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提高膨化硝酸铵的使用性能,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八烷胺醋酸盐(OCTA·AC)两种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两者的复配对膨化硝酸铵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前后膨化硝酸铵的吸湿性、吸油率、水溶性、抗结块性、微观结构以及热分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改善膨化硝酸铵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将SDBS和OCTA·AC按照2∶3比例复配之后,对改善膨化硝酸铵的性能,效果最为明显,其测试结果为,在温度15℃和湿度90%环境中24 h的吸湿率为8%,比改性前的9.5%降低1.5%;吸油率为42.10%,比改性前的36.76%提高5.34%。SEM照片显示改性后的膨化硝酸铵微观结构的内表面比改性前光滑,表明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在膨化硝酸铵的内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或亚单分子层,降低了表面自由能。C80微热量热测试结果表明,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膨化硝酸铵的α斜方晶体转变为β斜方晶体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NOVA1000比表面积测试仪,测试了膨化硝酸铵在堆积密度和晶体密度下的孔径分布、累积孔面积和累积孔体积、比表面积以及孔容等微观结构参数,并比较了两种密度下表征膨化硝酸铵的微观结构参数的差异.结合理论分析和测试数据可知,利用硝酸铵的晶体密度进行测试可以更精确地表征膨化硝酸铵的微观结构,避免了因测试堆积密度而导致的测试误差,能够更好地理解硝酸铵的自敏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粒状硝酸铵的感度和吸湿性进行改性,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对改性粒状硝酸铵进行表征并测试其雷管感度和抗吸湿性能。结果表明:同粒状硝酸铵和普通多孔粒状硝酸铵相比,改性粒状硝酸铵比表面积明显提高,可达3183.26 cm2/g,从而具有更高的吸油率,高达13.9%,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吸湿性。由改性粒状硝酸铵制成的铵油炸药感度明显提高,在装药直径为40 mm的条件下仍具有雷管感度且爆轰完全。  相似文献   

4.
影响膨胀化硝酸铵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讨了影响膨化硝酸铵的膨化效果、雷管感度以及吸油率等性能的一些因素 ,由此得出膨化硝酸铵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影响膨化硝酸铵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探讨了影响膨化硝酸铵的膨化效果、雷管感度以及吸油率等性能的一些因素,由此得出膨化硝酸铵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复配研制十八烷胺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SDS和SDBS 3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十八烷胺在水中的分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分散率的影响由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和配比决定;表面活性剂复配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提高十八烷胺分散率;在S、SDS和SDBS的浓度分别为100、150、200 mg/L,pH=10时,为十八烷胺缓蚀剂最佳复配工艺,分散率达88.75%。  相似文献   

7.
刘秀奇  张国 《功能材料》2007,38(A09):3363-3366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基体,以MgO和偶联剂处理过的改性MgO两种粉末分别作为填料,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吸油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可直接漂浮于含油废水表面使用。研究了填料和交联剂的用量对材料吸油率的影响,选择两组样品中吸油率最高的样品,对比它们对机油的吸油速率。结果表明,交联EPDM的吸油率比EPDM的吸油率要高出51%;MgO/EPDM的吸油率高出交联EPDM的吸油率886.54%;同时MgO/EPDM的吸油率最大可高出改性MgO/EPDM吸油率的198.22%。MgO/EPDM的吸油特性要优于改性MgO/EPDM.  相似文献   

8.
采用简单的低温陈化法,以ZnCl2和NaOH为原料,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或SDBS为添加剂,成功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一维结构ZnO晶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跟踪ZnO形成过程中Zn(Ⅱ)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ZnO晶体生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ZnO的成核、生长速率,促进其沿[0001]方向生长成为长径比较大的针状形貌.  相似文献   

9.
膨化铵油炸药冲击波感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膨化硝酸铵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累积孔面积和累积孔体积、吸附体积以及扩展表面积等微观参数的测试,对膨化铵油炸药应具有良好的冲击波感度进行了微观解释.利用升降法研究了石蜡、柴油含量对膨化铵油炸药冲击波感度(50%爆轰距离)的影响.试验表明,该类炸药具有良好的冲击波感度;特别是膨化硝酸铵和石蜡、柴油的比例为97∶3时,冲击波感度最高.另外,还研究了不同还原剂及其含量对膨化铵油炸药冲击波感度的影响,结果说明适量的还原剂都能够保证膨化铵油炸药具有较高的冲击波感度;对比实验结果还可以证明,只要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增敏效果达到TNT的水平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污水中的油类污染问题,采用环保无毒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基体,金矿提纯后的废弃矿渣粉作为填料,利用熔融共混及模压发泡的方法,制备出一种低价、高效的泡沫型吸油复合材料(废弃矿渣粉/EPDM).研究了填料、交联剂(DCP)和发泡剂(AC)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吸油率的影响,讨论了相应复合材料的保油率,并从EPDM自身结构、交联剂DCP及废弃矿渣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对复合材料的吸油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废弃矿渣粉含量为10phr,DCP含量为2phr,AC含量为4phr是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比.非泡沫型复合材料的吸油率比交联EPDM的吸油率提高了101.46%;泡沫型复合材料比非泡沫型复合材料的吸油率再次提高389.82%.  相似文献   

11.
采用表面改性的方法对聚四氟乙烯纤维(PTFE)滤料进行亲水疏油改性,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全自动视频微观接触角测量仪对PTFE表面官能团和纤维亲水性进行测试。研究了改性及未改性PTFE纤维对油污的吸/脱附性能,结果表明油污浓度、时间、温度、pH值对吸/脱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改性及未改性PTFE纤维的吸附量最大的吸附条件是:40℃、pH=3、油浓度为100mg/L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5.00、89.18mg/g。  相似文献   

