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建筑》2014,(2):146-149
袁培煌 《新建筑》走过了30年,这30年也是我国建筑事业发展兴盛的30年。由朱九思老校长批准创办《新建筑》之后,在陶德坚、布正伟先生的主持下,黄康宇社长的指导下,《新建筑》得以成长壮大。近些年来,在社长李保峰的全面支持和执行主编李晓峰的主持下,以及汪原、谭刚毅老师的协助下,《新建筑》已成为当今公认具有学术深度、特色鲜明的杂志。《新建筑》成长中的艰辛,  相似文献   

2.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3.
李晓峰 《新建筑》2014,(2):144-145
30年前,中国中部,一个新的建筑学专业在武昌喻家山下诞生,它就是华中工学院建筑学系.30年前,也是在这个充满生机的绿色校园,一份令人耳目一新的专业期刊横空出世,它叫《新建筑》.如果说这个新办的建筑学专业是当年建筑教育界于华中地区升起的一颗新星,那么这本专业杂志,正是中部地区透射着建筑学术光芒的一扇敞亮的窗口.那些年,透过《新建筑》,建筑学人领略到国际国内建筑界的学术思想动态;透过《新建筑》,建筑学界看到了一个难得的思想交流或交锋的平台;甚至,透过《新建筑》,业内方知华中地区还有个欣欣向荣的建筑学专业.1983年秋天推出《新建筑》创刊号,以刚刚落成而备受关注的贝聿铭先生的作品——香山饭店为封面,已然彰显了《新建筑》办刊的宗旨——探寻中国建筑创新之路(图1).  相似文献   

4.
走向新建筑     
<正>走向新建筑——这五字标题,在建筑学界人尽皆知,皆因柯布西耶那本影响极大的著作《走向新建筑》。至2013年秋,此书出版90周年之际,《新建筑》杂志在武汉组织了创刊30年纪念会暨"走向新建筑"学术论坛。《新建筑》杂志以此为旗帜设坛开讲,不仅因其与"新建筑"之名的契合,更是希望引发对于近一个世纪以来建筑之"新"路的关注,既有对现代建筑史的回眸,也有对新建筑未来走向的前瞻。还记得1987年,其时恰逢勒·柯布西耶百年诞辰,《新建筑》杂志社首次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论坛。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二元对立意识形态尚存的背景下,纪念一位西方建筑大师无疑具有突破性意义。那次论坛聚集了中外一批年富力强的建筑学者和一线建筑师,如戴复东、罗小未、陈志华、邹德侬、黄康宇、黄兰谷、布正伟、向欣然、项秉仁等  相似文献   

5.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7):I001-I002
来自台湾的徐祥文先生既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又是《美化家庭》等权威杂志的顾问,流行趋势专栏作家,对于建筑设计风格走向的把握有着足够的自信。所以,当他和我们谈起以新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的欧洲新古典主义的发展脉络时,自然从容不迫,滔滔不绝,建筑设计潮流的脉动与艺术风格的走向就在他的讲解中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6.
阿卡·汗建筑奖,是近年来国际建筑学术领域一项发展中的引人注目的活动。该建筑奖的宗旨、内容、活动情况等,美国《建筑纪录》、英国《建筑评论》和日本《新建筑》等杂志已经陆续作了一些报导。今年十月,阿卡·汗建筑奖以“在变化中的乡村建设”为主题,将在中国召开第六次学术讨论会。为此讨论会的特别顾问张清嶽教授,阿卡·汗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哈桑·育丁先生和阿卡·汗建筑奖召集人塞德·朱菲卡先生,曾专程访华进行筹备。我曾根据国外杂志的文章及阿卡·汗建筑奖办公室提供的材料,对该建筑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筑》2004,(1):6-9
公元二零零四年十月金秋,《城市建筑》杂志诞生了!在新世纪异彩纷呈的建筑领域,她像一缕清风,带着蓬勃的生机,吹入学术园地,她像一朵浪花,携着涌动的激情,汇入建筑热潮,她更像一个步的孩童,满怀着希望和憧憬,勇敢而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从此中国建筑领域又多了一个学术园地,一块交流平台,一扇对外窗口。今天,在《城市建筑》创刊的日子里,我们编辑部对创刊的三位代表人物进行了采访,一个新希望,新起点,新目标明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8.
《建筑师》2007,(4):F0003-F0003
2006年以来《建筑师》杂志社在秉承原有办刊宗旨的前提下相继推出四期附刊,受到市场的良好反馈,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师》杂志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更加关注建筑创作的研究与实践,《建筑师》杂志将于2007年成立"《建筑师》杂志理事会",诚挚邀请各建筑设计院、事务所、建筑院校以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您可以对《建筑师》杂志的改进提出您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叠翠流金,天高云淡。9月20日,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CSADI)、《华中建筑》杂志(HA)联合主办的"现在与未来——新一代铁路交通枢纽设计高峰论坛"在武汉盛大举行。论坛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特别支持,并受到国内建筑学术媒体《新建筑》、《建筑技艺》、《华建筑》、《城市建筑》、《云南建筑》给予的深度关注。国内知名建筑领域专家及相关学者等  相似文献   

