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断发展的上光干燥技术在印刷品表面涂(或喷、印)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固化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种薄而匀的透明光亮层,起到增强载体表面平滑度、保护印刷图文的精饰加工功能的上光工艺,己做为印后精加工  相似文献   

2.
一、不断发展的上光干燥技术在印刷品表面涂(或喷)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过流平、干燥、压光和固化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种薄而匀的透明光亮层。该层起到了增强载体表面的平滑度和保护印刷图文的作用。这种工艺叫做上光工艺,现在已成为印后精加工的重要手段,在外贸出口产品包装加工上获得很大成效。在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的技术创新中,印后加工只有运用高新技术,才能完成印刷技术的整体革命。随着上光技术的不断普及,上光涂料和机械的研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印刷、包装、化工、机械等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上光涂料…  相似文献   

3.
上光是对印刷品表面装饰的一种工艺,可以起美化和保护印刷品的作用。目前国内流行的印刷品表面上光工艺主要有三种(均属于涂料上光)即:紫外线固化上光剂上光,溶剂性上光剂上光,水性上光剂上光。下面主要谈一下水性上光工艺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影响UV上光质量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或喷、印)上一层无色透明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固化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种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起到增强载体表面平滑度、保护印刷图文作用的表面精饰加工工艺的作用。目前,上光工艺已成为印后精加工的重要手段,在包装装潢、画册、大幅装饰、装饰画等印刷品的表面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光后必须马上进行烘干。单张纸胶印机根据印刷品需要。常采用水性上光、UV上光和UV油墨印刷,并且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而随时变更。其相对应的干燥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使用油性油墨+水性光油时,采用IR(红外线)或热风干燥:使用UV油墨+UV光油时,采用UV干燥(固化)。具体选用,应按上光油和产品的用途而定。  相似文献   

6.
葛海英 《印刷技术》2010,(16):31-32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整饰工艺,UV上光工艺已成为实现纸盒增值的重要手段。所谓UV上光,是指通过特定的上光设备在纸张表面涂布一层UV光油,固化后印品表面便能达到一定的光泽度。传统上光设备大多为满版上光设备,即只能对整个印品表面进行上光,  相似文献   

7.
在纸凹印设备中,卷筒纸和单张纸凹印机各有自己的特点,行业内对此都有很好的认识。有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近两三年来,单张纸凹印机迅猛发展并受到业界的欢迎,其功能齐全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先来看一看单张纸凹印机能做多少事情。在难印刷的承印物上印刷大色块实地,比如金卡纸、银卡纸、玻璃卡、PVC片、铝皮等,这得益于机器配有长烘道和充分的干燥装置。全能的上光功能,能进行溶剂型、水性、UV上光,既可全面上光也可局部上光,热风,红外干燥和UV固化系统能使上光层充分干燥或固化,且能做细小的图文。凹印的墨层厚度远远大于胶印的墨层厚度,凹版滚筒网穴的容墨量大,使金墨、银墨、珠光油墨的印刷效果得  相似文献   

8.
陆斌 《印刷杂志》2014,(2):50-52
<正>一、传统逆向印刷工艺原理及优缺点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逆向印刷工艺主要采用UV印刷加UV上光油。其油墨组合有两部分,一种为印刷机组用的UV逆向油墨(下称UV底油),在紫外灯固化干燥后呈现亚光效果;一种为上光单元使用的UV逆向光油(下称UV面油),在紫外灯固化干燥后呈现亮光效果。逆向印刷效果的主要原理是,利用UV底油与UV面油两种不同张力的材料之间互相排斥后形成效果。在工艺组合时,印张上需要亮光的部分没有UV底  相似文献   

9.
上光工艺即指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一层无色透明涂料,经流平、固化后,在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数字印刷品上光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书刊、画册、相册、图片、广告、挂历、装饰等业务中。上光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覆膜成本高、费时、成品率低、易脱落、不环保等问题,成为当下推崇的印刷品整饰加工方法。经上光后的数  相似文献   

10.
上光是在印品表面涂、喷、印上一层无色透明的上光油,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品表面形成一层薄且均匀的透明光亮层的方法。与覆膜工艺相比,上光工艺的成本更低廉,简便。  相似文献   

11.
韩建春  闫莉丽  陈成 《肉类研究》2007,(11):36-38,30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虹鳟鱼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对加工时间的控制来观察对肉的嫩度及感观的影响。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产品感观评分增加,但是当腌制时间继续延长,感观评分急剧下降,一般在40~60min为益。干燥时间对鱼肉嫩度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鱼肉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肉嫩度值增加;干燥100~140min对于产品的感观评价较好。最后确定出烘干时间对于产品的嫩度和感观评价影响最明显,腌制时间次之,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即腌制50min,干燥120min,熟制90min,烟熏液浓度0.1%.  相似文献   

