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过去,城市空间的认知多从实体维度的不同方面展开,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虚拟维度也将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空间认知的重要视角,且技术的演进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虚实关系。通过对不同数字技术作用下的空间特性进行分析与对比,发现由于XR技术在交互内容与方式上的改变催生了虚实空间,虚实空间具有可视性、三维空间感、可与实体环境实时交互等特点。进一步对数字技术影响下城市空间的不同虚实关系进行分析:包括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移、实体空间对虚拟空间的承接、虚实空间对虚拟空间的补充、以及实体空间对虚实空间的配合。其中,虚实空间将对城市区域联系、城市公共空间造成影响。未来城市空间的虚实关系将影响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空间的虚实双重属性将对规划师提出双重要求,城市空间的虚实交互将改变规划设计过程的进行。随着影响的进一步深入,后续还需探讨如何既保护实体空间又规范虚拟、虚实空间的设计、存储和使用,并关注社会关系、社会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是居民公共生活的载体,是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步入智慧城市时代以后,其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实体公共空间尺度失调、私有化以及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城市实体公共空间活力缺失,与此同时虚拟公共空间呈现过快不规范发展趋势。从智慧城市理论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一方面要借助景观设计和绿色交通,构建更加适宜的尺度,提升实体公共空间活力,另一方面要应对信息时代虚拟公共空间的发展,促进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融合,服务城市生活的本质。最后结合西班牙桑坦德市的实践,举例说明虚拟公共空间与实体公共空间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2021,(6):后插1-后插18
题目:后疫情时代的建筑提问 出题人:董功 题旨: "我在手机上就可以看电影,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 "我在电脑上就可以看名画,为什么还要去美术馆?" "我在AD上就可以看书,为什么还要去书店和图书馆?" …… 2020年注定不寻常.新冠疫情席卷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挑战着我们对很多传统生活习惯的认知.诸如云端会议、购物网站、娱乐社交平台等各类公共空间的虚拟化技术被极速推进着.它们在提供安全、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在迅速消解着大众对于实体公共空间的兴趣和依赖.疫情终将过去,而这些虚拟空间技术势必会继续伴随我们,并且不断迭代.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实体公共空间将如何面对这样的境况,其存在的意义又将指向何处?  相似文献   

4.
《建筑师》2021,(6):后插1-后插18
题目:后疫情时代的建筑提问 出题人:董功 题旨: "我在手机上就可以看电影,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 "我在电脑上就可以看名画,为什么还要去美术馆?" "我在AD上就可以看书,为什么还要去书店和图书馆?" …… 2020年注定不寻常.新冠疫情席卷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挑战着我们对很多传统生活习惯的认知.诸如云端会议、购物网站、娱乐社交平台等各类公共空间的虚拟化技术被极速推进着.它们在提供安全、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在迅速消解着大众对于实体公共空间的兴趣和依赖.疫情终将过去,而这些虚拟空间技术势必会继续伴随我们,并且不断迭代.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实体公共空间将如何面对这样的境况,其存在的意义又将指向何处?  相似文献   

