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可实现蚕丝织物活性染料节水、无盐和高固着率染色,为提高对该工艺下活性染料在蚕丝织物上染过程的控制及染色工艺优化的理论指导作用,用C.I.活性红195进行染色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了其染色机理。运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I.活性红195传统水浴和D5悬浮体系染色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C.I.活性红195在两种染色条件下的染色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I.活性红195在传统水浴和D5悬浮体系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平衡吸附量高于传统水浴染色,半染时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环氧氯丙烷与三乙胺对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进行改性,制备部分端基为季铵盐的超支化聚合物(HBP-QAC)改性剂,并对蚕丝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讨论HBP-QAC用量、Na2CO3用量、温度及时间对改性蚕丝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佳的改性工艺:改性剂HBP-QAC用量5g/L,Na2CO3用量1g/L,温度50℃,时间40min,浴比1∶50。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蚕丝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可获得与未改性蚕丝织物常规染色相当的K/S值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对棉织物进行活性染色,可获得很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探讨了乙醇/水溶剂染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电解质等染色助剂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提高活性染料的初始上染速率,但对最终的上染百分率影响不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基本无影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活性染料的初始上染率,但会降低上染百分率;少量的硫酸钠(0.5 g/L)可提高上染百分率,但用量大时反而会降低上染百分率;在含表面活性剂DTAC的染色体系中,当硫酸钠质量浓度大于2.5 g/L时,具有促染效果,但不利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缓染。 相似文献
4.
基于合成的吡啶三嗪阳离子活性染料,研究了吡啶三嗪阳离子活性染料在无盐中性条件下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染色较佳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100℃,保温50 min。在该条件下得到的染色蚕丝织物具有较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同时,染色蚕丝织物具有较高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蚕丝织物的吡啶三嗪阳离子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6.
7.
8.
采用吡啶甲酸反应基型活性染料雅格素藏青N—SG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其在中性条件下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讨论并明确了最佳的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温度上升,染料的上染率下降,而染料的固色率则随着温度的提高而上升,温度达到100℃时固色率最高;NaCl的加入有利于减少染料和纤维间的静电阻力,提高上染率;不加碱剂固色的情况下,染料质量浓度0.2 g/L时,最佳染色条件为NaCl质量浓度40 g/L,100℃染色60 min.雅格素藏青N—SG染蚕丝的皂洗色牢度达到4级,干摩擦色牢度达到4~5级,湿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各项色牢度均达到加工和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的深浓染色效果,研究DE改性的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对双活性基B型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出了DE改性的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的较佳染色工艺,并对其染色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DE改性的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显著改善了对B型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而且皂洗牢度令人满意,从而为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深浓染色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合成的反应性阳离子改性剂用于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并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改性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4%、pH值为9、温度70℃、处理时间40 min。织物改性后染色的K/S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染色牢度较好。实验中结合X型活性染料低温染色工艺,探讨了棉织物清洁染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5.
真丝绸接枝及阳离子染料染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对氨基苯磺酸,三聚氯氰及间β-羧乙基砜硫酸酯苯胺为的料,合成了带有双活性基团及磺酸基的阴离子接枝剂。真丝绸经该接枝剂处理后,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可提高上染百分率及染色牢度,而对阴离子染料有一定的阻染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改善丝绸与活性染料染色性的温和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丝绸怀活性染料染色性的温和染色方法,可使活性染料在中性,低温及不添加电解质的条件下上染于丝纤维,而且上染率很高。因此该方法具有节能,节此该方法具有节能,节约染化料,减少灰伤及降低污水色度等许优点。 相似文献
20.
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汽蒸两相法染色无机盐浓度高,染料利用率低,因此对棉织物改性后再进行活性染料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分析棉织物改性后对染料亲和力和染料在固色液中解吸程度的影响,以及碱剂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工艺,K/S值和染料固色效率提高,耐洗色牢度、干摩擦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一致,湿摩擦牢度相对稍低。染色时,应选择亲和力略低的活性染料,改性剂色媒体用量应控制在使染料比移值在0.55~0.75间为宜,纯碱用量为30 g/L,汽蒸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