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1+2亚段天然气储量丰富,是靖边气田奥陶系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其储集层成因和孔隙结构复杂,受多期成岩作用的控制。基于钻井岩心、薄片和储集层物性资料,分析总结了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发育一套局限—蒸发台地的白云岩储集层,以膏溶孔和溶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整体为低孔低渗的微裂缝-孔隙型储集层。储集层在形成过程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包括白云石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表生岩溶作用、交代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其中,同生—准同生期高盐度海水环境下发生的白云石化作用及石膏沉淀,为加里东运动表生成岩期溶蚀作用和微裂缝的发育奠定了有利条件,是储集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加里东运动表生成岩期大气淡水对石膏结核的溶蚀以及微裂缝的扩溶改造大幅提升了储集层孔渗性能,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埋藏成岩期孔隙流体的石英和方解石胶结充填使得早期孔隙有所减少,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此外,晚成岩期的构造活动也产生了少量开启微裂缝,提高了局部孔渗性能,最终形成以膏溶孔和溶缝为主的储集空间,以微(溶)裂缝为主要渗滤通道的白云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2.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结合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为优质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研究区内经历了同生期层间岩溶、表生期风化岩溶和埋藏期埋藏岩溶3类古岩溶,形成了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为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提供了条件。马五41储层主要发育泥粉晶白云岩、(含)硬石膏结核泥粉晶白云岩、含膏白云岩/膏质云岩、膏岩及岩溶角砾岩,主要发育溶蚀膏模孔、晶间孔、晶间溶孔与微裂缝4种储集空间,溶蚀膏模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2个方面因素控制,其中:岩溶古地貌影响储层分布、物性差异、气水分布,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在岩溶改造后形成的孔隙系统基础上又经历了3期溶蚀作用,2种作用相互叠合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下古生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段经历风化岩溶作用,形成以(含)膏云岩为主的风化壳岩溶储层。通过对该区块马五1?4亚段的取心观察,发现其表现出与传统碳酸盐岩风化壳截然不同的岩溶作用特征。通过显微观察分析(含)膏云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借助海平面变化识别出不同的沉积旋回,以及基于沉积微相分析研究风化壳储层的相控作用并探讨了相控储层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4亚段属于潮坪沉积环境。膏质、白云质和灰质沉积共生发育,形成了5个海平面降低、海水变浅的沉积旋回,自下而上分别为潮下带灰云坪和云灰坪,潮间带云坪和泥云坪,潮上带膏云坪。优质储层发育层位恰好与潮上带膏云坪的发育位置一致,风化壳储层具有明显的相控特征。潮上带(含)膏云岩在岩溶作用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小孔微缝”型孔隙结构。储层类型为层状相控岩溶成因地层圈闭气藏,有利微相为潮上带膏云坪,风化壳储层在平面上受(含)膏云岩展布的制约成层分布,层内孔隙分布和物性具有明显的均质性。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岩溶储层遭受基底复活断裂及多期走滑断裂的影响,由于断裂断距小、类型多、成因复杂,目前对断裂发育特征及其与表生期岩溶关系的认识较为有限。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露头、钻测井、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地震资料,分析了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断裂的宏微观特征、期次及分布规律,并结合岩溶发育特征,讨论了马家沟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断裂对表生期岩溶的控制作用,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马家沟组发育与表生期匹配的基底复活断裂和小规模层间走滑断裂,平面上西侧断裂级别较东侧大,以改造基底正断层形成的“S”型逆冲断裂为主,东侧呈雁列式排布的北西—南东向层间走滑断裂发育程度高;(2)基底复活断裂和层间走滑断裂沟通了深部马五6亚段至马一段的岩溶作用,断裂的沟通导致古岩溶在垂向分带的基础上叠加了分区差异性,基底复活断裂发育的区域岩溶作用强,影响层位深;(3)马五6亚段以上层位为典型风化壳岩溶,以下层位岩溶作用明显受“断裂+易溶岩相”控制,断裂沟通含膏云岩、白云岩等易溶岩相,使得岩溶范围在空间上相互叠置。研究结果为理解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家沟组风化壳之下更深层位岩溶发育规律提供了新视角,也为...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目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377.3×108m3。其中,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80%以上,而岩溶型储层贡献最大。