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矿区土地复垦与复垦土地的再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分析了1986-2008年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复垦土地再利用的研究经历,包括在中美合资、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和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续利用产学研基地项目不同阶段的研究内容及侧重点;从规划设计、资金运行、产、学、研、复垦技术、实施效果等方面总结了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的特色和经验;从复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矿区居民搬迁安置、矿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和构建和谐矿区角度,提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复垦土地再利用急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石伟  安宏 《矿业快报》2007,23(9):61-63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的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演变与配置,并以南山矿业公司打造生态矿山为实例,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保霞 《煤炭工程》2020,52(8):159-162
为了更好地恢复平朔矿区生态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治理理念,分析了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区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原则,从土地复垦、土壤再造、景观再生等方面研究了平朔矿区生态恢复方式,并通过开发大棚种养采摘观光项目、林下养殖项目、矿史博物馆教育项目、康体健身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度开发工业项目等途径,打造了平朔矿区舒适宜居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合理复垦、利用待复垦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复垦的盲目性、破坏性,增强科学性、现实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土地复垦所需处理的数据信息量大、信息关系复杂、信息时空变化大,GIS技术作为目前处理空间数据最有效的工具,是进行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和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生态重建目标、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遥感复垦效益指数(RSREI),该指数耦合了地形高程、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4个评价指标,综合反映了区域的地形条件和水热条件。基于上述4个评价指标,利用多指标加和的方法集成各评价指标,通过与标准离差法相比,多指标加和方法计算得到的RSREI更适用于时间维度的动态对比。将RSREI应用于平朔露天矿区已复垦排土场,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实现复垦效益的时空分析与专题制图,以期作为实地测量指标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煤炭的开采对矿区来说,出现既占用了大量土地又造成地表塌陷,破坏自然景观、污染大气和水、农村劳动者的失业等问题。土地复垦是对采矿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刚刚起步,人们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本文从生态学的观点和原理出发,试图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生态学方面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浅谈矿区土地的生态复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颖  韩放  梁成华  周晓莹 《采矿技术》2009,9(3):75-76,123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矿区土地的生态复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概述了矿区土地复垦的意义和生态复垦技术,指出生态修复要因地制宜,以新技术为指导,并引入景观学和景观建筑学等新思想,将传统复垦技术与生态工程复垦相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矿区土地复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复垦面临的形势及矿区土地复垦在社会环境、资金、技术、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并就解决办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拓模型的矿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土地复垦是保证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开展较晚,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较少,将可拓方法应用于矿区复垦土地中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首先介绍了可拓学的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可拓的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勉强适宜,与实际相符,表明了可拓方法在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行性.该方法不仅可以克服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高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朱权 《地矿测绘》2021,37(2):7-11
文章以遥感技术为基础,对某矿区1998年、2008年和2018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将经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校正、裁剪等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导入ENVI软件中,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其进行监督分类,并采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得出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表明本次分类结果精度较高,可用于该矿区土地复垦生...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复垦是恢复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采用ArcEngine、ArcSDE、Oracle、面向对象开发语言Micirosoft Visual C#等技术,集成了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模型,地表变形预测模型、土方量计算模型、土地复垦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开发了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评价系统。系统实现了塌陷区土地信息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具有地图操作、地表变形分析、土方量计算、复垦适宜性评价、复垦效益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研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利用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制定合理的土地复垦规划方案和进行科学管理。首先介绍了GIS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提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了几个主要功能的应用模型及实现方法。该系统有助于提高土地复垦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促进土地复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许冬  吴侃  杨永均 《金属矿山》2012,41(9):117-120
为满足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实际需要,提高矿区土地复垦的信息化水平,重点解决土地损毁预测、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程量计算和土地复垦相关图件制作等问题,应用GIS、RS和三维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借助ArcGIS Engine、Visual Studio 2008、ENVI/IDL,将GIS、RS、数学模型和空间数据库等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具有较强科学性和通用性,集土地损毁预测、土地复垦评价、规划、监督检查等功能于一体的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通过构建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信息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矿区土地复垦潜力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占用、破坏大量土地,为了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对废弃的土地进行复垦。根据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土地复垦潜力的四个一级因子和若干个二级因子,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以阜新矿区为例,对该矿区土地复垦潜力进行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分析,为其它矿区的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和ANN技术的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提出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支持下,对矿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阐述了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及目前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新方法的技术路线。最后结合某一复垦区,基于GIS平台,利用模糊技术和BP模型,对复垦为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当前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上,以开采沉陷动态预计理论为指导,将地面治理和地下开采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开采进度的地表剩余变形动态演化模型,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根据剩余变形选择动态复垦措施及时机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该方法有助于复垦工作的早期介入,减少土地荒芜时间,预防后续变形对已实施治理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矿区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的现状进行对照分析,针对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放到区域经济规划中来定位,进而提出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时续性生态复垦的矿区复垦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矿区沉陷与土地复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国外矿区土地保护的基本状况和土地复原的进展情况,并针对我国目前矿区土地的破坏状和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措施,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土地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栋  崔艳  白中科 《金属矿山》2010,39(12):144-147
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平朔矿区2005年生态承载力状况;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模拟出3种不同条件下的生产性土地配置情景:①破坏土地无复垦措施情景,②破坏土地采取生态效益优先情景,③破坏土地实行耕地优先情景,计算得出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和人为干预下生态承载力的恢复程度。通过设置4种模式:土地适宜模式、提高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模式、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模式、不同程度的资金投入模式,计算矿区生态承载力,为矿区土地复垦和复垦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