5.
《建筑师》2021,(6):后插1-后插18
题目:后疫情时代的建筑提问 出题人:董功 题旨: "我在手机上就可以看电影,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 "我在电脑上就可以看名画,为什么还要去美术馆?" "我在AD上就可以看书,为什么还要去书店和图书馆?" …… 2020年注定不寻常.新冠疫情席卷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挑战着我们对很多传统生活习惯的认知.诸如云端会议、购物网站、娱乐社交平台等各类公共空间的虚拟化技术被极速推进着.它们在提供安全、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在迅速消解着大众对于实体公共空间的兴趣和依赖.疫情终将过去,而这些虚拟空间技术势必会继续伴随我们,并且不断迭代.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实体公共空间将如何面对这样的境况,其存在的意义又将指向何处?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21,(3)
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物质的"虚体"发展趋势必将带来空间的"虚拟"转型。虚拟空间不断介入社区生活,引发了社区居民日常行为活动模式的变革和实体空间利用方式的变化。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万物互联背景下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活动特征、日常行为活动的"线上化"可行度及行为需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将社区的实体空间分为三大类,并相应提出了虚拟活动辅助型空间的功能转型、体验性目的主导型空间的功能协调和自发性积极参与型空间的功能完善等虚拟空间介入下社区居民行为空间组织优化的策略,以营造虚实相融的社区公共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文化为切入点,运用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论来分析南京春枫井玩具店消费空间的构建过程.借助亚文化圈的特点,探究了空间的表征、表征性空间与空间的实践的三元辩证关系.在亚文化圈内,消费空间是一个空间—社会统一体,其空间与社会关系建构过程是统一的,包含实体空间的地方化和虚拟空间的社会化两个方面,产生了超越消费的多层次社会关系网...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今天,数字化技术所构建的虚拟空间已经悄然无声地蔓延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空间意识。本文以电脑游戏中的虚拟空间为例,试分析虚拟空间在超链接方面的特性;同时试图通过对库哈斯具有超链接特性的设计方案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数字时代下实体空间的超链接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智能发展的跃进开启了下一代空间环境建构的新视野,对于建筑与规划设计专业是一项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上以"实体空间"为核心支持各种社会行为活动的模式,实际上运作方式不是被虚拟空间取代,就是做了根本上的溷成质变。"运算"(computing)、"媒介"(interfacing)与"互动"(interacting)成为设计者思考下一代实体与虚拟空间共构的必要条件,而"智能化"则是融合三者关系的关键,透过智能化的主动性促成人流、物流及资讯流最大能量的交汇,激活更即时化、效能化、人性化的公共场域与服务。东海大学为了朝向建置智能化学习环境与落实智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空间作为客观的、实体的、容纳人及其活动的物质空间属性以及视觉和审美的价值受到了学者与规划设计者更多、更广泛的重视,而其物质空间实体同抽象的社会、政治空间之间的联系却未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造成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缺失.近十年来,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批判性关注增多,我国公共空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对引入更多的社会与政治范畴理念来进行公共空间研究提出了要求.本文在探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与城市公共空间本质内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磁器口作为公共空间背后的社会生活、政治文化内涵与狂欢理论的切合性,为城市公共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公共化建筑空间以建筑作为其"边界",是如广场、庭院等只有底界面和侧界面而无顶界面的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化建筑空间给人一种"场所"和"领域"感,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归属感,理应是一个供人分享欢乐、看与被看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公共空间对村民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邻里关系都有着重要的维系作用.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沙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探讨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明确指出了村落的公共空间设计重点不在于设计漂亮、华丽的空间,而在于切合村落现状公共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共享是万物互联时代的主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与此同时生活空间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公共与私密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失去活力、距离逐渐消解等等,这些问题都使得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式有了新的转变.文章针对万物互联时代技术革新对城市空间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进行总结与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孔德智  张沫杰  郎显源 《规划师》2006,22(Z2):55-57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产业结构、工作性质、人口构成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线性公共空间作为城乡结合部主要公共空间形式,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功能定位中,应注重体现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商贸办公职能.  相似文献   

15.
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城市研究学者对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互相交叉、补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大致图景.该图景立足于西方的研究视角,将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早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晚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通商口岸与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同.在各个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皆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在物质形态和公共用途上都迥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归纳起来,西方的研究成果表达了贯穿整个演变的3个重要变化: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的墙"到"开放的街道".  相似文献   

16.
边思敏 《风景园林》2022,29(12):120-125
当代语境中,伴随着虚拟空间繁荣和资本全球化导致的公共空间衰落,建立公共属性的媒介不再限于物理空间之中。为了阐释物理空间的不可替代性,辨析了公共空间的3层含义,并通过追溯公共空间在起源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原型——剧场,以及行为模式原型——仪式,探讨了公共空间建构公共性的作用机制,提出“空间”“行为”“情感”的三元关系。进而提出:剧场衍生而出的公共空间作为承载这种关系链条的物理容器,起到了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和国家政策新要求带来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下,城市消费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互动日渐密切,重塑着城市消费空间的外延和内涵,也孕育出新的消费空间形态——“网红打卡地”,成为当代城市消费发展的重要建构性力量,重塑着新时代的城市空间。一方面,网红打卡地空间清晰地透视了人们当下新的符号消费需求,完成了类型划分和场景拓展,并实现热度积累和热度变更,其发展和盛行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虚拟空间中的消费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网红打卡地的出现,城市地理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规律,空间热度持续集聚流动,城市实体空间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私有化、商品化、符号化"成为当今消费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点。这些深刻的变化引发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批判与质疑:不少研究者指出公共空间正日益成为"纯粹的消费场所",一方面,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已明显"失落"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公共空间仍然具备促进社会"融合"和提升公共生活"多元化"的能力,因此,公共空间并未失落,而是处于"演变"之中。总的来看,这些看似不一致的观点各自揭示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真实的一面;因此,采取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从而采取更切实有效的策略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由看得见的建筑和其他各种城市构筑共同组成的,实体部分和空间部分相辅相成。所有的城市空间都有图底关系,不同的图底关系使得城市的空间特征、记忆特征有所不同。公共空间讲的是图底关系中的空白部分与公共活动的关系,仅有当空白部分对外开放,能够用于公共活动时,才称之为公共空间;它可以分为室内公共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两部分。今天着重讨论室外公共空间,即公共开敞空间,包括公共空间的布局和结构,还有自身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借鉴场景与剧作学的理论,对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进行研究,从场景和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透过公共建筑空间本身物质要素的实体形式的表象,来关注公共空间的真正内涵——公共生活情感体验,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模式,改变以往研究公共空间的研究策略,空间不再是单纯物质意义上的实体,而是融合公共生活情感体验和公共生活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