在对大量起控制作用的钻井岩心进行系统、详细的描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镜下铸体薄片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的形成环境、成因类型、作用机理及岩溶型储层的特征。特定环境中沉积的具含量不一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和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表生成岩期和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缝、洞的发育和保存程度是能否形成良好储层的关键,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和构造裂隙主要在表生成岩裸露期形成的孔隙系统上叠加发育。储集类型可细分为裂缝-溶孔(洞)型,裂缝-孔隙-溶孔型和孔隙型,其中裂缝-溶孔(洞)型对储层贡献最大。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硬石膏结核粉晶白云岩发育的马五13、马五12小层,平面上分布在中部的硬石膏结核盆缘坪相带。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西部地区马五1+2亚段低幅度构造成因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在采用趋势面分析法对现今低幅度构造精细识别的基础上,开展了古地貌与现今构造对比,并结合钻井、测井、试气以及铸体薄片资料对正向低幅度构造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该区马五1+2亚段顶面共发育10处正向低幅度构造,形态以鼻隆为主,构造轴线具有近东—西、近北东—南西、近北西—南东3种走向;(2)现今西倾单斜背景下的正向低幅度构造主要由早石炭世岩溶古地貌高部位继承性演化而来;(3)正向低幅度构造与优质储层分布在马六段灰岩缺失区具有一定的耦合性;(4)正向低幅度构造的发育有利于构造—岩性圈闭的形成,对天然气的富集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长期以来以奥陶系顶部的古风化壳地层圈闭气藏为目标,近期通过对白云岩成藏机制的深化研究,在古隆起东侧发现了奥陶系中组合新型岩性气藏,其储层主要发育于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简称马五5)白云岩中,储层特征明显不同于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受沉积环境控制,中组合马五5白云岩呈SN向带状展布,其中靖边西白云岩带由于临近古隆起,水动力条件强,滩相沉积发育,后期经白云石化后形成的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岩性纯,南北向连片展布”的特点,且晶间孔发育,为有利的储层。加里东末期,由于盆地整体抬升造成古隆起东侧中组合地层遭受剥蚀,从而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接触,构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受岩性相变控制,中组合马五5滩相白云岩在空间上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基于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2亚段具有多样性的储集岩类和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类包括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砂糖状中-粗晶白云岩、微生物碳酸盐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相应的储集空间有膏模孔、渗流物间微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窗格孔和砾间残余孔洞。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孔隙型。其中,储集性能以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最佳,但发育频率及规模一般;而颗粒云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储、渗性能略低于前者,但分布频率及发育规模更大。储层成因分析发现,研究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多期叠合型岩溶的控制,为典型的相控岩溶型储层。砂屑滩和膏云坪是储层发育和后期岩溶叠加改造的物质基础,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对膏质团块的溶蚀以及岩溶水沿早期砂屑滩孔渗层顺层流动溶蚀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而成熟期表生岩溶叠加改造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及其混合充填作用则使得先期储集层遭到破坏或消失。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位于岩溶高地,岩溶作用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主力气层横向不连续。为了明确奥陶系马五段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及各种分析测试资料对富县地区马五段喀斯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马五段地层角砾化严重,可以划分为4种岩溶相、3种洞穴相,岩溶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②马五段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储集空间主要为未被完全充填的溶蚀孔洞、膏模孔、裂缝及晶间溶孔,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北部马五6亚段顶部的裂纹—镶嵌角砾岩相中;③马五段储层发育规律主要受岩性、岩溶相—洞穴相和古地貌3个因素控制,岩性与古地貌控制岩溶相—洞穴相的形成与分布,岩溶相—洞穴相控制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鄂尔多斯盆地马五5气藏有效储集层钻遇率,运用钻井、测井、录井、岩心及生产试气等资料,通过对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古地形等有效储集层主控因素分析,明确了马五5气藏白云岩分布规律,并对储集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优选出马五5气藏有利富集区。