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研究在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动村村通电话工程由“以建为主”到“建用并举”的转变,指导已完成村村通电话的地区,有效利用农村通信基础设施,采取灵活有效措施,激励农村用户使用信息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2.
徐承亮  陈炜 《现代通信》2006,(1):99-101
我国在“十五”计划中确定了农村电信普遍服务目标,那就是95%以上行政村通电话。到2004年底,中国的村通电话率虽然达到了89.2%,但仍有8万个左右的行政村没通电话。我国近2年来电话用户加速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城镇用户。我国在加快电信改革的同时,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却不平衡,农村通信的步伐必须加快。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地区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通信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以及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强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伟大战略;本届政府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因此,积极、有效、合理地发展农村通信,以通信水平的提高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提高我国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广西通信技术》2006,(3):56-56
据悉,截至2006年7月31日,广西已有14353个行政村实现通电话,未通电话行政村仅剩16个,全区行政村村通率已达到99.89%,预计年内将实现“村村通”100%目标。2006年下半年,广西将继续加大农村通信投资建设力度。广西通信管理局要求区内各电信企业,加快进度,确保未通电话的16个行政村通上电话;对已通电话的农村,要采取措施,确保农民用得起、打得通。  相似文献   

5.
在“村村通电话工程总结会”上,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开通剩余2万多个未通村的电话,进一步提高电话普及率和信息化水平。在已通电话的行政村,增加农村电话用户数,并为农村地区提供上网条件,在有条件的乡村增设因特网信息点。通过农村通信建设,带动整个电信运营业和通信制造业的发展,优化农话结构,扩大网络容量,更新老旧系统。逐步增加话音之外的数据业务,扩大业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引导信息服务商开发丰富而实用的内容,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6.
4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举行了“行政村通电话、乡镇通宽带”工程总结表扬暨“自然村通电话、乡镇通宽带”工程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全省农村通信工作情况,交流了经验,表扬了“行政村通电话“和”乡镇通宽带”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农村通信各项任务,动员启动了全省“自然村通电话”和...  相似文献   

7.
政企分开以后,信息产业部一直致力于通过建立普遍服务基金的方式来推动村通电话,解决落后地区的通信问题。但由于制度建设滞后、职能交叉等多种因素,未能引起全社会关注。为了完成“十五”规划中农村通信普遍服务目标(即95%的农村通电话)。2004年1月16日,  相似文献   

8.
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信息产业部“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的启动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作为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之一的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建设,也必然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为了推进农村通信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为了扎实完成“十一五”信息产业农村发展目标,为了实施逐步向自然村通电话扩展战略,为了实现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达到理解、支持、尽责、合作的共识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电信管理局向大会报告"十一五"以来电信行业实施村通工程的总体情况。一、全面完成村通工程"十一五"目标任务,农村通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走具有中国特色农村通信发展之路,改变我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工信部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村通工程目标。电信全行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村村通电话工程为抓手,在行政村通电话、乡镇互联网接入,自然村通电话、信息下乡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为了深入推进四川农村通信建设,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制定出台了《关于2006年度四川省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省今年要完成1925个未通电话行政村的通信建设任务,使省内除三州外的各地区行政村村通率达到100%,全省村通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1.
石易  杜娟 《通信世界》2007,(25A):4-4
6月11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和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古伟中郑重宣布:广东省全面实现自然村通电话。算起来,广东实现全面自然村通电话的时间,距今年2月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开展2007年度村村通电话工程的通知》提出2007年度“将积极推进自然村的村通工程”任务,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胡晓女 《通信世界》2004,(32):14-15
我国未通电话的行政村尚有4万个左右,大部分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经济落后地区。农村通信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十几几年来,我国电信企业也想尽办法,先后采用了多种技术、设备以努力满足农村通信的需求,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高运营费用、低收入问题十分突出,加之用户居住分散,初期建设成本高、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1月18日,在成都市“村村通电话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市长葛红林向成都电信分公司颁发了“村村通电话工程重要贡献奖”奖牌。成都电信在2005年中,共为15万农户安装了智能农村电话,超目标计划200%;不仅解决了成都最后一个不通电话乡的通信问题,还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数字通信世界》2006,(3):49-49
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通信发展.配合国家“村通工程”的开展.落实“十一五”规划中“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目标。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将于2006年5月18~19日在北京香山饭店组织召开卫星通信在“村通工程”中的应用研讨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1月下旬,刚刚接受了四川省政府“集体一等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移动村村通电话工程突出贡献一等奖”嘉奖之后,四川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李华再次来到凉山州,对深入推进贫困山区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行调研。去年,四川移动累计解决了全省6210个村的通信问题, 使全省100%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而一年前,四川还只有78%的行政村通电话。让农民打得通电话并不是终  相似文献   

17.
1 村村通电话工程总体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结合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针对城乡通信发展不平衡、偏远农村信息闭塞的现状,信息产业部组织开展了以"村村通电话"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村通信发展举措:一是以全面实现行政村通电话为特点的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工程",二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程度为特点的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工程",三是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推广农村信息服务,四是立足自主创新、开发推广农村适用技术和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两化融合”战略指导思想对通信运营企业信息化转型的影响和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我国实施“两化融合”战略为通信运营企业信息化转型提供了广阔平台,是我国工业化转型和通信运营企业信息化转型的要求,指出了信息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两化融合”和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建设、个性化业务...  相似文献   

19.
行业新闻     
四川省深入推进农村通信建设年内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本刊讯为了深入推进四川农村通信建设,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制定出台了《关于2006年度四川省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省今年要完成1925个未通电话行政村的通信建设任务,使省内除三州外的各地区行政村村通率达到100%,全省村通率达 94%以上。  相似文献   

20.
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以下简称村通工程)是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部领导、各省管局领导、各电信运营企业领导齐聚革命圣地延安,通报“村通工程”取得的成绩,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表彰在村通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氽业,谋划今后农村通信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三农”政策的一件实事,是努力推动农村通信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