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庆石 《纺织器材》2022,(3):26-27+38
为了提高精梳集聚纺9.72 tex纱质量,在同机台、同锭位条件下应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钢丝圈进行纺纱试验,根据试验测试的成纱毛羽指数判断钢丝圈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BS516型细纱机上,使用直径为38 mm的布雷克泰腾钢领,配用布雷克22.4号蓝宝石C1 ELu dr 10/0型钢丝圈,精梳集聚纺9.72 tex纱成纱毛羽指标好,性价比优。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好用好钢丝圈、降低钢丝圈损耗并提高纺纱质量,介绍钢丝圈的技术要求、选配原则;对比分析了使用不同钢丝圈纺制集聚赛络纺CJ 14.5 tex纱和CJ 18.2 tex纱的毛羽和断头指标;从使用周期、减少磨损、规范选型、注重清洁等方面提出钢丝圈使用注意事项。指出:钢丝圈对成纱质量、生产效率的提升影响较大;应优选性价比高、使用周期较长、成纱毛羽和千锭时断头稳定的钢丝圈,并做好与钢领的配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探讨2.9tex纯棉精梳集聚纱的纺纱工艺。针对特细特纱纺纱技术难点,在原料和各纺纱工序采取一系列工艺和技术措施,成功纺制出2.9tex纯棉精梳集聚纱,获得了断裂强度19.93cN/tex、条干CV值17.67%、毛羽H值1.8的较好质量水平,并降低了断头、提高了生产效率。认为,通过合理选配原料、采用双精梳工艺和带自调匀整的单道并条机、优选粗纱捻系数、采用集聚纺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断头率、较高的生产效率,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纯棉精梳特细特集聚纱。  相似文献   

4.
探讨莱赛尔/亚麻65/35 19.4tex集聚纺强捻纱的生产工艺。针对混纺原料性能和强捻纱的特点,对莱赛尔纤维和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合理配置各工序生产工艺,加强车间相对湿度控制,确保半制品的可纺性,减少细纱断头,成功开发了莱赛尔亚麻混纺集聚强捻纱。认为:在细纱工序,需对网格圈、钢丝圈等配件进行优选,采用分段控制工艺锭速,加强设备清洁保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细纱断头,稳定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使用不同细纱器材专件对集聚纺精梳纯棉成纱质量的改善作用,对比分析上销、下销、摇架刻度不同配置下集聚纺CJ 18.22tex成纱质量,及下销、钳口隔距块不同配置下集聚纺CJ 22.43tex K纱成纱质量和络筒络纱切疵。表明:集聚纺精梳18.22tex纱线使用新型上销、新型下销、3.0mm平面钳口、有后区压力棒、罗拉隔距为17.7mm×27.3mm、摇架刻度(前×中)为-2×46、后区牵伸倍数为1.29时,成纱质量得到较好改善;集聚纺CJ 22.43tex K纱使用阶梯下销和3.0mm平面钳口配置,成纱质量指标改善,络筒切疵减少,但错号切疵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稳定成纱质量,用好钢领、钢丝圈,以纺CJ 9.7tex纱为例,通过大量试验对钢丝圈的圈型、镀层和质(重)量号数进行优选,将中弓型蓝宝石(国外)9/0型钢丝圈更换为低弓型镀镍7/0型钢丝圈;阐述新钢领、新钢丝圈、纱号翻改时的钢丝圈、纺特细号纱时的钢领等磨合方法;结合钢领、钢丝圈保养方法,使钢丝圈使用寿命延长约4d,千锭时断头降低约5%,生产效率提高约2%。指出:优选钢丝圈后,可降低钢丝圈总成本约3%,减少更换钢丝圈频次,节省人工,改善车间生产状况,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选集聚纺用钢丝圈,提高成纱质量,介绍了布雷克钢丝圈的分类与性能;通过试纺对比,说明集聚纺选用弓形较低的圈形,可以增加润滑,减少纤维对钢丝圈、钢领的磨损,提高成纱质量,延长钢丝圈的使用寿命。指出:集聚纺用钢丝圈的型号规格应与普通环锭纺有所差异,良好的管理是用好钢丝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了突破钢丝圈发热磨损烧毁,产生断头、毛羽对锭速提高的制约,为判析、设计新型高速钢丝圈提供依据,详细分析了钢丝圈摩擦发热、散热性能以及飞圈断头和飞圈测定方法。