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中段白垩系处于梅槐桥生油洼陷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部位,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该区白垩系的储层发育,构造形成期早于油气的形成期,通过万城断层使下第三系烃源层与白垩系优质储层相接,形成了白垩系新生古储的油气藏。万城断裂带白垩系次生油藏具备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家岔地区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圈闭类型、油气运移通道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认为安家岔地区不仅具有本区新沟咀组下段和沙市组上段油源,而且具有梅槐桥向斜新沟咀组下段和沙市组上段油源,同时发育了新沟咀组下段、沙市组上段两套储集层和多种圈闭类型,具备多源组合成藏条件,是今后寻找油气藏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陵凹陷白垩系油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条件和储集及盖层条件分析认为江陵凹陷白垩系具有较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万城断裂构造带、八岭山构造带与油源连通,储层发育,盖层优越,圈闭形成早于烃源岩主生烃和运移期,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为江陵凹陷白垩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江汉盆地白垩系油气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地区白垩系广泛分布于盆地周缘露头和盆地内,以红色砂泥岩为主,缺乏生烃潜力,但白垩系下伏古生代海相地层,上覆第三纪断陷层,为其油气聚集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条件,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并被最近的勘探证实。通过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油气藏的研究发现,该地区白垩系油气藏的油源来自邻近第三系烃源岩,由于白垩系储层与第三系烃源岩通过断层沟通、油气沿断层运移到白垩系形成新生古储油气藏。同时在沔阳凹陷还发现白垩系下伏古生代海相地层也具有生烃潜力,生成的油气运移至上覆白垩系形成古生新储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的越舟湖地区具有“圈闭叠置、多源充注、储层发育、封存箱复合”等油气成藏特点。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圈闭描述,越舟湖构造中、古生界构造呈镜像关联;应用白垩系原油与二叠系、三叠系原油特征对比以及原油与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系列特征对比,并结合油气纵向运移特征等方法分析认为。白垩系原油来自上覆下第三系、下伏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三叠统大冶组等多套烃源层;地质与地震相分析,提取了识别储层敏感属性,预测白垩系、石炭系储层优良;流体封存箱评价技术分析认为,中生界白垩系简单封存箱型油气成藏模式与上古生界叠置封存箱型油气成藏模式并存。因此,越舟湖地区具备中、上古生界油气立体勘探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陵凹陷白垩系油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条件和储集及盖层条件分析,认为江陵凹陷白垩系具有较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万城断裂构造带、八岭山构造带与油源连通,储层发育,盖层优越,圈闭形成早于烃源岩主生烃和运移期,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为江陵凹陷白垩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刘琼  何生 《石油实验地质》2007,29(5):466-471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源对比和流体势分析表明,北部地区的原油主要来自梅槐桥—牛头岗洼陷高成熟度烃源岩,南部地区的原油与本地的低成熟度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中部地区的原油则具有混源特征.该区的油气明显具有运移距离短、近源聚集的特点;其分布与聚集受到断层和圈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断层活动使上升盘储层与下降盘烃源岩对接,是新生古储型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的封闭性上部要优于下部,控制着油气富集的层位.圈闭类型以断鼻和断块为主,断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下降盘,而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上升盘.根据油气聚集特点和储集层位的差异,将本区的油气藏划分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和下生上储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新沟嘴组下段,梅槐桥—资福寺向斜是生油中心。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小、充满度低、环生油中心较集中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断层为主的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是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资源探明率仅为12.4%,探明程度很低,还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荆州背斜带南缘斜坡和梅槐桥洼陷内构造—岩性及岩性圈闭、万城断裂上盘白垩系及前白垩系古潜山、公安单斜带火山岩储层及生油洼陷中的页岩油是今后一段时间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9.
文、卫、濮构造结合部毗邻生油次洼,具有丰富的油源条件,区内低渗透储层比较发育、又与多套膏盐层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生、储、盖层组合关系,为油气聚集、保存奠定了基础。该区在沙一、沙三段共发育了发育四套盐,此外,还在沙二上亚段发育一套盐膏岩。每一套盐岩又有若干个盐岩韵律组成。与盐岩分布有关的油气藏有四种类型:砂体尖灭油气藏、岩性一断层油气藏、断层一岩性油气藏、断背斜油气藏。盐岩发育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作用是盐岩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是在各个方向上遮挡、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江汉盆地沔阳凹陷白垩系一下第三系的油气藏特征,总结了成藏模式。沔阳凹陷油藏类型以构造油藏为主,少量岩性油藏。新沟嘴组下段油气来源于自身的烃源岩,凹陷中北部以侧向排烃为主,潜江组沉积末期是其生排烃和油气运移的关键时刻,油气主要富集于距离成熟烃源体最近的鼻状隆起带内。白垩系为多源次生成藏,垂向排烃为主,油气主要富集于大断层上升盘的构造圈闭中。主要成藏模式有五种,自源一侧向排烃一封闭型是最有效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谢凤桥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的南部,油藏圈闭被万城断层分割为复Ⅰ断块和谢凤桥断鼻2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早期认为该油田由谢凤桥断鼻油藏和复Ⅰ断块油藏2个不同类型的独立油气藏组成。