10.
《南方建筑》2011,(2):93-93
第九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研讨会初步定于2011年11月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传统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福州大学、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由《南方建筑》、《新建筑》、  相似文献   

11.
国家标准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自2009年2月1日起实施.为配合GB/T5031-2008(以下简称新标准)的颁布实施,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丰办的塔式起重机新标准宜贯会下3月28日~30 日在河北廊坊举办.宜贯会由建筑机械化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月25日,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后殿召开了庆祝《古建园林技术》创刊五周年编委扩大会。编委会主任庞树又同志主持并致开幕词,翟修文同志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各界代表充分肯定了杂志创刊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专家们祝贺的同时提出了宝贵意见。宣布了新一届编委会。罗哲文同志主持召开了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一直在低谷徘徊,代理商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以新机销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企业,都切实地感受到了市场急剧变奏带来的严峻考验。告别销量为王的时代,代理商应该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市场脉搏?代理商的盈利模式究竟是什么?向工程机械后市场转型能否解决代理商持续发展的难题?代理商群体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本刊曾在1999年第3期和第4期刊登了本文作者的文章《压力型锚索与荷载分散型锚索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和《锚索类型的分析》,现应部分读者要求,经作者重新整理、充实了相关内容,对经工程应用验证后的各种锚索结构进行了分析、阐述。本刊将分两次刊登本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王巍 《建筑创作》2014,(4):238-247
本文选自2011年第七期出版的新伦敦季刊杂志,原文为英文,经授权翻译为中英双语介绍给中国读者。泰特美术馆有了一个新邻居,坐落在萨瑟克区的一个住区,即房地产商本土和格罗夫纳的“NEO河畔公寓”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丁晓莉 《时代建筑》2013,(5):158-161
文章报道了《时代建筑》杂志主办的“社区营造与社区商业的魅力”论坛。该论坛通过开放的社区营造、新区邻里中心的建立,以及城市化进程中老城区的发展方向这三大板块的主题演讲来聚焦社区商业,解析其在当代社区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热情支持下,《古建园林技术》杂志顺利地渡过了第五个年头。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距离大家所期望的目标还差得很远。近期杂志专栏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拟出十七个栏目,欢迎各界读者、爱好者、专业有识之士为各栏目提供高质量的稿件。  相似文献   

18.
张炯 《新建筑》2005,(1):94-95
在分析美国工程索引EI和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基础上,研究了美国EI对中国建筑学期刊的检索状况。目前只有两种中国建筑学期刊入录EI。《新建筑》入录EI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表明该种建筑学核心期刊已经具备了国际性影响。同时提供了2003年度EI收录《新建筑》的27篇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主办,于1981年创立的《建筑机械》杂志,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杂志以科技论文和行业热点、市场情报分析文章为主,记录着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为建设施工和工程机械行业构筑了市场、技术和产品信息交流的平台,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法、新思维的研究和应用铺设了道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业界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20.
金磊 《建筑创作》2007,100(10):163-174
2007年10月是《建筑包作》杂志创刊18周年且出刊第100期,站在百期杂志面前很兴奋,因为不仅纪念,还有远行都需要近距离地重温走过的历史,寻找鲜活的记忆及办刊规律.18年,100期,媒体人的责任与激情同在;18年,100期不仅记录着刊物自身在与国内外专业期刊发展中的个性化成长,也留下了一个个属于本刊原创文化活动的“大事件“;18年,100期更象征着一个蓬勃向上,自由创作的时代,用刊物展示着共和国建筑设计作品及青年建筑师不平的理性之路.本文的写作还探讨了用传播学原理创立建筑传播学的思路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