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5储集层呈局部透镜状分布,连片性不强,最有利的储集体是颗粒白云岩和粗粉晶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构造裂缝。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是马五5储集层的主控因素,颗粒滩是马五5储集层白云岩最有利的沉积微相;有效储集层主要受控于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和埋藏白云岩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改造程度;相对高部位的古斜坡是马五5气藏开发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靖边气田东北部马五1 亚段主要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亚段储层在风化壳顶部,由于遭受长达130 Ma 的风化剥蚀,其经历的成岩作用很复杂。岩心与薄片分析表明,该研究区的表生岩溶作用、埋藏溶解作用和矿物充填作用对马五1亚段白云岩储集层形成的影响较大。该区主力产气层马五13 小层的成岩有利区在中-中南部及西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五_(1-2)亚段储层属于风化壳岩溶储层。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孔隙和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的研究,发现该区马五_(1-2)储层发育10类典型孔隙,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的充填残余孔和非选择性溶孔是有效孔隙,硬石膏溶模孔和盐模孔的充填残余部分有效。统计大量的物性数据,认为马五_(1-2)储层属于特低孔渗储层;靖边气田岩溶储层的物性明显好于该区;马五1中自上而下小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有逐渐变小的趋势。δ~(18)O值的垂向变化表明,马五1中自上而下大气淡水的影响逐渐减弱,即同生期岩溶作用和表生期岩溶作用逐渐变弱,致使溶蚀孔洞的数量逐渐减少,物性向下变差。  相似文献   

13.
古地貌是控制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滩体发育的重要因素,寻找滩体发育带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运用印模法与沉积学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残余厚度求取、压实恢复、沉积微相校正等步骤,恢复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盐下马五5亚段沉积前的古地貌特征,据此分析古地貌对研究区滩体的沉积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古地貌特征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内部呈现隆洼相间的微古地貌沉积格局。岩心观察与薄片鉴定表明马五6亚段的内碎屑滩形成于碳酸盐岩台地内部的古地貌高部位,而膏盐岩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内部的古地貌低洼部位。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国欣  赵太平  石玉江  胡琮  陈阵  凡雪纯  李栋  赖锦 《石油学报》2018,39(10):1141-1154
基于岩心分析、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组合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岩性以粉晶、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孔为主,偶尔伴生成岩裂缝。根据成岩作用、成岩矿物和储层物性,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可划分出晶间孔相、溶蚀相、成岩微裂缝相、压实压溶相、钙质胶结相和膏质充填相6种成岩相。结合成岩相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引入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分析方法,实现了单井成岩相的测井识别,分析结果与试气资料吻合较好。成像测井孔隙度谱的定性分析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可揭示孔隙的发育状况和分布,判别测井成岩相,为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南部奥陶系古岩溶带对天然气储层的控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鄂尔多斯南部奥陶系天然气勘探须重视风化壳古岩溶带和层间古岩溶带。风化壳古岩溶带的层位因地而异,东北部的马家沟组五段为具溶蚀膏模孔洞型的白云岩储层,具有优越的孔渗条件,Ⅴ1区可望找到靖边气田式储层。层间古岩溶带可分为4期,经多期层间岩溶改造的马家沟组三、五段可形成更为发育的溶蚀膏模型储层,具有勘探前景,勘探靶区应在黄陵-黄龙一带以北地区。中奥陶统台缘生物礁及礁后滩勘探靶区应在永寿-淳化-旬邑之间。