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建筑意"的阐释与表达--兼谈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在中国意境美学基础上,解释了梁思成生生的“建筑意”概念,并对诺伯.舒茨的“场所意境”的提法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提出了“建筑意”表达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2.
3.
叶廷芳先生肯定中国人创造的文明先进、文化灿烂,但从明代中期开始衰落。他以为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心态。他从对历史之误读,而采纳了自“五四”以来的流行说法,把中国之衰落归咎于中国文化本身,忽视了清朝入关之承袭绝对皇权专制而实施300年民族压迫,置中国命运于万劫不复之地。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中国建筑在明代已露头的文艺复兴也被中断。叶先生正文从七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反思并提出本于良好愿望的建议,由于立论基点之欠正确,几乎全盘不得要领。笔者主张:中国建筑传统必须继承,保护遗产必须具有继承传统的积极目标,更须放眼世界,通过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补课,达到整合东西方建筑文化成为世界体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建筑都被看作为艺术。然而,建筑和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呢?该文通过对艺术与建筑的本质及特征的分析探讨,并比较其不同差异,论述了建筑有艺术的特征但不是艺术,把建筑视为艺术是不够严谨的。同时文章也对建筑的审美特征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8.
由本刊与上海市建筑学会共同举办的“建筑的文化与技术”优秀论文竞赛活动自开展以来共收到应征论文156篇,其中获奖论文30篇。本刊将依获奖名次前后,择优刊登部分优秀论文。但必须说明的是,获奖论文并不是完好无缺的,而落选论文也不见得没有可取之处。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会有所长进。也正基于这种的认识,编辑部计划除在本刊各期发表部分获奖论文外,还将在应征论文中另选30篇,即共60篇论文汇编出版《建筑的文化与技术》一书,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10.
该文试图在神话学的渊源上,研究"山"的意象在原始神话中的重大意义,神秘山是原始文化的神话之都,众神的居所.山岳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联系,是世俗通向天界的通天塔的自然语符,人类重大建筑艺术的创造实践说明,"山"的意象是代表人类社会精神中心的宗教宫殿建筑的基本艺术原型. 相似文献
12.
艺术界的无定形运动毫无疑问的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他们尝试尝试打破传统的画图法则,寻求新的艺术表现。这些不定形的艺术创作不可避免的在建筑界产生了影响。建筑学的不定形就本身而言唤起的并不是形式的解体,而更多的是形式观念的解体。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建筑师和艺术家在观念上相互影响和实践上彼此越界,建筑与艺术的学科边界变得不那么清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和艺术的操作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艺术中的去物质化是对成见的质疑,在“思想高于物质”的名义下忽略建筑实实在在的物质性,亦会影响概念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最高境界的建筑实现角度,阐述玻璃建筑的品质追求。依据准则,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品质是玻璃建筑最高境界实现的基本条件,也是提升玻璃建筑文化个性的关键。因此,以确立最高境界的玻璃建筑品质追求为原则,敦促广大建筑师在建筑实践过程中,对“表现的艺术”的建筑问题给予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当前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主线研究藏传佛教建筑的新思路.以蒙古早期俺答汗建造的寺院为例,从供施关系中的"供"(蒙古族贵族)和"施"(藏传佛教僧侣)两个方面讨论了蒙古寺院建筑的模因性,力图为当前的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7.
“空白”存在于建筑作品中,表现在作品的功能、实体、空间以及审美时序等各个层面。该文通过解析空白艺术形成的内在因素,明确建筑作品中存在着表现为形象空白和意义空白的艺术空白,从建筑作品的功能的未确定、实体界面的虚空、空间效果的虚化以及审美时序的中断4个方面来分析空白艺术在建筑作品中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揭示了建筑作品中空白的存在与建筑意境生成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建筑创作应重视空白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建构建筑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19.
20.
罗劲199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同年分配到机械部第八设计研究隰(现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工作,20年期间,一直从事建筑专业设计工作,现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