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国内新风热回收系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了国内新风热回收系统应用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了新风热回收系统设计的优化要点,探究了新风热回收系统的智能化运行。  相似文献   

2.
热交换效率是评判新风热回收机组节能性能的核心指标,由于实际工程中热交换效率测试受室外气象条件、室内空气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经常不具备测试条件。“气流短路循环法”,即采用新风热回收机组的室内侧空气及室外侧空气短路循环的方法,并结合热泵热技术,在工程现场模拟出夏季、冬季等测试工况,为在工程现场测试户式新风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等性能参数提供了解决方案。测试装置的设计组成主要由气流短路循环空气调节箱、热泵系统、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等组成。该方法的装置设计具有集中一体化、小型化、工况可调节、节能等优势,可降低现场测试难度、节约现场测试时间、提高测试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空调负荷的日益增长,运用新型节能技术减少住宅建筑能耗,已成为一个很重要很紧迫的问题。新风热回收系统可以通过对新风的预热或预冷,降低空调制热或制冷能耗。为了验证新风热回收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内的节能效果,本研究实际测量了华东地区某实验建筑中的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实际节能效率。实验表明在夏季工况下热回收系统可节约14.5%的空调能耗;在梅雨季工况下可节约4.96%的空调能耗;在过渡季节则无显著节能效果。本文利用Energyplus模拟了真实工况下的热回收节能效率,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同时模拟了夏季全周期新风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气密性的不断提高,超低能耗建筑等高性能的建筑机械新风系统逐渐成为决定室内空气品质,影响建筑整体能耗水平的关键因素,其合理设计成为目前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我国现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考虑建筑气密性、热回收技术等对建筑新风热负荷的影响,针对严寒及寒冷地区冬季热回收装置存在霜冻、过度预热等问题,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新风系统热负荷及年累计新风热负荷计算方法。该法在计算新风系统热负荷的同时细化预热量的计算,有助于预热装置合理选型,及新风能耗的计算。此外本文还对采用不同室外参数对不同地区热负荷计算造成的误差影响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不同温度运行控制策略对预热量及新风热负荷及年累计新风热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铜山科技创业大厦的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变频技术、大温差空调水系统、过渡季节室外新风降温以及新风热回收等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及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的排风热回收装置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业内人士能重视此类问题,提高其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7.
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冬季新风负荷较大,因此须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目前,适用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存在2种常见的排风处理方式:卫生间直排和卫生间排风热回收。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典型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卫生间部分全年通风耗电量,研究卫生间直排和卫生间排风热回收这两种排风处理方式的新风系统优劣。  相似文献   

8.
张文  聂金哲 《建筑科学》2022,(8):194-200
新风热回收作为降低建筑能耗的手段,对助力建筑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潜在作用。本文选取不同气候区的7个典型城市,对比分析各气候区典型建筑使用新风全热/显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过程使用全年逐时动态法计算热回收系统的节能量,计算过程综合考虑风机能耗增量确定了热回收装置的节能开启条件,并考虑了热回收系统低温工况易结霜问题对节能效果的影响,为热回收装置节能量计算提供了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及较湿润的严寒地区使用全热回收相对更具节能和经济性,较干燥的严寒地区和温和地区采用显热回收则相对更具经济性,但温和地区采用热回收系统的投资回收期在5 a以上,不适合全面推广。分析结论为新风热回收系统在我国的推广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暖通空调》2021,51(8)
基于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提出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采用新风热回收装置全年节能量计算方法,并对全国主要气候区5个代表城市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采用热回收装置的全年节能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各代表城市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采用热回收装置全年节能量范围,并分别给出了过渡季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时设置旁通功能对热回收装置全年节能量的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10.
新风负荷在空调负荷比例中会占据很大的比重,在严寒地区所占据的比重会更高,所以通过回收室内排风中的热量可以极大的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通过实际工程对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冬季新风热回收的效率进行测试,以及对其节能性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期间新风热回收机组显热交换效率为75%,全热交换效率为73%,热回收率为26.8%,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如何计算可供热回收的排风量和节能收益,并分析了热回收装置的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山西建筑》2015,(6):123-124
阐述了排风热回收对空调系统建筑节能的意义,结合工程实际重点介绍了热泵式排风热回收新风机在某报告厅建筑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节能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封小梅 《暖通空调》2012,42(9):68-71
提出一种基于室外气象参数的排风热回收性能分析方法。在计算热回收装置的节能量时考虑了装置本身的运行能耗,计算得到不同热回收方式下该地区可使用热回收装置的最低比焓或温度。以上海地区某图书馆为例,逐时计算了热回收装置的回收量和电耗,经比较获得了全年不同条件下相对节能的热回收方式和工作模式,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大幅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的产水能耗和制水成本,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标准配置。简述了水力透平式和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发展历程与其特点,综述了我国能量回收装置研究现状,比较了典型能量回收装置的性能,列举了2005年以来能量回收装置在我国万吨级以上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高达90%以上,已经成为海水淡化行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其中国产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已在国内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中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云祥 《暖通空调》2012,42(7):72-77
排风热回收系统在工程设计中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应用中往往只关注热回收量和热回收效率,而未能分析采用热回收技术的实际得与失。给出了一个排风热回收系统的判据模型,阐述了权衡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冷热源系统及室外气温对热回收系统的影响。总结了应用排风热回收系统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利用焓差实验室模拟室内外温、湿度工况,对膜式叉流新风热回收装置进行了实测和分析,得到了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室外温度对结霜及交换效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工况即易结霜工况下,膜式叉流新风热回收装置排风侧出口空气温湿度明显分布不均,排风口平均温度不能作为安全运行的依据,而应以传热传湿最不利点的温度作为判定依据;相较于新风预热,排风除湿是更有效的防结霜方式;结霜工况下,室内相对湿度对交换效率的影响大于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影响,原因是芯体内部结霜显著增大了传热和传湿阻力;非结霜工况下,各交换效率不受室内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设计超低能耗技术研究中,主要对外墙保温技术、外窗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及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总结。针对外墙,主要介绍了墙体保温材料类型特点,对不同保温材料的传热系数进行综述;针对室内空气流通,介绍了气密性膜系统,分析抹胶型气密性膜和自黏型气密性膜两种技术的检测;针对新风热回收系统,介绍了风管放样、PVC管道安装工艺;针对可再生能源技术,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排风热回收系统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热回收设备,通过具体工程实例的分析来说明排风热回收的经济性,并且比较了各种热回收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次回风空调系统,提出排风冷能回收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其理想条件下极限热工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其极限全热换热效率为100%。基于实际应用,对该装置的实际热工性能进行了计算,其实际全热换热效率为55.2%。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了传统一次回风系统与采用排风冷能回收装置的一次回风系统的机器冷负荷、新风冷负荷,采用排风冷能回收装置可减少机器冷负荷14.6%,减少新风冷负荷55.2%。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外墙外保温系统、高性能门窗系统、无热桥构造、建筑气密性、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应用技术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介绍了河南省首座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