12.
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调制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的调制工艺 ,提高白肋烟质量 ,1999- 2 0 0 1年在湖北恩施地区进行了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白肋烟的调制过程划分为变黄、变褐和干筋 3个时期 ,1天中要求晾房内平均相对湿度变黄期为 70 %~ 80 %、变褐期为 6 5 %~ 75 %、干筋期为 5 0 %~5 5 % ;②烟株失水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 ,变黄期烟株失水量占总失水量的 6 0 %~ 6 5 % ,变褐期为2 0 %左右 ,干筋期为 2 0 %以下 ;③调制过程中烟叶总氮含量变化不大 ,烟碱含量有一定变幅 ,还原糖在调制前期急剧下降 ,后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松紧带的防污快干整理工艺和性能.用含氟整理剂AB对松紧带进行防污快干整理,根据整理前后松紧带的防污快干性、拉伸性能等因素的变化确定整理剂质量浓度、预烘温度和时间、焙烘温度和时间.结果显示,防污快干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整理剂AB质量浓度40 g/L,烘干温度及时间100℃×3 min,焙烘温度及时间160℃×1.5 min,整理后松紧带的防污快干性能显著提高,拉伸性能变化甚微.  相似文献   

14.
腌制鹅火腿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腌制鹅火腿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针对腌制和干制两个环节进行试验设计,确定腌制与干制环节的最佳工艺参数,腌制采用混合腌制法,腌制时间是9天;干制采用间歇式干燥方式,采用55℃-室温-45℃-室温-55℃-室温&16h-8h-16h-8h-16h-8h的组合方式进行干燥,并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采用此工艺生产的鹅火腿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微波干燥的原理和主要特点,研究了利用微波干燥亚麻纱管的工艺,探讨了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对亚麻纱管脱水率的影响,考察了工业微波干燥机的干燥能力,并将实验结果与传统烘房干燥后亚麻纱的色差和断裂强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燥方式对单丛茶抗氧化能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潮汕白叶单丛品种为原料,采用不同季节和不同干燥方式加工的成茶,研究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主要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实验结果表明,炭焙精制是最好的干燥方式,二春炭焙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瓦楞纸板生产线上内吸式举机面的结构,对动力变速、预热辊、瓦楞辊、压力辊、涂胶、内吸附、蒸汽加热等机构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作了详细分析,介绍了设备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抗紫外线泡沫整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阳  张健飞 《印染》2012,38(1):32-34
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研究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发泡机进气量、发泡机车速等因素对整理后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白度和透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整理的织物白度和透气性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越温和的焙烘条件,整理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好;发泡机进气量越小,织物的抗紫外性能越好;发泡机车速加快,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变差。优化的泡沫整理焙烘条件为140℃,2 min。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目前烤鳗市场产品单一的现状,丰富鳗鱼加工品种,该文以美洲鳗鲡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烘干时间、烤制温度、烤制时间、腌制时间)和调味料配方的正交试验,研究一种部分脱水的调味烤鳗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调味烤鳗适宜的工艺条件是鳗鱼切段后,经过盐2%、糖2%、味精0.5%、五香粉4%、料液比1∶2(g/mL),4℃下腌制1 h,45℃烘干0.5 h,然后在170℃烤制8 min。按此工艺加工的调味烤鳗感官质量好,加工工艺简单,工艺稳定,过氧化值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为烤鳗实际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导热油循环供热系统中注入式系统流程与抽吸式系统流程的组成和特点,分析了导热油液相供热系统与气相供热系统的构造及操作方式,列出了使用不同燃料与不同热源供热方式的热定型机和焙烘机的能耗成本,给出了液相供热系统中单台热定型机和多台热定型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印染行业中采用导热油液相集中供热方式的热定型机内导热油的温度控制及循环系统阻力降,总结了气相供热系统自然循环方式和强制循环方式的构成和关键技术,研究了导热油敞开式循环系统与封闭式循环系统的构成及技术要求,讨论了导热油循环供热系统中导热油输出温度的稳定性,并采用智能化控制自动调节导热油流量,从而缩小热定型机与焙烘机烘房内的瞬时温差和各点位置温差,并保证烘房内温度变化为±1℃,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染色布的前后色差和左中右色差,并可提高印染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