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然采光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应用逐步扩大,应用于不同场所时,其节能效果不一。该文基于《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提供的重庆地区导光管天然采光节能量核算方法,量化重庆地区办公室及地下车库的绿色建筑天然采光节能量。并基于重庆某地区绿色二星级项目,在设计中采用软件模拟分析技术优化地下车库导光设计,并对地下车库采用天然导光系统的天然采光节能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重庆地区地下车库建筑中,可按8m×8m的间距设计直接采光导光管(Φ530),每平米导光管每年节约电能为1985.2k Wh。  相似文献   

2.
采用导光管改善地下采光效果,是绿色建筑的常用技术之一。新版GB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给出了完整的计算方法。分析了采光标准与绿建标准关联运用所导致的达标面积算法问题,指出了新版采光标准的局限性,即标准所给出的满布导光管情况下平均照度的计算方法,不适用于绿色建筑常见的局部采用导光管的情况。本文进一步基于采光标准中提供的算法,分析了最常见530 mm导光管的采光能力,提出了局部导光管的采光面积的算法,并依据文献的测试数据和理论分析法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论表明,地下空间的导光管的采光面积可按22 m2/个进行快速估算。  相似文献   

3.
那艳玲  李伟 《山西建筑》2014,(36):120-121
对不同类型导光管的光线传输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导光管在天然光照明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导光管在地铁采光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了地铁空间利用导光管进行天然光照明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屋面导光管采光是建筑物自然采光的新做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屋面。该系统由屋面采光罩、防雨装置、导光管和室内漫射器组成;可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按建筑采光设计的国家标准确定系统的采光等级和照度值;安装时要求做好基座的泛水。  相似文献   

5.
导光管自然采光系统,又称日光照明系统,是一种将室外太阳光引入到室内的绿色照明技术,不仅使建筑白天节电效果显著,而且高透光、低辐射,实现了节能低碳与舒适性并存的完美效果,文章以中亿丰二期生产车间用房工程为例主要阐述了导光管采光系统施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天然导光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地下空间、大进深空间的采光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导光管计算方法多基于某一或某几种特定的导光管的实验数据推算得来,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基于日光系数法,对光线在圆柱形导光筒中的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导光筒光传输特性数学模型,并利用TracePro软件对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天然采光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提出,天然采光重新引起建筑师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对天然采光的一些新认识,分析了导光管、光导纤维、采光搁板、导光棱镜窗等先进的采光系统,为充分利用天然采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导光管作为一种采光方式已在许多建筑中得到应用,然而其在大多数案例中通常只作为一种外来装置置于建筑屋顶内。通过对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体育馆的分析,探讨钢结构内置导光管技术,寻求自然采光和建筑空间结构一体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导光管应用的照明效率取决于导光管的材料性能。为保证照明效率,导光管的材料一般使用国外进口材料,其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导光管技术的扩展,甚至已经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普遍采用的导光管,在工程建设期间用于地下空间照明的还未有先例。研究了国产材料制作的导光管,在保证基本照明需求下,使系统成本降到更低,性价比更高,有利于导光管技术的推广应用,追求绿色GDP;实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新建高层住宅多为点式建筑,外立面存在一些凹槽结构,凹槽深度影响其内空间自然采光。通过理论分析,并借助Ecotect软件模拟,对重庆地区点式住宅建筑凹槽内房间采光进行了计算分析。该文依照采光标准研究影响凹槽内空间采光的主要因素,对凹槽内未满足标准要求的房间进行优化,得出结论并提出一些优化方法,可供设计者在对建筑凹槽内房间的采光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代建筑设计思潮在全球与地方、技术与人文的两点之间摇摆,本文从朝向与形态、通风与空间、光线与表皮三方面解读重庆一中图书馆技术应用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邓蜀阳  吴昊  王晓 《室内设计》2012,93(6):12-16
当前世界格局相对稳定,人防工程在和平年代的再造与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相关研究领域非常重视的课题之一。作为人防工程的一种,山地城市防空洞的空间体系有别于传统地下空间且又不同于地面建筑。因采光、交通以及人的心理、行为等因素,山地城市防空洞入口空间的开发利用效率及价值远大于内部空间,因此,入口空间的改造设计是其改造的重点。通过对重庆市防空洞的调研分析及其再利用优劣势的研究,提出防空洞入口空间利用中动态性、多样化、人性化和技术、艺术一体化的设计原则,从理念和设计层面为山地地区防空洞空间的再利用和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建筑外遮阳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但单一、不当的遮阳形式却可能阻碍房间的隔热、采光、通风和视野等,从而降低室内环境舒适性。以综合节能为目标,提出建筑外遮阳优化设计思路及方法,以重庆地区为例,基于气候特征分析研究南向和西向窗口综合性能好的外遮阳形式。模拟一般办公空间搭建外遮阳实验平台,对其隔热、采光和通风效果进行实地测试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外遮阳装置不仅遮阳和降温效果明显,而且,室内采光、通风及视野效果良好,具有综合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荥  丁素红  林勇 《新建筑》2012,(1):100-102
绿色与可持续性建筑的本质在于平衡和协调室内、室外环境及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密度急剧加大,传统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采光要求。因此,满足建筑采光要求已成为建筑设计中日益凸现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重庆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及高密度城市形态对天然采光的影响,提出适合重庆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天然采光设计方法。该方法对同类型高密度城市环境采光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筑照明用电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针对建筑照明系统能效较低的特点,集成采用高效光源和灯具、智能控制方式等节能改造适宜技术,并将适宜技术在重庆市某办公建筑进行应用,照明节能率超过20%,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逐时使用率对于预测办公建筑照明与插座系统电耗,以及核定节能改造的节能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取重庆17幢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筑全年逐时照明与插座系统的实测电耗数据,计算各建筑全年每个工作日24h的逐时使用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日逐时使用率的不同,将办公建筑快速分为3类。根据是否经常加班以及午休时是否关闭部分用电设备,可以快速判断办公建筑属于哪一分类。最后对3类建筑分时段计算典型逐时使用率,便于实际应用中快速查询。  相似文献   

17.
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挂灯笼”现象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重庆电网一条220 kV高压输电线路在运行中出现的"挂灯笼"现象及特点,通过线路绝缘子电压分布和积污规律分析认为:"挂灯笼"现象实质就是线路外配置绝缘偏低以及环境条件所造成的局部雾闪。从线路外绝缘配置、改善电场分布、提高清扫的质量及定期测试和更换不合格绝缘子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根除线路绝缘子挂的"灯笼"现象,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污闪和雾闪事故。  相似文献   

18.
江楠  王丹  杨露 《重庆建筑》2006,(2):34-37
建筑景观照明作为强调建筑物夜间存在的一种手法,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一味地追求国际化而忽视了地域特色,又导致建筑物缺乏内涵与文化。本文以笔者曾经参与的重庆万豪国际金融中心景观照明设计大赛为例,说明了地域文化在建筑景观照明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