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凯 《新建筑》2008,(3):62-65
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媒体对于库哈斯的三篇典型批评文章,对其批评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国内建筑批评模式的变化,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国内建筑批评言论的宏观变化。这种批评文本分析的尝试,也是对建筑思想宏观演变研究的微观方法运用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
张旭 《山西建筑》2010,36(3):51-52
对西方自20世纪以来诸多批评理论及其对建筑思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的现实问题,反思该如何借鉴西方的理论,以此更好的进行文本阅读、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华珺 《新建筑》2012,(2):151-153
"元语言"是20世纪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来一个重要的概念,把元语言和对象语言这对范畴纳入建筑批评的研究视野,可以更好地区分建筑批评中概念的结构与层次,避免将不同层面的价值理念相混淆。通过对元语言不同层次的分析,建立建筑批评的三个研究层次及其相应的元语言,即建筑语形元语言、建筑语义元语言和建筑语用元语言,而不同层次间批评元语言的交流与对话,也会丰富建筑批评话语自身。  相似文献   

4.
建筑批评学     
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批评的学科 ,也就是元批评 ,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批评是对建筑以及建筑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与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使用建筑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 ,对建筑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 ,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 ,建筑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为了建筑和人类自身的进步 ,建筑批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批评是对建筑、建筑所…  相似文献   

5.
曾引  魏琰琰 《建筑师》2011,(6):46-51
艺术史学家威特克沃出版于1949年的文艺复兴研究专著《人文主义时期的建筑法则》是一本对当代建筑批评与实践影响重大的著作。本文将分析威特克沃在该书中所发展出来的建筑研究方法.探讨其如何被吸纳进当代建筑批评及实践.如何奠定了当代建筑形式理论的基础,以及如何被其后辈所发展.而成为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的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批评三位一体,是建筑设计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三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建筑批评学发展是处于弱势的地位,并且影响到了建筑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本土建筑批评体系的研究,指出其中不足,进而总结出建立本土化建筑批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艺术设计、电影、摄影和诗歌构成了艺术体系的核心,在形象表达和图像作用的类比方面,当代建筑与艺术具有共性,建筑是社会、城市空间和场所的艺术。建筑批评与艺术批评在意识形态批评、价值批评、符号批评及方法论上具有相似性,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具有同一性。由于建筑与艺术领域的扩展,建筑与诸多艺术领域的融合导致建筑批评必须从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汲取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整20世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西方化”的基础之上,那么中国建筑的理论和批评话语实际上也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建筑理论的话语体系之下。事实上,不同文化和社会语境下对建筑的风格.时期的界定和划分很难在另一个语境中成立。我们可以注意到所谓现代——后现代——新现代的范式在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20世纪哲学经历了从科学主义到人文主义的转向,而西方建筑批评范式也由语言学批评转向话语学批评.提出语言学批评方法重视研究对象的共性,排除其特殊性,强调确定性研究;话语学批评采用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对话批评方法,提供的是一个有多种对话形成的话语语境.而不再是某些确定的观点和结论,批评的意义便是由多个批评话语组成的复合意义,是一种多元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意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分别构成了语言学批评和话语学批评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社会生活形态的空间语言。它所反映的空间语意同产生它的时代.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社会审美取向以及世界观等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建筑就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和形象表达。随着城市中的建筑越来越深刻地介入社会、影响人的生活,现代建筑学科就必须对其所面对的城市.社会和具体使用者负担起重要的责任。无疑,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批评,对建设水准.建筑水平、产品品质.环境效果,以及职业道德的培育和社会引导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评判和剖析,同时也达到建构与提升建筑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