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比例色纺纱质量控制体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小比例色纺纱的外观质量比内在质量更加重要介绍了生产中从原料、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措施,预防产生色差和减少棉结;同时,为了保证本色纱线中不混入色纤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确保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2.
色纺纱织物具有层次清晰的自然风格。色纺纱在纺制过程中,工艺技术同涤粘本色纱基本一致。但容易出现色差等外观疵点,为使色纺纱外观质量均匀一致,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合理选配原料。确定工艺流程,加强色纤维管理,加强运转操作管理与现场检查,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处理。从而保证了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色纺纱特性,探讨了色纺纱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点及工艺技术措施,通过从染色原料的选用、棉花染色、混和、混色方式、配色过程、色纺配棉、各工序工艺及设备的调整和车间生产现场的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了色纺纱颜色准确、色比均匀,减少了色点、横档的产生,可纺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涤粘色纺纱生产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纺纱织物具有层次清晰的自然风格.色纺纱在纺制过程中,工艺技术同涤粘本色纱基本一致,但容易出现色差等外观疵点.为使色纺纱外观质量均匀一致,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合理选配原料,确定工艺流程,加强色纤维管理,加强运转操作管理与现场检查.以上措施的有效处理,可保证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色纺纱染色棉质量要求与成本控制。对比分析了采用色纺散棉染色及梳棉或精梳棉网染色两种方式对原棉各项性能指标的选用要求。列举了6种配棉方案下纤维指标、纺纱质量、用棉量和生产效果。指出了原棉染色后纤维各项性能指标和成本发生的变化。认为:应根据色纺纱质量要求,确定原料染色方式,并合理选择染色原棉;在纺混纺色纱时,适当配用有色或本色化纤,可降低纺纱原料成本,保证色纺纱的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色纺纱色彩类质量的评价指标和质量控制方法。阐述了色纺纱产品色牢度、明显色结、色偏、色差、色起横、色斑块、色彩风格等色彩类评价指标的概念,分析了试样对比法、预混、预梳、防异等质量控制的具体技术方法。指出:打样对色需要综合考虑试样成本、准确性及用户要求、过往经验等因素,选择最可靠、合理的技术方案;生产时不能足量投料,要为并条工序调色补色留下余量,要加强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的异色防范。认为:抓好色彩类质量的控制可有效提高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探讨色纺纱质量评价问题。运用对比等方法解析了国内色纺纱行业标准中的通用质量指标、色彩类质量指标,以及标准外实际应用中增加的色彩类质量指标的内涵和必要性,指出现有色纺纱行业标准主要适用于麻灰纱和彩色纱,不适合色纺花式纱。针对色纺纱质量检测与评价中最关键的对色问题,引用相关色彩理论知识从本质上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色纺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理解、认知、掌握色纺纱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色纺纱过程中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成因,通过对色纺质量波动的机理、色纺过程中各类不确定因素对质量形成过程的影响行为进行分析,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法设计了影响因素与纺纱质量之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色纺纱关键因素提取方法。结合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关键因素的提取方法能够精准得出影响纺纱质量的关键因素,实现了对色纺纱质量特征值波动规律的分析和各类不确定因素对色纺纱质量特征值影响的预警。  相似文献   

9.
色纺纱配色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色纺产品非常热销,色纺纱供不应求。色纺纱以其自然的色彩效果、简便的后道加工而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色纺品种一般都是批量小、品种多、要货急、色泽准确性要求高,因此,要能满足客户的要求,配色是第一道难关。我厂从事色纺生产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先后开发生产了纯棉麻灰、纯棉彩色、T/C麻灰、T/R麻灰、毛涤粘三合一等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的色纺纱线,摸索出一些适合我厂实际情况的快速实用的配色方法,现简述如下。1 按色卡配色法对于色纺纱的生产,经验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已生产过的品种,各种色的配比一定要有详细的记录。我们根…  相似文献   