根据最新的开发信息和对油藏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两者具有统一油气藏的特征。谢凤桥油田膏盐岩层发育,具良好塑性特征的膏盐岩在万城断层两侧对接,形成统一的盖层,在垂向上对油藏进行了封堵。同时,对谢凤桥断鼻古近系新沟嘴组油藏和复Ⅰ断块白垩系渔洋组油藏的原油气相色谱分析以及试油、试采数据表明,复Ⅰ断块渔洋组油藏和谢凤桥断鼻新沟嘴组油藏在横向上是连通的,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属于同一个压力系统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万城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通过油藏解剖,指出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表现为源断双控、圈闭条件是基础、储层控制油气富集;同时分析了本区潜山成藏条件,指出潜山具有海相烃源和新下段供烃及内幕成藏的可能性;提出继续深化白垩系、加深钻探古潜山是下步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紧邻沙湾凹陷,成藏条件极为有利,勘探潜力巨大,但不同阶段油气混杂分布,不同区带成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通过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类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地震资料等研究,对红车断裂带的油气源、成藏期次、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红车断裂带原油可以划分为4类,主要来源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天然气可以划分为5类,来源于石炭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4套烃源岩。红车断裂带油气藏具有“两期原油充注、晚期干气侵入”的成藏特征,第一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成藏期,第二期为早-中白垩世成藏期,晚期成藏(干气侵入)发生在晚白垩世之后。红车断裂带油气藏受四大成藏因素控制:多套烃源岩为油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断裂与不整合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条件;断裂封闭性与构造演化差异控制了油气复杂分布;保存条件差导致研究区天然气难以大规模成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车断裂带北段、南段多源多期油气成藏模式。以该研究认识为指导,指出斜坡区和断裂带下盘以及南段深层是研究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江汉盆地西南缘万城断层的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城断层是江汉盆地的主要控洼断层,不仅控制梅槐桥洼陷的沉积特征,同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断层泥岩比率(SGR)等参数对万城断层的封闭性研究发现,万城断层的封闭性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纵向上以新沟嘴组上段为拐点,断层上部封闭性好,下部封闭性差或不封闭;横向上断层封闭性由南向北封堵性逐渐增强,同时从潜江组沉积以来断层封闭性在构造演化中没有明显的变化。由于梅槐桥洼陷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油洼陷,油气沿万城断层向上运移时,其封闭性对油气的运移方向存在明显的影响,控制着沿断层分布的断鼻构造的油气成藏,谢凤桥构造与丁家湖构造含油气的差异性就是封闭性非均质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烃源岩生烃史、油气运移史和成藏史分析 ,对川西白马庙地区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成藏进行研究。首先 ,采用有机相分析、埋藏史分析、TTI计算和生烃率法 ,建立了烃源岩生烃史 :上三叠统泥质岩和煤为烃源岩 ,侏罗纪末进入生油门限 ,早白垩至晚白垩世进入成熟期 ,晚白垩至今处于高成熟期 ,总生烃量为 115 0 6× 10 8m3 。其次 ,采用平衡浓度法计算天然气运移量为 2 6 46 .6× 10 8m3 ,且散失量小 ,分子扩散相运移对蓬莱镇组天然气成藏起决定性作用。然后 ,结合生排烃史分析 ,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确定关键时刻早第三纪。最后 ,通过分析蓬莱镇组天然气成藏的基本要素及其时空配置关系 ,建立了蓬莱镇组天然气的成藏模式 ,动态地再现了天然气成藏的地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孔店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孔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孔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特别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孔南地区孔店组油气具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构造型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即在构造高点断裂发育带形成逆牵引背斜、断鼻或断块油气藏;另一种为地层岩性型油气成藏模式,通常在斜坡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或在构造高点形成断块-岩性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条件,对于油田储量及产量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分析资福寺洼陷烃源岩分布特征,结合埋藏史分析烃源岩的成熟史与生烃演化史,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动态评价。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湖相-半深湖相区,近北西-南东向展布,向北东、南西两侧减薄,其中新沟咀组下段Ⅱ油组和沙市组上段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弥陀寺-资福寺一带,新沟咀组下段泥隔层和Ⅱ油组有机碳含量较高,达到1.0%。综合考虑烃源岩分布特征及生烃演化史,有利生烃层位以新沟咀组下段Ⅱ油组为主,有利生烃区位于资福寺洼陷带。  相似文献   

18.
下扬子句容地区中、古生界地层油气显示十分丰富.具有油气显示井数多。层位多。类型多的特点,并在容2、容3井三叠系获得工业油流。分析认为.该区油藏类型有逆冲推覆断裂带断片油藏、自垩系披覆层断块油藏和不整合面地层油藏等三种类型油藏.油源主要源自上古生界三叠系、二叠系烃源岩,成藏时间为晚自垩世。  相似文献   

19.
��۶����غ��������浥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呈“上张下压”结构的南鄱阳叠合盆地,K2—E含膏泥岩区域盖层构筑了晚期的整体封闭保存体系,以P1m、P2l、T3a 为主体的海相烃源岩具备晚期生烃潜力和油气运聚成藏条件,造就了海相烃源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并可细分出7个含油气保存单元。通过油气成藏因素系统解剖,认为存在古生古储、古生新储两种油气成藏类型,输导体系直接影响油气成藏,以小型—微小型油气藏为主,P2l砂岩、P2ch灰岩、T3a砂岩和白垩系底砾岩是油气主要赋存目的层系。江埠—二甲村、向塘—前坊含保存单元勘探前景较好(ⅡB),值得加快浅层海相烃源油气藏探索步伐,位于余干北—鸣山西的对冲前缘构造带是浅层油气藏的现实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