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下商业存在全年空调冷负荷,对冬季和过渡季空调采用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夏热冬暖地区全年湿球温度分布情况、冷水的供冷温度、新风供冷能力,提高冷却塔冬季和过渡季供冷小时数,得出冷却塔免费供冷的节能经济性.采用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可以实现商业建筑运营降低空调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薛琴 《建筑节能》2013,(5):28-31
介绍了武汉市某商场内区空调负荷的特性,并依据当地室外气象参数讨论了影响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的影响因素,对该商场使用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的分类及原理。以间接供冷为例,分析了风机盘管、板式换热器、冷却塔选型要点。以大型商业建筑内区中服务于零售与餐饮两种业态的冷却塔免费供冷为例,分析了新风系统及冷却塔供冷所需承担的室内负荷比例;讨论了在我国不同气候环境下、不同地区冬季,使用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时所需的室外湿球温度、供冷切换温度、换热温差、供冷时长及规律。以某项目为例,计算分析主机供冷与冷却塔免费供冷在不同地区的运行费用及投资回收期,为不同气候环境下冷却塔免费供冷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上海地区办公建筑内区冬季冷负荷特性,结合冬季室外逐时气象参数,对采用室外新风消除内区冷负荷和采用开式冷却塔+板式换热器系统消除内区冷负荷两种免费供冷系统进行了节能性分析,并对两种系统进行了经济性评价,论证了免费供冷在上海地区办公建筑内区应用的适用性,并给出了详细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针对数据中心的能耗特点,分析了冷却塔供冷技术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各运行工况下的冷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WSCOP。根据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的全年室外气象参数,分别计算了冷水系统全年运行能耗,分析了冷却塔供冷技术的运行时长及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合肥地区的万达实际项目,比较免费制冷和常规空调系统两种方式的内区供冷系统初投资,并根据当地的能源价格,比较两种方式的全年运行费用,得出了该项目免费制冷的回收期。结果表明,采用免费制冷的方式进行内区供冷虽然造成初投资略有增加,但使能耗降低较多,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董涛 《暖通空调》2018,(5):50-56
介绍了冷却塔免费供冷的原理和分类。以南京某大剧院项目为例,对影响冷却塔免费供冷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冷却塔供冷量的计算过程,并对冷却塔供冷的设计流程提出了建议。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冷却塔流量为100%和50%时全年可用时长分别为821h和1 122h,占剧院运营时间的17%和24%,对应的节能率分别为3.8%和5.3%,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陈伟  刘柱 《智能建筑》2009,(10):46-50
本文通过对长沙卷烟厂生产车间冬季和过渡季节的供冷需求和长沙室外气象条件的分析,提出在冬季和过渡季节,采用冷却塔对产热量较大的卷烟生产车间进行供冷,可实现冷冻站节能运行的目的。本文结合长沙卷烟厂的运行实践,对冬季或过渡季节冷却塔供冷的系统设计、热工性能、全年运行时间、节能效果以及投资回收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空气源热泵全年能耗分析应用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介绍了空气源热泵奏年能耗分析应用软件的开发,该软件根据空调冷负菏、室外干球温度、热泵出水温度求解热泵供冷全年能耗;在求热泵共热能耗时,除考虑上述3个参数以外,还将室外空气相对湿度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到热泵供热性能中,使热泵供热能耗计算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闭式冷却塔直接供冷及其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冬生  涂爱民 《暖通空调》2008,38(4):100-103
对过渡季或全年需要供冷的空调系统,提出了在室外环境湿球温度比系统要求的冷水温度低3~5℃时制冷机停止运行,利用蒸发冷却技术由闭式冷却塔直接为系统提供冷量的节能方案;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计算得到了系统转换为直接供冷模式的工况条件;实例分析表明,采用闭式冷却塔在主机不运行工况下直接供冷节能效果明显,增加的设备投资可在两年内收回,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潘大红  王亚林  杨毅  丁德 《暖通空调》2022,(10):124-128
介绍了该科研综合体的空调冷热源、水系统、风系统及数据中心热回收系统的设计。重点讨论了数据中心机械制冷、冷却塔免费供冷及热回收供冷系统3种制冷方式的全年运行方案。详细分析了科研办公区的水源VRF空调系统和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综合利用。通过数据中心热回收系统,实现该综合体空调系统和能量的综合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成都某文化建筑空调冷热源和风、水系统中采用的节能手段,包括水环多联机空调系统、变流量二级泵系统、冷却塔风机变频、置换通风、新风比可调、室外新风"免费"供冷、排风热回收以及车库CO浓度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网系统供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毛细管网供冷方式的特点及分类,通过实验模拟了地面和吊顶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结果表明,最大冷负荷(室外温度26~36℃)情况下,两种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均不足,辐射板表面发生结露;非最大负荷(室外温度21~32℃)情况下,启动露点控制系统时,两种供冷方式均能维持室内设计温度,辐射板表面不结露.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美机房规范在环境要求上的差异。2011年版ASHRAE TC 9.9《数据处理环境热指标》既能满足机房安全制冷要求,又能满足自然冷却需求。参考该标准并以昆明为例,探讨了温和地区数据中心设计中可采用的节能措施。着重分析了利用室外新风自然冷却实现免费供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成都某工程设计分析了免费供冷系统的可行性,对于不同季节室外空气状态、不同的送风温度下的风、水系统,分别进行计算;设置该系统的主要成本为换热器,在进行投资回收分析后,显示只要三年半就可收回投资。可以得出结论,该系统是经济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准确的量化城市建筑能源需求有助于实现建筑节能,但鲜有探讨严寒地区局域微气候差异对单体建筑供暖空调用能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体系,采用实测和EnergyPlus模拟结合的方法对以哈尔滨市南岗区14个典型空间的全年逐时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天气文件的典型单体办公建筑进行了能耗模拟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LCZ类型的建筑供冷供热能耗和逐时冷热负荷均存在显著差异,供热需求明显高于供冷需求,LCZA密林总能耗最高,LCZ2多层高密度总能耗最低;不同地表形态特征对夏季典型日冷负荷的影响大于冬季典型日热负荷的影响;年供热能耗和总能耗与室外气温负相关,年供冷能耗与室外气温和相对湿度不具备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贵阳市某机场T2航站楼项目为依托,选用能耗模拟软件De ST仿真模拟建筑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获得冬夏季冷热负荷峰值及出现时间; 4月~5月空调负荷相对全年较小,低于35%最大冷负荷高达1 333 h;在过渡季将冷却塔暂代常规冷源,并将切换温度由13℃提升至14℃,供冷延长小时数达512 h,经济效益显著;经济回收期为2. 61年,节能效益明显,故该项目采用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8.
对重庆某超高层综合体塔楼办公变风量空调系统方案进行分析,并计算过渡季节75%新风比设计时免费供冷的时间。研究发现,超高层塔楼内部的办公,受全空气系统可调新风比、机房、百叶、管井及设备层走道高度的限制,宜采用组合式单风道型变风量系统,并且在每年三月、四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可以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处理室内冷负荷,达到免费冷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区域供冷管网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的预测模型。区域供冷系统相比常规集中空调系统是否节能,关键在于主机的节能量与室外管网输送能耗的抵消结果。分析了区域供冷室外管网输送能效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为平台,借助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映射能力,应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区域供冷管网输送能效比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对区域供冷管网系统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该项目的空调系统设计,包括负荷计算方法、空调水系统设计、空调风系统设计等,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计算方法,着重介绍了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包括温湿度独立控制、冬季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等,并利用全年能耗逐时模拟软件DeST计算了建筑逐时负荷与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