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改善医用防护面料的热湿舒适性,采用高吸水纤维、涤纶和相变微胶囊整理剂,通过针刺非织造、浸轧及面料复合工艺,制备了以高吸湿智能调温功能非织造布为内层、市售医用防护服面料为外层的高吸湿智能调温医用防护面料。当高吸水纤维/涤纶为60/40,整理液中相变微胶囊整理剂:蒸馏水(质量比)为1∶5,整理液轧余率100%时,复合面料的透湿量为16 751 g/m2·d,蒸馏水、酸性汗液和碱性汗液的吸液率分别为47.8 g/g、43.5 g/g、44.2 g/g,高于市售医用防护服面料对应的2 659 g/(m2·d)、0.7 g/g、0.8 g/g和0.8 g/g,防护性能可满足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且具有较好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2.
从医用防护服装的需求及用途出发,阐述了医用防护服装的概念及类型,从防护性、智能化、舒适性、审美性4个方面对医用防护服装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医用防护服装的设计提出了可行建议,指出其设计关键点。研究结论表明:医用防护服装的设计与开发应充分融合医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未来医用防护服装将朝着标准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医疗环境下的医用防护服应用与发展相对成熟的前提下,一些防护要求不高的非医疗环境也对防护服装有着相应的需求。现通过对各国防护服装的标准体系的归纳总结、对非医疗环境下的防护服装功能分析及对其典型穿着群体的防护服装进行创新设计,为非医疗环境防护服装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疫情时代,医用防护服对于抗疫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解决如何兼顾热湿舒适性与防护能力两者平衡为目的,根据现存问题,从面料基本属性对热湿舒适性的影响这个角度进行阐述,通过构造功能及单向导湿性能等多方面来进行面料优化,为以后的防护服设计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医用防护服装存在热湿舒适性差的问题,容易造成人体热应激,引起人体皮肤损伤、虚脱、晕眩甚至中暑等症状。为了解如何缓解医用防护服装造成的人体热应激反应,提高人体舒适性,文章首先总结了医用防护服装的材料、款式及舒适性相关标准。接着阐述了目前缓解人体热应激的医用防护服装研究进展,包括作业场所降温方式和异质结构面料、超吸水材料、辐射降温面料、相变冷却降温服装等研究成果。随后介绍了高导热材料、热电冷却材料和液态冷却三类缓解人体热应激的新材料与技术,并提出了其在医用防护服装上的应用思路。最后分析并展望了缓解人体热应激的医用防护服装研究趋势,即未来研究需要从提高主动冷却设备的工效性能、扩展调温新材料与技术在医用防护服装上的应用及建立缓解人体热应激的医用防护服装设计方法和流程,并开展相关测试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国内外对医用防护服的需求剧增,同时也暴露出当前医用防护服的舒适性差、耐撕裂性能低等问题。文章系统阐述了医用防护服的类型、结构、国内外防护标准性能指标及主要测试方法,指出国内标准的不足之处,并论述了防护服面料改进的新方法和专利技术,最后展望了医用防护服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相似文献   

7.
《上海纺织科技》2021,49(4):19-22,51
为满足供电企业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员工对劳动防护服的实际需求,对劳动防护服进行全体系设计、制作以及技术检测。基于前期对防护服设计方案的地理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性研究,通过面料、结构、款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对一般类防护服、防静电服、防电弧服进行研发并检测。劳动防护服全体系设计研发为电力行业防护服的开发提供科学合理且实用的设计方案,对改善和提升防护服品质和防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解析YY/T 1799—2020《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技术要求》标准,对关键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出YY/T 1799—2020发布与实施及时填补了国内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标准空白,有助于推动我国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研制和应用。认为在确保防护性能前提下,应进一步明示防护服结构、号型规格与制备工艺要求,将抗静电性能列为强制考核指标,增加透气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轶纶95聚酰亚胺双股纱线为原料、2/2和3/3方平组织为织物组织结构,制备防护服外层阻燃面料试样,并对其热防护性能、拉伸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试样可满足防护服热防护性能的要求.2/2方平组织试样的经纬向拉伸断裂强力分别达1 337.3 N和1 252.8 N,经纬向撕裂强力性能显著提高(分别为146.3 N和133.9 N).3/3方平组织试样经纬向的撕裂强力更好,分别为195.6 N和177.7 N,可很好地满足阻燃防火面料的使用要求.方平组织阻燃面料有望在消防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医用防护服紧缺,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应政府要求转产抗疫医用防护服。非织造材料种类繁多,医用防护服面料选用成为核心难题。为此,介绍了国内外医用防护服主要性能指标及分类,对比分析医用防护服常用的纺黏布、水刺布、SMS类复合非织造布及复膜非织造布等面料性能特点,指出不同医用防护服选用非织造面料的注意事项,以期帮助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更好地选择防护服面料。  相似文献   

