋炀帝时期成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经济、文化、政治得到了全面发展。唐朝的扬州商贾云集,城市经济空前繁荣,促进了园林的建设。清初,扬州成为两淮食盐的集散地,盐商生活奢侈,挥金如土,耗巨资竞相修造邸宅、园林,加上当时扬州突出的建筑技艺,为扬州园林的兴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经济的繁荣也使南北文化汇聚于此,匠人相互交流,技艺相互融合,使得扬州园林既拥有北方的雄伟,又不失南方的秀丽,即形成扬州园林"南秀北  相似文献   

3.
扬州园林始于汉唐,成于宋明,盛于清。清代扬州“园林之胜,甲于天下。”清·康熙、乾隆二帝先后六次南巡,驻跸扬州。扬州的官僚、盐商为迎合帝王宸游,赋工属役,增荣饰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扬州盐商文化及园林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了盐商文化和扬州园林的研究焦点和薄弱点,最后对研究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曹磊  李伊侬  霍艳虹 《风景园林》2020,27(12):115-120
清中期扬州以园亭胜,倚虹园为湖上岛园,三面环水,是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而营建的私家园林,卢见曾在园中举办地方文化盛会——“红桥修禊”活动,因此倚虹园成为盐商与官员共同营建的地方文化空间。其虽为私家园林,因位于瘦西湖,又有较强的公共性。依据史料,复原倚虹园的园林布局平面,从园林要素与意境意象2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梳理总结倚虹园的造园特点,以期为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研究做历史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6.
刘赚  斯震  徐慧慧 《华中建筑》2011,(10):131-133
清代在文人园林为主导的江南,商人园林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人园林的发展刺激清代园林整体的发展,如扬州、徽州等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聚居着许多在当时非常有名气盐商、徽商,他们或一掷千金,以造园为财富的象征,或匠心独运,结合自然人文创造出经典园林.一些商人除了建造自己的宅园,还积极投身公共园林的建设,为清代江南园林景...  相似文献   

7.
王健 《住宅科技》2023,(6):27-32
为挖掘扬州盐商住宅的生态智慧,对扬州贾氏盐商住宅的外部空间微气候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分析盐商住宅外部空间中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天空视域因子(SVF),探讨盐商住宅外部空间形态对夏季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扬州盐商住宅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形态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紧密结合,形成了渐进的热环境梯度特征。  相似文献   

8.
春风十里扬州路——扬州古城区东西干道改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扬州是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隋唐时代是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和贸易交流的重要商港,曾出现过惊人的繁华。清代中叶是漕运集散的枢纽。盐商们为了迎合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的游兴,争奇斗异,到处兴建园林,  相似文献   

9.
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州城自古是一经济消费城市,其产生不同于其它大多数中国古城内向的发展和筑城思路。今天扬州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大多为明清时的遗存,而明清扬州的城市特色也不同于北方因政治或军事而兴起的平坦而方整的城市。清代的扬州盐商聚居,乾隆六下江南,当时麋集于扬州的盐商为了争宠,在运河沿岸掀起了造园热潮,其间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私家花园和商贾会馆。今天从城中何国、徐园等  相似文献   

10.
清初扬州东园是盐商乔豫之子乔国桢所筑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村庄郊野园林,现已无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图像和历史文献,图文互证,对东园方位、选址及其内部景致格局进行考据、研究,重点对其平面格局复原作进一步探讨,以期获得对东园新的历史认识,为下一步探究其营造意匠和理念提供基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扬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园林而著称。扬州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营造技艺和强烈的自身特点,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园林的六个历史发展时期扬州地处江淮要冲,自然条件优越,物质基础丰厚,文化繁荣昌盛,这一切为扬州园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扬州园林的历史走向与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林瑛 《园林》2020,(11):38-43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由来已久,多选用精挑细选的卵石、碎石、瓦片、砖块等各种材料组成富有涵义的精美图案,铺于地面,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有花鸟鱼虫、典故神话、器物文字等,反映古人的审美喜好与向往期许。苏扬两地古典园林同为江南私家园林,在铺地材料的选择上相同,铺装方式与图形寓意上相似。但是由于两地文化与环境的差异,以及园林服务阶层的不同,再加上两地"吴门画派"和"扬州画派"画风的影响,观赏视角的因素,苏州园林铺地无论尺度、铺砌方式,还是图案选择等方面多呈现简洁、高雅的文人气,而扬州园林铺地则彰显了以盐商为代表的市井气,并逐渐为主流文化所接受,成为地方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地缘、人文以及艺术形态的影响,扬州园林以兼收并蓄的"南秀北雄"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扬州园林中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扬州园林的发展历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运输优势,政治与经济繁荣对园林发展的促进,皇族官家园林设计风格的延革,清帝南巡带来的机遇,以及扬州独特的文化与艺术的相互推动,来探讨扬州园林中北方要素的形成原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个园历史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园是中外游人所向往的一座扬州古典园林,位于扬州市区东关街街市的北缘,西边和逸圃隔墙相望,一片辉煌绮丽清雅鉴人的景色,它是扬州住宅园林中以叠石胜的名园。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 这座园林,为清代嘉庆、道光时扬州大盐商,两淮盐总黄应泰所建,应泰字至筠,号个园,园分住宅和庭园,松竹林三个部份,面积广阔,建筑多样,住宅部份原为四进三路,前进的砖雕门楼和轿厅已不存在,现存的还有三进两路,中路五开间,东路三开间,前两进为平房,后进为串楼,每进都建有幽房小院,院中具有不同的景色点缀,住宅部分还有厅堂  相似文献   

15.
鞠培泉 《风景园林》2016,(10):49-56
在中国园林史中,以扬州园林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园林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很长时期的沉寂后,扬州旧城中又自发出现了很多私家园林。将这些当代私家园林置入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中,以园林测绘图纸和对园林主人的访谈为研究素材,从土地和住房政策的变化、扬州旧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民居街巷体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家园林在扬州旧城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通过与传统园林的对比,总结了扬州当代私家园林的特征。从人与自然共生这个园林的核心问题出发,认为扬州当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积淀丰厚。唐代,扬州富甲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称。由于地处长江运河交汇的地理要冲,明清时期扬州成为两淮盐业和南北漕运的中心,市井辐辏,商旅群集,是全国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腰缠万贯的盐商纷至沓来,在扬州这块风水宝地上建房筑园,所以,扬州旧城至今仍遗存许多恢弘的盐商旧宅院。  相似文献   

17.
楹联,作为景观主题与意境的重要表达手段,在古典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楹联文化与园林艺术犹如字画一样,虽分属不同的领域,在园林空间中却能充分融合,相得益彰。扬州历来文人辈出,文人山水园是扬州园林的重要形式,十分重视楹联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产生诸多经典的作品。本文在分析大门、休憩亭廊、厅堂、书房等不同类型的园林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园林的优秀案例,解析楹联对景观意境表达的手法与作用,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扬州园林为我国园林中的奇葩。本文以园林案例,剖析总结了扬州园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宦佑祥 《城市建筑》2014,(30):225-225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扬州园林为我国园林中的奇葩。本文以园林案例,剖析总结了扬州园林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周武忠 《中国园林》1991,7(2):21-26
扬州是我国现存古典私家园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扬州园林在我国造园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认识扬州园林,宏扬其精华,是当今扬州的园林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扬州园林的基础上,对扬州园林的历史变迁、数量和分布作了简单的叙述;并探讨了扬州园林的风格与特色。认为现在的扬州园林,应当属于江南园林的范畴,具有清幽、朴野的风格。它运用精湛的造园技巧,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时空意识的园林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