12.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异质性,对金属氧化物的空间结构和结晶性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目前关于石墨烯对钴酸镍(NiCo_2O_4)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改变沉淀剂体系,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作为表面活性剂分散石墨烯,用水热反应和煅烧法生成了一维和二维结构的NiCo_2O_4晶体和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RD和氮气吸脱附测试对所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含量的增加会导致NiCo_2O_4的结晶度下降,但会提高晶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对孔隙结构的影响非常明显;石墨烯还能进一步改善复合材料的内阻,但是对电容值的贡献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热法通过表面活性剂PVP改性所合成纳米ZnS电极材料。XRD、SEM、TEM测试结果表明,经表面活性剂PVP改性后的纳米ZnS结晶度明显提升,具有更完整的晶体结构;并且改性后产物晶粒尺寸更加均一,球形形貌更加完整,团聚现象明显改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VP改性后的纳米ZnS负极材料表现出更佳的循环稳定性,其首次可逆比容量可达到557.7 mAh/g,循环50次后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420 mAh/g,电化学性能明显高于改性前ZnS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4.
微米TiO-2的表面改性及其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微米TiO2的分散性,采用偶联剂(KH570)法、无机包覆(铝包覆)法、超声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酸钠)法,分别对微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分析了改性前后微米TiO2的亲油化度、表面形态以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超声法(功率90 W、时间15min、温度40℃、分散剂质量分数0.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法(pH为5、月桂酸钠浓度0.050mol/L、时间30min)改性微米TiO2的效果比较显著,更有利于改善其分散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水菱镁石(4MgCO_3·Mg(OH)_2·4H_2O)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采用硬脂酸对水菱镁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硬脂酸用量对水菱镁石BET比表面积、吸油值、粒度、在有机相中分散与沉降速度等特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表面改性水镁石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用量质量分数为2.5%时,水菱镁石粉体的BET比表面积为9.049 m~2/g、吸油值为0.2425 m L/g,d50=4.58μm、d97=7.96μm,且水菱镁石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显著提高,红外光谱表明硬脂酸成功吸附于水菱镁石表面。  相似文献   

16.
以稻壳活性炭(AC)为基体,采用五乙烯六胺(PEHA)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AC-PEHA。研究了AC-PEHA对溶液中Cd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曲线、pH的影响等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HCl浓度对解吸率的影响,并通过SEM、FTIR、BET比表面积等手段,对AC和AC-PEHA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C-PEHA对Cd离子的吸附在反应时间为60 min处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初始Cd离子浓度为10~350 mgL-1,pH值为5.0的条件下,AC-PEHA对Cd离子的吸附量达53.58 mgg-1,显著高于AC的吸附量26.15 mgg-1。初始pH值为6~8的条件下,碱性环境更有利于AC-PEHA对Cd离子的吸附。采用30 gL-1的HCl时AC-PEHA对Cd离子的解吸率为83.8%。改性后,由于PEHA进入AC孔道,虽然使其孔容和孔径分别降低了21.6%和7.4%,但同时使AC表面负载了伯胺N—H吸附基团,提高了AC-PEHA对Cd离子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熔喷吸油材料存在吸油倍率低、保油性能较差和强力低等缺点,限制了其作为吸油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而通过改性常规熔喷吸油材料来提升其性能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对改性熔喷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重点介绍了共混改性、表面改性、复合改性3种改性方法对熔喷吸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以熔喷吸油材料为基体,通过以上改性方法改变其组分和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吸油倍率、保油率和强力。最后,根据现有吸油材料的发展,对熔喷吸油材料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应对策略,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纳米沉淀二氧化硅的硅烷偶联剂原位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沉淀二氧化硅的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提高粒子分散性的作用.通过在沉淀二氧化硅制备过程中加入硅烷偶联剂,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原位表面改性对沉淀二氧化硅性质的影响,并通过SEM、FTIR等分析手段对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硅烷偶联剂(牌号为SCA-1613)的用量达到沉淀二氧化硅质量的6.0%时,制备得到的沉淀二氧化硅的物化指标明显改善.制得的样品白度97.1,比表面积223m2/g,吸油率为2.42ml/g,堆积密度为0.23g/ml.对改性前后的样品的SEM和FTIR分析表明,制得的沉淀二氧化硅原级粒度为纳米级,经过原位改性处理后,其团聚现象明显改善.FTIR分析表明,用硅烷偶联剂SCA-1613对沉淀二氧化硅在制备过程中进行表面改性时,改性剂分子吸附在二氧化硅颗粒的表面并与其形成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自主权的天然羧酸盐及其改性产品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通过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参数βm 测定,确定复配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测定复配表面活性剂/水/柴油拟三元相图.从中得到3种廉价高效的-10#柴油微乳剂,其中包括少量的燃烧促进剂、十六烷值改进剂和消烟剂.经台架试验,平均节油率为20%,NOX排放量下降20%,每吨乳化柴油节省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液相沉淀法,在表面活性剂辅助作用下,合成收率为98%左右的改性纳米氢氧化镁。通过比表面积和表观密度测试结果确定最佳改性样品,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最佳样品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样品为六方晶系,分散性好,结晶度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氢氧化镁的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样品表面。相对于未改性样品,改性样品沉降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31.2%、32.8%、30%,表明改性样品在非极性物质中有很好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