指出:钢丝圈过分发热和散热性能不良是产生热磨损飞圈、纱线断头的根本原因,也是钢丝圈线速度提高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钢丝圈摩擦发热应适当减小卷装,尽量减少钢领与钢丝圈的摩擦因数f;增大钢丝圈散热能力,应尽量增大钢丝圈与钢领接触面积,减小钢丝圈线材比值并增加内脚长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两种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集聚纱和赛络集聚纱的成纱性能。分别采用网格圈式和空心罗拉式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20.8tex集聚纱和16.7tex赛络集聚纱,并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纺制20.8tex牦牛绒集聚纱,两者毛羽水平相当,空心罗拉式集聚纺所纺纱强伸性能显著提高,条干均匀度略好;纺制16.7tex牦牛绒赛络集聚纱,空心罗拉式所纺纱强伸性显著提高,毛羽明显减少,条干均匀度显著改善。认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纺纱品种和质量要求,合理选择集聚纺装置和赛络纺工艺,能够纺制出性能较好,质量满足要求的牦牛绒纱。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C 16 tex成纱毛羽,采用细纱小样机对细纱工艺配置和纺纱器材进行优选,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分别测试各影响因素,得出了控制棉纱毛羽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锭速为5 000 r/min、细纱捻系数为390、后区牵伸倍数为1.08倍、亚光钢领型号为PG1 4254、钢丝圈型号为6903 1/0、隔距块规格为1.8 mm,前胶辊采用高弹低硬度胶辊,所纺制的C 16 tex纱3 mm及以上棉纱毛羽数量降低75.6%,有效降低了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毛羽数量。  相似文献   

11.
紧密纺纱技术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提高紧密纱线质量,针对在生产Modal 14.8 tex紧密纺品种时出现的问题,对影响负压式紧密纺纱机成纱质量的集聚张力、钢领钢丝圈配套、负压值、网格圈及细纱有关工艺进行了优选试验,使紧密纺成纱质量得到提高,并加强了紧密纺对新型纤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腈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面料横档问题,介绍腈纶纤维弹性好、膨松性好、织物有毛型感且同号数的腈纶纱比棉及涤棉纱略粗的特性,分析毛羽是造成腈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面料横档的原因;优选纺纱用钢领、钢丝圈且进行成纱指标对比。指出:选配钢领、钢丝圈时应保证纱线通道宽畅,减少对纱线的摩擦;PG1-4054型钢领配TPJM1EMgc型钢丝圈,使纺腈纶/莫代尔70/30 11.66tex赛络紧密纱1mm毛羽指数得到改善;环锭细纱机锭速控制在15kr/min以下,有降低毛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绪森倚丽特集聚纺装置与其专件配合的使用效果。分析了绪森倚丽特集聚纺的摇架、上销、隔距块压力棒、负压件、网格圈等纺纱专件的性能特点和使用管理要求,以纺制JC 9.8tex集聚纱为例,对千锭时断头和纱疵等指标进行试验对比,绪森倚丽特集聚纺的条干、粗细节、毛羽等指标均优于普通集聚纺。认为:集聚纺纺纱专件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稳定和提高集聚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特细号纱的条干CV值和毛羽,在FAS06细纱机上纺制了CJ4.9tex纱,采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要降低特细号的纱条干CV值需合理选择锭速和粗纱捻系数、牵伸工艺;要减少毛羽需优选钢领、钢丝圈、导纱钧和集合器等关键纺纱专件器材。  相似文献   

15.