11.
陈诗萍  陈旻  魏岑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2020,41(8):179-187
为深入了解医用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从医学需求出发,分析了经“三拒一抗”功能整理的纺粘-熔喷-纺粘(SMS)复合材料防护服、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防护服、闪蒸法非织造布防护服以及正压生物防护服的使用场合、设计制备技术、结构功效特点以及防护机制。研究认为:SMS复合材料的舒适性较好,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较好,而闪蒸法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在舒适性和防护性之间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状态;医用防护服关键制备技术在于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膜的规模化生产以及闪蒸工艺国产化技术的突破,同时,纳米技术可为新型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正压生物防护服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功能通用化、监控自动化和使用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吕凯敏  戴宏钦 《纺织学报》2020,41(5):191-196
为全面了解化学防护服的各类性能要求,介绍了非织造布、无支撑橡胶或塑料、微孔膜材料、吸附性材料、涂层织物、复合材料等不同材质化学防护服的性能差异,回顾了化学防护服的发展情况;参照各类标准对防化服的要求,总结了化学防护服的设计流程,并系统概述了用于化学防护服性能评价的五级分析系统。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发现,目前标准中存在着性能检测局限性、标准体系化较低、标准更新速度较慢等不足。针对目前化学防护服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从人、化学防护服、环境3个方面系统强化化学防护服各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提高对化学防护服整体性能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医用防护隔离服的防护机理、性能要求及主要防护复合材料的研究。说明了随着人们对健康防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高性能、高品质的隔离防护材料将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柳洋  夏兆鹏  王亮  范杰  曾强  刘雍 《纺织学报》2021,42(9):195-202
后疫情时代,为了给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使用、科研攻关和标准制定提供指导,在阐述医用防护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当前医用防护服的生产流程、原材料和使用情况等进行总结;同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医用防护服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分类使用、可重复、弃后可降解、安全舒适和智能化等方面。最后,从应用场景出发,针对当前医用防护服研究、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尽快对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进行分类,完善相关标准,提高战略储备,增强舒适性和穿着心理性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亮  李俊 《纺织学报》2022,43(6):206-214
为了使防寒服装更好地满足人体各部位冷防护差异化需求,并充分发挥其功能特性,针对各类电子、通信及计算机等相关技术在防寒服中有效应用的问题,在总结防寒服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聚焦4类技术问题详细探究其在防寒服中的应用难点及制约因素,包括人体与环境动态信号的采集与传输技术、加热元件的应用模式、温度控制算法的实现方法及人体热生理模型的应用。研究发现:信号监测与传输功能在防寒服中的应用程度低,加热单元的布局方式尚无夯实理论支撑,温控算法的设计缺乏对人体生理需求的机理性分析,人体热生理模型的应用局限较多;最后指出研究功能集成度高、可满足不同群体热生理需求的非均匀智能温控防寒服且构建完整的性能评价体系在未来的研究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用化学防护服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美国消防标准体系和欧盟标准体系分别介绍了工业用化学防护服的分类、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化学防护服常用防护材料的性能特点和防护机理,化学防护服的使用选择以及未来发展动向等,强调了我国开发工业化学防护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了解生化防护服的各项性能要求,首先介绍了4种生化防护服的类别和透湿机制;其次列举了橡胶基防护材料、离子交换膜材料、消毒高分子材料和其他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用于生化防护服主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展示了生化防护服的研究现状。然后总结了应用于生化防护服的新型技术,包括自修复技术和静电纺丝技术,为生化防护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根据生化防护服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做出展望。研究表明:尽管目前生化防护材料发展迅速,但其产业化仍面临诸多问题,现有的各类生化防护服优缺点明显,未来应侧重于防护范围和性能的扩大与提升,并使其向舒适化及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婷  张杰  田新宇  陈祯  任玮 《纺织学报》2020,41(12):174-181
针对当前国内外危险化学品事故灾害频发、生化恐怖袭击威胁日益严峻、防化装备研发及生产体系不健全,国内个体化学防护装备特别是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的材料研发、结构设计、装备生产、性能检测及选择使用亟待规范等问题,梳理了国际标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欧洲标准及中国国家标准中涉及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的产品分类及性能要求,介绍了国内外气密型化学防护服市场上主流产品的防护性能、结构特征、产品认证情况及其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化学防护领域广泛应用的防护材料种类及性能。研究表明:尽管目前采用高分子膜制作化学防护面料的国内厂商较少,但部分面料的防护能力已经能够同时达到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的要求;建议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继续给予化学防护行业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尽快实现高性能化学防护装备的国产化、规模化及体系化。  相似文献   

19.
朱晓荣  何佳臻  王敏 《纺织学报》2022,43(4):194-202
为深入了解和提高附加相变材料热防护服的热防护性能,对现阶段相变材料在热防护服中的应用、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类型和特点,阐述了相变材料基于密封袋法、纺丝法和微胶囊技术的织物后整理法在热防护服中的应用;其次回顾了附加相变材料热防护服传热模型的发展过程,重点从相变材料的类型、相变温度、添加量...  相似文献   

20.
郑晴  王昭杰  王鸿博  王敏  柯莹 《纺织学报》2021,42(7):158-163
为提高电动自行车骑行时的热舒适感和腿部灵活性,应用高性能的材料,采取分体式款式和多开口结构,设计开发了新型电动自行车骑行防寒服。基于真人着装实验,将新型防寒服与一款现有防风衣进行对比,首先在5 ℃和50%相对湿度的冷环境中通过皮肤温度测量和主观感受评价测试服装的保暖性,其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服装的工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穿着新型防寒服的平均皮肤温度显著高于防风衣,主观热感和热舒适感较防风衣有明显改善;新型防寒服的裤装设计会影响穿脱便捷性,但显著提高了腿部运动灵活性,更适用于具有脚踏功能的电动自行车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