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在渝东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下,这里的土家族民居发展积淀出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色。着重从渝东南土家族民居的用材与构件形式、屋架形制与屋面形态、建筑装饰艺术三个方面入手,对土家族民居的建造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土家族传统民居通风屋顶热工性能并对其进行量化,选取渝东南典型土家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晴天对室内外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实测数据分析屋顶隔热特性并计算其当量热工参数.结果表明,土家族传统民居通风屋顶构造独特,且有效利用了山地脊谷风,既提高了其日间隔热能力,又有利于民居夜间通风降温.依据实测数据计算其当量热惰性指...  相似文献   

3.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闽西客家民居基本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闽西客家民居实例分析入手,以其文化为依托,研究闽西客家民居以“中庭型”四合两堂为原型,逐渐演化成“九厅十八井”堂屋式建筑的过程,并分析空间构图中心及其在构造上的独特做法,揭示其独特的建筑地域文化特征: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的一脉相承,及与自然环境、风水观念的协调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聚居的渝东南地区是山脉围合的山地生态单元及水系交汇的地缘空间,在地脉的沉积影响与风土的传播交融中,民居院落在组合结构、空间形制、内部场域呈现多元表征。民居院落的类型演化与地理空间呈现相关性,表现为以地理区系及移民路径为内核的演化趋势,反映了土家族民居院落的地域性与风土性。本文以宏观到微观、物质到精神的多维度视角梳理土家族传统民居院落类型,研究其生成演化的内在机制以建构“形制-文化”逻辑,为当下土家族民居多样性的识别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晨 《居业》2021,(10):94-95,98
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形制特点的梳理,展现出关中民居独特的形制特征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旨在加强人们对关中民居的保护意识,并提出从对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进行保护及对原住民保护意识加以提升两方面并进,让独具特色的关中传统民居保留更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聚居的渝东南地区是山脉围合的山地生态单元及水系交汇的地缘空间,在地脉的沉积影响与风土的传播交融中,民居院落在组合结构、空间形制、内部场域呈现多元表征。民居院落的类型演化与地理空间呈现相关性,表现为以地理区系及移民路径为内核的演化趋势,反映了土家族民居院落的地域性与风土性。本文以宏观到微观、物质到精神的多维度视角梳理土家族传统民居院落类型,研究其生成演化的内在机制以建构“形制 - 文化”逻辑,为当下土家族民居多样性的识别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黔渝地区土家族与苗族民居属于干栏式民居,本文从建筑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建筑装饰及细部特征出发对苗居、土家民居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它们的异同性,从而深入了解黔渝传统坡地民居,为现代山地城市建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唐坚 《南方建筑》1998,(2):86-8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正由“中心”走向“边缘”。湘西土家族民居调研是中国湖南大学建筑系与日本鹿儿岛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对湖南境内“边缘”建筑联合考察系列课题之一。本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对湘西土家族民居的聚落组织和建筑单体及结构、构件分别进行论述,并将其整体所反映出的脉特征置于华夏亚化体系中考察探讨其深层化渊源。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民居的特质与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陆琦 《华中建筑》1996,14(4):63-68
文章着重分析了土家族发展的历史,民俗及其民居的类型特点;提出了其形成因素主要有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源流和人文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鄂东南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乾  李晓峰 《新建筑》2006,(1):26-30
中国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深入地研究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发掘其中有价值的策略和技术,对当今的生态建筑设计很有帮助。通过对湖北省阳新县玉堍村传统民居的热舒适性实验和分析研究,发掘鄂东南传统民居解决夏季热舒适性的关键方法和技术,探索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根源,揭示了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不同于现代生态建筑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徐可 《重庆建筑》2009,(3):48-52
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一些传统民居在使用功能上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但其包含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本文对渝东南土家传统民居进行了研究,作者多次随课题组深入渝东南地区,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传统民居在适应山地环境、灰空间的处理以及建筑表情等方面作了详尽的挖掘和分析,并运用分析成果,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全峰梅 《中外建筑》2010,(11):81-87
东南亚民居建筑是世界建筑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东南亚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东南亚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和社会历史的主要见证。文章试图引入生物学的研究理念,寻找东南亚民居建筑的传统基因,总结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形态,以期对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孙雁  李欣蔚 《室内设计》2016,(2):96-101
渝东南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气候湿 热的武陵山区,当地土家族的聚落在选址 布局、空间形态中反映出利用自然通风进行 除湿、降温的技术策略。本文以典型的渝东 南土家民居聚落——黔江后坝乡为例,利用 Ecotect与CFD软件进行通风模拟研究,分 析其利用自然通风进行除湿、降温的技术 经验,提出有利于组织通风的典型聚落空 间形态,以及其中典型单体——“吊脚楼” 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与环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居强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尤为重视四周山水的形态.建造者多以风水理论为依托,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传统艺术中“意象”的概念和规则,创造出优美的居住环境和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碉楼建筑作为防御建筑,除了其在建筑上的学术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重庆地区现存的碉楼基本都是清末民初修建的。该文通过收集、考察重庆地区这一时期的碉楼建筑,从"碉楼的特征与类型"的角度对重庆碉楼建筑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根据砌筑的建筑材料把重庆碉楼分为石砌碉楼和夯土碉楼;又根据功能及使用特点将重庆碉楼分为防御型单碉、寨碉、庄园型碉楼、宗祠型碉楼、一般民居型碉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