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项目背景石马河,珠江水系东江下游的左岸支流,位于东莞市东部。源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大脑壳山,北流经龙华、观澜进入东莞市塘厦、樟木头,于企石镇建塘注入东江。长88km,流域面积1249km~2。6条主要支流包括雁田水、虾公岩水、契爷石水、清溪水(包括铁失岭河)、官仓水和谢岗涌(包括虾角水)(图1)。石马河东莞段共流经7个市镇,在总规中这7个市镇分别属于两个组团,是未来东莞城市重点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内涝、恢复雨水对地下水的回补、维护城市水文的健康循环有重要作用。为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水文效应,以济南历阳河流域为例,利用模型模拟了海绵城市建设前后雨水径流和入渗等方面的水文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海绵城市建成后,该流域内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显著,在汛期雨水径流控制比例达到了80%左右;另外,下渗回补地下水效益显著,汛期平均总入渗量增至491×10~4m~3,是海绵城市建设前的2.6倍。  相似文献   

3.
4.
5.
刘民 《城乡建设》2021,(24):82-89
萍乡市于2015年入选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给萍乡市带来了一条全新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对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破解日益突出的洪涝灾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建设背景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被誉为江南煤都,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爆发地.萍乡市是在几个独...  相似文献   

6.
解决城市内涝看海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海绵城市建设应立足流域片区,突出连片效应,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思路达到有效缓解城市建成区的内涝积水,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建设目标。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试点区内涝最为严重的万龙湾片区为例,从流域尺度采用海绵城市系统治理思路,通过源头低影响开发改造、过程管网提标建设、河湖水系系统调度相配合实现了片区内涝有效消除,水体污染物排放有效削减。该工程为类似城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国家探索海绵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某工业厂区的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为例,依据武汉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系统地阐述了工业项目海绵城市设计的流程和原则,从而为工业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借鉴与引导。  相似文献   

8.
由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复杂性,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对较大规模对象采用容积计算法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本文通过SWMM软件构建了某建筑小区产汇流模型,直观、动态地反映了研究区域降水-径流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模拟结果的比较,建议采用不同海绵设施的组合,削减流量峰值、延后峰值出现时间,实现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改善;对有条件的项目采用多年连续降雨数据对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验证,减少容积计算法和降雨随机性带来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2015年4月,国家公布了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池州赫然在列。本文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机制,结合池州绿地的现状及使用情况,针对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出比较合理的绿地建设方案,使城市绿地切实的发挥其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河流环境所存在的水安灾害频发、水环境恶化、水系统紊乱等水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决策者们所关注,城乡河流的改造治理也逐步成为海绵城市专项建设的重要对象。从防洪防涝、生态补偿、景观营造三个层面出发,对当前城乡河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乡河流治理的低影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汉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玉带河就是在汉口因水而兴的过程中产生、演变和消亡的。文章对国内外滨水城市历史街区的规划进行分析,研究汉口地理,介绍玉带河和袁公堤的起源、演变和消亡,以及河上的桥梁和河道位置走向,并还原玉带河沿岸风光。分析玉带河地区城市意象和场所精神变迁,研究玉带河在汉口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玉带河地区城市发展演变机理,总结得到在汉口城市发展扩张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因素,提出玉带河区域城市发展策略和相关举措,以期对滨水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海绵城市     
《重庆建筑》2015,(11):19-19
<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海绵城市"是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5.
16.
海绵城市     
正南宁NANNING打造连片海绵体效应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和城市节水突出贡献奖城市,南宁市拥有极佳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基础。按计划,2015年至2017年,南宁市将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等具备改造实施条件的区域和项目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建设总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与预算》2022,(4):166-167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与预算》2022,(1):168-169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与预算》2023,(2):166-167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就业变化下所带来的出行方式及出行需求也发生深刻地改变。作为城市商业商务地产开发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快速扩张和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城市综合体主要由商业策划机构进行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缺乏从城市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分析萍乡市现状城市综合体布局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的空间影响,并结合相关城市的设置标准,最后提出萍乡市城市综合体的设置标准、布局模式和规划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