10.
探讨纯棉色纺纱的质量控制要点。介绍了色纺纱的生产要点,并针对各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同时分析了温湿度、纺专器材、工艺配置、设备、操作管理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认为:色纺纱的生产不仅要求配置合理的工艺参数,具备良好的设备基础,还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及较高的基础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半精纺工艺多用于色纺纱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配色效果、混合均匀程度和纱线长片段均匀度,成为影响色纺纱质量和影响织物色斑的重要因素.根据长期生产实践,分析了影响色纺纱配色效果的因素,指出了某些纺纱工艺配置对纱线色泽的影响,提出了生产中应在散纤维染色、纺纱工艺配置和生产现场等方面加强管理,消除因色纺纱原料配色不良及纱线不匀而导致的织物色斑现象,以提高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纺织器材》2014,(2):37-38,41
介绍了色纺纱的品种、用途及色纺纱相关的生产技术难点,尤其是对色纺纱原棉质量把关要点进行了论述,最后阐述了色纺纱生产系统中对梳理针布、胶辊的质量控制。指出:色纺纱因其具有色彩鲜亮及手感柔和等特色而受到用户青睐,但须对相关技术难点及关键纺织器材质量进行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13.
控制低比例纯涤纶色纺纱外观质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英 《棉纺织技术》2003,31(12):30-32
色纺纱织物具有色泽自然,层次清晰的特殊风格,但色纺纱在纺制过程中容易出现色差、色条等外观疵点,为提高色纺纱外观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合理选配工艺流程,加强色纤维管理,合理使用回花并控制短片段色比不匀,在络筒工序采用上蜡处理的方法改善成纱毛羽,加强操作管理及现场检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改善了色纺纱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4.
色纺纱配色是色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从色纺纱与染色纱颜色形成的对比分析中,探索出了另外一种色纺纱配色方法:固定标准色棉的颜色和数量,根据色纺纱颜色标准,选择合适的标准色棉配出所需色纺纱的颜色。  相似文献   

15.
色纺纱(灰纱)是在纺纱过程中把黑色纤维与本色纤维经过充分均匀的混和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色纱。黑色纤维与本色纤维加捻后产生一种“空间混和”的效果,其色彩具有层次变化,富有立体感,被广泛应用于针织产品,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探讨色纺纱色差产生的原因和预控措施。分析了纱线色差的产生原因,结合实际生产实践,从原料领料、合料到生产流程各工序,针对性地采取色差控制措施。认为:熟记各工序控制色差的产生原因及其控制措施,在各工序展示半制品色差异常实物图,加强对员工质量意识、操作水平培训提升,做好色纺纱色差预控工作,完善色纺纱色差质量管控体系,可以稳定提高色纺纱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色纺纱异纤的控制问题。从异纤概念、异纤对后道工序的危害入手,全面分析了造成异纤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认为:异纤与原料、生产、器材、环境等息息相关,控制色纺纱的异纤有利于提高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提高色纺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原料的染配色、混合方式、混合的均匀程度、主要工艺配置和现场管理对色纺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应根据色纺纱的生产特点合理选用原料和混合方法,控制原料性质差异,严格配色和染色操作,加强现场管理,清梳工序应适度开松和梳理,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并粗工序要减少意外伸长,控制条子的不匀率,细纱工序要优化工艺配置,减少粗细节、棉结、毛羽和纱线断头,络筒工序要减少毛羽及棉结增长率,以消除色差或色档,提高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色纺纱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混色打样、各工艺主要技术措施及参数等。着重介绍了在生产过程中色纺纱的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色纺纱"订单多、批量小,品种多、翻改频次高、针对性强、用工多"的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混和方式对色纺纱质量和织物风格的影响。以经典黑、白色为基准,研究了C 19.7tex在4种不同混和方式下,最终的成纱物理指标以及成纱织物风格。结果表明:分别以混棉、并条、粗纱、细纱为主颜色混和工序制成的色纺纱线断裂强度有增加的趋势,毛羽指标稍有增加,而条干逐步变差;同时,织物风格大致呈现"风格均匀→风格弱起横→风格起横严重→风格弱起横→风格点状均匀"的走势。认为:研究色纺工艺有利于织物色彩风格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