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但地下空间利用具有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社会综合影响深远等特点,尚未形成系统可靠的综合治理方法,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战略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顶层设计不足、管理模式陈旧、地质调查研究不足、施工技术装备有待突破、信息资源不全、智能治理水平偏低、工程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在坚持长远战略目标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地下空间综合治理水平、加快地下空间综合治理的智慧化、加强地下空间应急响应安全管理。最后,从建立国家地下空间综合治理统一协调机制并出台专项规划,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监管评价体系,加快部署关键核心装备技术和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城市地下空间普查工作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地上空间逐渐饱和,使得城市建设不断向地下发展,伴随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应运而生。本文在介绍建筑基坑支护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在分析了基坑支护的发展趋势相关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获奖情况:2022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成果研究背景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和财富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此背景下,历经300余年,从浅层利用到大规模开发,从解决城市问题到提升城市竞争力。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也仍遵循着这一地下空间的轨迹,不同的是在地下空间开发的时间维度上,呈现独具特色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设计正在不断发展,以地下通道内部环境为中心的地下空间大规模建设揭开了新一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序幕。本文分析了当前地下通道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城市整体形象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城市地下通道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空间整合的方法,概括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城市地下通道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工程建设和商业运营市场,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水平和规模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事故也明显增加,而相应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却严重滞后,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防恐、防爆、防核生化袭击等安全保障问题,分析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防灾监测与应急搜救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短波红外成像、多尺度红外成像预处理、图像自适应增强、环境自适应红外成像、灾情定位及报警等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探讨了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灾场的应用,可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立法和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综合防灾空间的重要与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加速,城市综合防灾面临挑战,利用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特性进行城市综合防灾越来越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利用地下空间进行综合防灾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典型工程案例,提出了我国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同时,列举了适宜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并推荐了规划内容。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了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并有效的证明了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调控行为是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结合地下空间的资源特性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一个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中社会调控因素的评价模型。并以某典型城市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防灾减灾理念及其运用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但在自然风险和工程安全风险交织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满足城市地下空间未来发展需求;转向以“适灾”为导向的韧性防灾减灾理念,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后恢复韧性,成为未来发展亟需。本文分析了恢复韧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从工程、非工程角度阐述了国内外恢复韧性相关研究;重点从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管理机制、空间规划、应急预案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三阶段+评价体系”的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发展策略,将灾后恢复过程划分为应急救援、恢复重建、规划适应三阶段,分别给出各阶段的恢复目标并为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依据。研究建议,健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规章与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地下空间韧性规划水平,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智能化,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恢复过程的有序与高效。  相似文献   

10.
TRD工法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升级,地面空间的日趋饱和,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地下寻求城市发展的空间,即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基坑工程。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层次的不断深入,基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下,如何合理地解决好基坑支护方面的问题,岩土工程界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不断涌现,本文比较系统的介绍了TRD工法即锯槽搅拌成地下连续墙在基坑支护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李肖雄 《包装工程》2022,43(4):419-422
目的 探索在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对触觉的强化和凸显及实践途径。方法 结合当前平面设计领域的现实发展需求和其对信息传递的重视程度,以触觉为突破口,关注与迎合受众的心理与情感,得出触觉在增强平面设计的宣传效果、完善设计素材和强化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影响,并从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出发,结合材质、肌理和互动功能的创新与突破去探索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对触觉元素的艺术化应用策略。结论 触觉元素之于平面设计是一种关键性存在,其不仅让原本单一的艺术形式变得丰富立体,增强了平面设计的多样化、艺术化效果,还凭借自身的优势给当前的平面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与融合路径,给平面设计作品的创新提供了动力,这一点值得肯定,也有必要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大力践行。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大气层之后的第四活动领域。第四活动领域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改变昼夜节律等特点,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开发前景。以发展载人航天器为重点的、由航天员参与的载人航天技术是以对太空进行探索以及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技术,它是新技术群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高技术密集的尖端科学技术。 文章从载人航天技术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意义三个方面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阐述,说明载人航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还对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与未来的发展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中国航天50年来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中国航天发展的经验及存在的差距;就国际航天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航天未来的发展战略及重点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4.
空间用斯特林制冷机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特林制冷具有工作范围宽、启动快、效率高、操作简便等诸多特点,是我国目前急需突破的空间制冷技术。随着影响制冷机性能的各种因素逐步得到解决,制冷机寿命及可靠性大大提高,现在正向空间工程应用转化。主要介绍了空间斯特林制冷机结构的发展情况,将对制冷机的设计优化,进一步提高制冷机工作寿命和可靠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几点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航天产业50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积极促进航天产业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我国航天产业未来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主线,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以创新为动力,天地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共享,军民协调开放式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牵引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4大工程项目,重点发展卫星通信、卫星直播电视、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等应用业务,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业链完整、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航天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发展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在正确政策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导弹、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也记述了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们50年来忘我拼搏、无私奉献取得的伟大成就;以科学发展观和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从总体上对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首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公开介绍中国航天的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航天史的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里程碑事件。文章介绍了白皮书中一些重要的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大航天”的内涵、不同领域在航天活动中的作用和定位等,并简要阐述了由此引出的航天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民用航天近期发展思路和规划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网构想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地面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航天任务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产生了将互联网扩展到空间、建立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网的强烈需求,并提供了实现的技术可能性。探讨了我国航天任务中存在的不同卫星天地协议不统一、航天任务数据不能共享、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分析了对未来任务的需求,阐述了建设我国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网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外航天互联网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网的总体目标、组成、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的初步构想;分析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发展步骤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稳态等离子体发动机磁场设计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稳态等离子体发动机对于我国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指出磁场设计是提高稳态等离子体发动机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稳态等离子体发动机通道内磁场设计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于稳态等离子发动机磁场设计的体系化构想,并且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拟采取的解决措施以及磁场体系化设计对稳态等离子体发动机带来的预期效益和影响;最后展望了稳态等离子体发动机磁场设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例证、引证的方法,论证版面设计中流动空间效果的再现;从形式美的法则、心理学、信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说明,版面设计中的空间不仅仅是平面意义上三维空间的再现,它是一种通透的、舒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流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