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调研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综合考虑碳酸盐岩-蒸发岩沉积学原理、台地形态、盆内和古隆起边缘岩性组合特征等,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蒸发岩主要赋存于层序下部、浅水碳酸盐岩赋存于层序上部的层序地层划分模式,据此将马家沟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界面分别位于马(马家沟组)一段、马三段、马五10亚段、马五6亚段和马五4亚段底部,马家沟组底部和顶部为区域不整合面。在三级层序低位域的时限内,蒸发岩和碳酸盐岩在时空上呈指状交叉,蒸发岩沉积的次数与相邻碳酸盐岩地层中无沉积或间断(不整合)的次数相关,这种四级-五级的沉积间断面是层间溶蚀发育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决定了蒸发岩间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处于低位域的马一段、马三段、马五6亚段3套蒸发岩层系发育潜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环盐湖外围洼地及盆地中心斜坡区,具有层薄、累计厚度大的特征。沉积相与多级次层序界面控制储层的发育,主要形成了2类储层:(1)滩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三级-四级层序高位体系域中、上部,沉积间断面与滩相叠加区为...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地层由于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而隆起抬升遭受风化,形成良好的岩溶油气储层。该文从靖边潜台西侧马五4亚段的岩石学特征、古地貌、岩溶机质着手对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进行深层次的刻画。确定了研究区西高东低的古地貌形态,进一步将岩溶地貌划分为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两大地貌,而岩溶斜坡中又包含多个岩溶洼地和残丘。通过对古岩溶机制的研究得出了古岩溶的溶蚀模式,即是由多个渗流带-潜流带-缓流带所组合形成的多旋回的岩溶组合特征。最后分析了影响岩溶储层的各重要因素及孔隙组合类型,以期今后在该区寻找有利储层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普遍发育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发育模式明显不同于经典的传统岩溶模式。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共识别出3类具有成因联系且受含膏地层影响的储层,并建立了研究区马家沟组含蒸发盐矿物层系的岩溶模式。结果显示,含膏白云岩-膏模孔型储层形成于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富含蒸发盐矿物,沉积环境为含膏云坪,储集空间为石膏溶解形成的膏溶铸模孔;白云岩-溶孔-晶间(溶)孔型储层形成于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流体来自于上覆的含膏层系,主要发育于浅滩相白云岩地层中,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灰岩-缝洞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含云)灰岩地层之中,原始沉积环境为灰坪,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洞溶孔-晶间(溶)孔型储层,最初始裂缝的形成与下伏含膏岩层的溶解和变形有关。在空间分布上,鄂北中东部3类储层均有发育,西部以溶孔-晶间(溶)孔白云岩储层为主,北部则主要发育灰岩裂缝型储层。在不同古地貌单元,储层岩石也表现出不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大致分为渗流区和汇聚区。在较高的部位多表现为大气降水渗流区的特征,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少,储层保存较好,充填有少量的白云石,杂质元素(Al,K,Sr等)含量较低;而较低的部位则表现出汇聚区的特征,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储层破坏严重,大量的方解石充填,杂质元素含量较高,δ18O值偏负。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发育一套风化壳储层。 通过岩心、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电子探针、碳与氧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实验分析并与中部气田区同类储层对比,研究了富县地区风化壳储层特征和形成演化规律,发现膏质结核溶模孔是本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溶孔充填物多样且充填程度差异较大。 研究认为:沉积相直接影响孔隙度大小(结核溶孔大小与数量),并间接影响储层渗透性(孔间释压裂缝的发育程度);表生期成岩作用决定储层的储集性能,大气淡水的选择性溶蚀构建溶孔轮廓,古地貌低部位孔隙被方解石完全充填;埋藏期成岩改造作用有限。 明确了有利储层分布于马五段沉积期含膏云坪相和岩溶古地貌高部位叠置区域。 沉积相和古地貌的精细描述是下一步有利储层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下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五段一工段是陕甘宁盆地的主力气层,进一步的细分及与盆内井下地层的对比。关系到储层非均质性地质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山西兴县关家崖露头剖面的研究为基础,选择K1石膏假晶层、K2凝灰岩层为主要标志层,a、b、c三个大套碳酸盐岩中的泥质岩为辅助标志层,将马五段一工段分为四个小层。四个小层的分界线在化学元素曲线上与尖峰值相对应,并分别构成不同的粘土矿物组合:马五11层富高岭石,不合绿泥石,少含伊利石;马五21层伊利石、高岭石较丰,基本不含绿泥石;马五31层基本不含粘土矿物;马五41层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三者兼备。这种四分的标志和特征,在盆内井下亦有其踪迹和明显的反映,可以作为小层划分、对比的依据和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