谭宝莲  徐原  张春燕 《纺织器材》2016,(4):48-52,56
为了降低纱线毛羽,提高筒纱质量,结合粘胶集聚纺11.7tex纱的生产实践,对影响纱线毛羽指数的几大因素,如器材专件、车间温湿度、络筒工序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验证车间温湿度、钢丝圈钢领使用时间、络筒速度等对纱线毛羽指标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指出:粘胶集聚纺11.7tex纱筒纱1mm毛羽偏高的主要因素是纺纱湿度和络筒湿度;要减少纱线毛羽,应合理设置工艺,配好器材专件,做好车间温湿度控制并加强管理及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16.
分析网格圈式集聚纱和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络筒后的毛羽变化情况.测试了两种集聚纱络筒前后毛羽的外观结构和毛羽增长率,并从其成纱原理上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纱线线密度为9.7 tex时,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的毛羽增长较少;纱线线密度为14.6 tex时,两种集聚纱的毛羽增长率相差不大;纱线线密度为30 tex时,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的毛羽增长明显大于网格圈式集聚纱.认为:两种集聚纺筒纱毛羽的变化与两种集聚纺集聚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钢领、钢丝圈对细纱断头和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刘荣清 《纺织器材》2007,34(4):47-51
分析了钢领、钢丝圈对成纱毛羽和细纱断头的影响,指出了钢领、钢丝圈造成细纱毛羽的4点主要原因和造成细纱断头的7种主要因素.提出应按纺纱品种从钢丝圈截面形状、材质、圈型、质量诸方面,优选钢丝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赛络纺AB纱的成纱质量,减少成纱细节、瞬时断头,解决粘缠胶辊、效率低等问题,介绍喇叭口的规格型号和选用原则,对不同规格喇叭口在赛络纺AB纱品种上进行试纺对比;详细分析双进单出喇叭口的作用及其对AB纱成纱细节、瞬时断头等质量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双进单出喇叭口区域包机一对一责任制管理的注意事项。指出:优选喇叭口可改善纱线成纱质量,减少细节、瞬时断头,提高锭速;赛络纺AB纱生产宜采用小中心距、双进单出喇叭口;3 mm双进单出喇叭口可减小加捻三角区,有效控制边缘纤维散失,有利于改善条干和纱线的断裂强力,降低成纱细节,减少千锭时断头32%、瞬时断头3根/台,锭速提高500 r/min,细纱制成率提高2%以上,生产效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并条道数纺JC 14.5 tex纱的生产比较。以精梳条及由其加工成的相同定量的一道并条和两道并条,分别纺制成JC 14.5 tex细纱,并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精梳条直纺成纱条干CV值、CVb指标最差,毛羽值最低,单纱强力最高;精梳条一道并条纺成纱条干CV值最好;两道并条成纱CVb最低,毛羽值最高;综合比较,精梳条一道并条纺纱质量效果较好。指出:采用并条自条匀整后,精梳条一道并条纺纱工艺已应用成熟,采用精梳条直纺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降低苎麻纺纱毛羽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U-2纤维细度显微投影分析仪分析了苎麻纱毛羽的的表面特征,通过实验系统地探讨了苎麻纺纱前处理工艺、复精梳工艺、集合器、钢丝圈与苎麻成纱毛羽的关系,纤维素酶、茶油油剂和碱法变性等苎麻前处理工艺可减少成纱毛羽13%左右;采用集合器对苎麻纱3 mm以上有害毛羽有一定的效果;钢丝圈的使用周期定为4 d对减少成纱毛羽比较有利.通过赛络纺、湿法纺纱方法探讨了不同的纺纱方式对苎麻成纱毛羽的影响,赛络纺纱方式可降低3 mm以上有害毛羽30%左右;苎麻湿法纺纱成纱光洁、紧密,手感硬挺,纺纱毛羽可减少77%~84%.赛络纺、湿法纺纱对减少长毛羽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