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只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高度的精神明。当今实现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水及其环境却受到严峻的挑战,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及洪涝灾害严重地威胁和制约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如何处理人与水、经济与水、社会与水及发展与水的关系,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和伦理问题。认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必要的,采取辩证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与水资源环境的冲突,才可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才可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土地荒漠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经济贫困,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因而,防治荒漠化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影响全球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1对水利可持维发展的理解据科学预算,动物体内含水60%-80%,植物体内含水75%-90%,水是组成生命的物质之一,水的枯竭将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终结。人类从择水而居到以灌溉为主的农业生产,学会了水的利用;又从简单的小农经济发展到具有高度现代化的大农业和大工业,水利也由‘农业的命脉”上升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也由疯狂的占有、消耗自然资源,转向要与资源、环境和平共处的轨道上来。1987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倡议人类的发展必须与资源…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经济建设和增长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资源危机、环境破坏、人口嘭胀等问题提出的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寻求建立使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新体系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全球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纳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也是有限的,这些物质条件的限度构成的经济增长的最终极限;  相似文献   

6.
水与环境的畅想孙景亮(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自然环境是人类取得基本生命物质的场所和向人类提供生产原料的基地。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水环境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经济是人类自己的创造物,如果经济垮了,支持它的自...  相似文献   

7.
水的社会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人口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大课题。水是生命之源。淡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的社会循环量愈来愈大,有的地区天然水体的水量已不敷所需,从而出现了“水危机”。在我国北方地区,水危机已十分...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经济建设和增长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资源危机、环境破坏、人口膨胀等问题提出的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寻求建立使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新体系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全球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纳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也是有限的,这些物质条件的限度构成的经济增长的最终极限;因人类在发展生产的时候应尽量采用有益于资源再生和保护环境的“适用技术”,以满足人们对经济发展和良好环境的双向需求;同时为使经济发展和自然一起相适应,进入良性循环轨…  相似文献   

9.
致作者     
《水资源保护》2005,21(6):F0002-F0002
水资源保护是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大系统中资源与环境的结合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水资源的管理也正经历着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地球人口的集中地区,也是人类对环境干预最大的区域.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矿藏、太阳辐射等,而水是环境的基本因子,水环境是城市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回顾历史,借鉴世界各国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提出个人的体会与认识. 1 人类与城市发展历史的回顾 人类成长、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古代适应自然而生存、近代牺牲环境消耗资源求发展、现代为了人类的未来将人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而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环境,切实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对实现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相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我国农业环境及其保护的涵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气、土地和人类息息相关,水同样与人类密不可分。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利产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1前言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是在80年代随着针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期的新的发展战略。其实质是强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一种发展模式,以摒弃偏重数量增长,忽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以牺牲环境...  相似文献   

14.
致作者     
《水资源保护》2004,20(6):F003-F003
水资源保护是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大系统中资源与环境的结合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水资源的管理也正经历着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及其工程补偿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发利用,兴建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方面,这些影响可以通过修建补偿措施工程来加以缓解或消除。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已胜利迈入21世纪。据预测,新的 世纪城市人口将达到50多亿,在这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城市世纪里,如何构建城市的今天和明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选择。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城市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无论是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还是信息经济时代,城市的发展都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但由于城市人口的剧增、工业的过度消耗和管理的不协调,使城市环境矛盾、居…  相似文献   

17.
从九大城市看我国城市水务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浩 《中国水利》2008,(1):49-53
城镇化进程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阶段。城市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代表着社会文明的辉煌和社会财富的积聚。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水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和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也伴生了一些新的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引发了与之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同时又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的水土资源,对水利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繁荣的同时,严重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面临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一种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发展模式。而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可持续发展中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论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进而深入分析水土保持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新建 《中华建设》2013,(6):172-173
在世界环境不断恶化、地质灾害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地质环境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岩石工程地质环境的勘探,及时采取相应的勘探技术和防护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