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聪惠  胡樱  吴韵 《风景园林》2017,24(10):117-122
为适应当前专业实践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普及等时代特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亟需变革。本文结合近年来对风景园林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与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建设实践,首先从内容架构、知识串联、教学组织以及设计课联动4个方面解析了基于开放式议题集成知识模块的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特征。并以东南大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为载体,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重构、开放式议题选取与设置、基于开放式议题的教学组织、设计课打通整合等方面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教学体会和专业素养需求,对风景园林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梳理风景园林学科需要的专业素养,分别从空间感知、造型能力、设计语言、植物认知和综合思维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次,进一步从专业素养衔接到核心课程的设置,包括模型构建、构成设计、信息表达和植物景观设计等基础核心课程;同时,基于专业素养探讨了风景园林基础课程的体系架构;最后,对风景园林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升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基础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设计基础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引入"设计研究"这一方法,构建以"理论基础—实践调研—分析研究—设计导论"为主线,"一个体系四个板块"为核心教学内容,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调查与研究""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研究式教学体系,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促进教学质与量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哲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S2):67-71
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教学核心,在此背景下,由知识传输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由设计与科研并肩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体系与方法成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充实并应用的重要内容。立足风景园林教学前沿,基于对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的系统把握,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为例,提出整合数字景观技术平台,构建“浸入式”数字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数字平台与教学体系的协同创新;继而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局限,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耦合教学法”创新实践,加强实证性知识体系集成融合,实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解决我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植物基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依托中国大学MOOC课程资源,利用SPOC教学平台,并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从教学改革目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考核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后探讨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智慧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市色彩规划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发展也远不及其他色彩相关专业,导致城市色彩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缺失。文章介绍了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城市色彩规划教学实践,探索将城市色彩课程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等专业设计课无缝衔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建立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为完善城市色彩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3)
园林美术课程与其他艺术专业的美术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别。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美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在教学模块设置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专业需求和特点进行改革有非常大的空间。文章针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特点,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探析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模块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划(2013年版)》,围绕"园林与景观设计"这一核心知识领域,以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上学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终端式设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建构了以"6个教学环节、4个项目载体"为框架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场地勘察与实地测绘、项目分析与场地解读、主题确立与案例研究、概念设计与表达、核心节点设计与表现、全流程独立设计"6个分环节专项训练,构建课程设计逻辑与训练环节,并探索该教学形式的特点和效益,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类课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丁圆 《中国园林》2021,37(11):23
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科 学和艺术融合的应用型学科。作为艺术类院校的中央美术学 院,风景园林在教育强调科学理论的基础下,突出以“美”为 核心的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素养训练和“行走-感知-设计” 的风景园林设计教学,探索从艺术创作思维到设计策略为一体 的风景园林特色教学体系。强调身体力行感知风景园林的“土 地感”和获取场地综合信息的敏感度,发现美的眼界和创造美 的心境,结合科学理性的分析,提高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和风景 园林专业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赵欣杰  董琳  汪辉  陈硕蕾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12):52-57
为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探索符合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新形态教材的建设路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团队以《园林规划设计》第四版教材修订为契机,构建学生、教师、社会从业者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结合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研讨会,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教材建设意见调研。将各方主体意见进行分析、对比与整合,从价值导向引领、学科前沿把握、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联动及在线课程建设5个层面构建新形态风景园林专业教材建设体系。通过对本系列教材优化路径的探索,以期为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材建设提供参考,也为风景园林教育的优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概念性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主干专业课,是在初步建筑设计层面上的空间创造,是一年级的总结性课题。本文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关于该课题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该课题发展演变的历程、对设计中关键环节和过程的提炼与还原,探讨了生成设计概念与演绎建筑形态的操作方法以及阶段步骤,揭示出对“形”与“意”关系的思辩处理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关键内容,最终的设计结果即是两者的统一体。从而为今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巍 《山西建筑》2011,37(12):242-244
以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为例,分析了建筑学高年级教学的特点,包括学生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讨论了将竞赛引入教学的基础条件,探讨了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并列举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结合竞赛的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3.
石华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133-135
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学专业联合教学工作室,从方案实施框架、区域联合教学的实施细节、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创新及实践成果四个方面着重讨论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身教育定位开展联合教学的实践。实践证明该模式对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压力、拓展教学交流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逐渐成为了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文章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2015年秋季学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目标是风景园林基础设计和文化表达;教学理念设定为“从场地到场所”,引导学生研究场地的内外关系,学习相关的案例,营造一个有意义的人性场所;教学方式包括讲座、场地调研、桌面评图、挂图汇报、PPT汇报、中期评审、终期评审等。  相似文献   

15.
开展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建筑学科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实际上是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空间"是无法回避的主题。只有进行理性的思辨,确立以空间、建造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6.
These reflections on the effect of computers and computer software on teaching are based on four years of focused studio programs and course work at Rensselaer that follow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st-professional degree in Informatics and Archite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highly equipped electronic studio. They also develop some of the concerns I raised on being named Topaz Laureate.  相似文献   

17.
朱文一  赵建彤  刘健 《世界建筑》2011,(12):122-127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厄瓜多尔技术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三校建筑院系联合设计课程专题"厄瓜多尔曼塔国际机场概念性设计",包括课程背景、课程要求、课程进度、作业解析及教学启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工程岩土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岩土学作为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相关领域的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完成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平稳过渡,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工程岩土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手段的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等角度进行探讨,以达到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黄琪  袁铭 《华中建筑》2012,(11):160-163
高职教育以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有所不同。该文以高职院校建筑初步课程为例,围绕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改革与举措,为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探索中提供了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se reflections on the effect of computers and computer software on teaching are based on four years of focused studio programs and course work at Rensselaer that follow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st-professional degree in Informatics and Archite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highly equipped electronic studio. They also develop some of the concerns I raised on being named Topaz Laure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