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0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一项高效、简便、无损的分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食品质量监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NIRS可以有效实现对食品进行组分含量测定、产品分类、掺伪检测等。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利用NIRS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一些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小麦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制作各种面类食品的初级原料。小麦品质检测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有重要影响,是小麦生产和小麦籽粒加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小麦品质检测,相比其他检测方式,近红外光谱检测具有快速、无损、精确的特点,符合现代加工产业和科研单位对小麦籽粒的储存,品质测定和加工的需求。文章主要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小麦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检测小麦品质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无损化小麦籽粒品质检测和优化近红外检测粮食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食品微生物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等因素产生变化,幵且检测周期长,导致关系食品质量安全的微生物检测数据不能相对真实地反映食品微生物情况。近些年,近红外检测技术因其高效、无损、快捷特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综述了近红外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检测过程,以及食品中产毒真菌、食源性致病菌和食品腐败菌等检测斱面的应用,以期为近红外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促迚食品微生物检测采用近红外迚行在线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水产品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深受人们喜爱。由于其组织结构脆弱, 且含有丰富的内源酶和嗜冷细菌, 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随着水产品贸易的日益全球化, 水产品品质现已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水产品检测方法具有主观性、侵入性、耗时性, 已不能满足水产品市场的需求, 如何快速、客观地评价水产品品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检测,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新鲜度评价、质量评估、重金属含量检测、品种鉴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检测中的不足之处及发展前景, 以期为水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等多个学科的成果,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快速、无损、准确和环保的优势。本文概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和优势,探讨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检测、掺假鉴别、产地溯源和水果品质检测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君  刘蓉 《食品工业科技》2016,(07):374-380
近些年,食品安全事故有增多趋势,而在众多针对食品掺假的检测技术中,近红外光谱技术因其快速、方便等优点而受到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红外技术在牛奶、蜂蜜和食用油等液态食品掺假检测研究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如今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梨果实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梨果实容易发生果肉褐变,即使外观完好,也有可能内部发生劣变。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以其快速、无损、多组分同时测定等优势,近年来在梨果实无损检测应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介绍了NIRS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应用NIRS无损检测技术在梨糖度、酸度、硬度等内部品质、褐变和损伤等内部缺陷方面及便携式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伪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燕  王锡昌  刘源  陆烨 《食品科学》2011,32(1):265-269
近年来,我国食品掺伪现象严重。目前一些常用的食品掺伪检测方法费时费力,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无损、在线的食品掺伪检测。本文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牛奶、蜂蜜、饮料等液态食品和肉制品、奶粉、茶叶、小麦粉等固态食品掺伪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掺伪检测中的局限性以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光谱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越发关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市场初见扩大和成熟,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更为准确、广泛、快速。光谱检测技术以无损高效的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逐渐增多,其中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荧光光谱检测技术以及太赫兹波谱检测技术尤为突出。因为产生原理和特性的不同,以上几种光谱检测技术在不同的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不同的应用,且适用范围受穿透性、准确度、检测速度、对有机物的分辨能力等性能影响。本文阐述了以上几种光谱检测技术的产生原理和特点,对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光谱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检测方面的一些应用。作为一种简单、快速、高效、无损、绿色化的检测手段,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原料的真伪、有效成分、有毒成分的检测及工业在线监控中有着独有的优势,因而在食品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欣欣  李跑  余梅  蒋立文  刘霞  单杨 《食品科学》2022,43(1):260-268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中国是柑橘生产和销售大国.现阶段我国柑橘产业存在各环节分离、加工技术粗糙、采后品质分级落后等问题,导致我国柑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柑橘产品进行检测与分级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柑橘品质检测手段如肉眼识别法、图像识别法、化学滴定法等存在费时费力、精度不高等缺陷,且化学滴定法等对样品具...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快速、准确地检测猕猴桃果品品质至关重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具有分析快速高效、方便准确、非破坏性、无污染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已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分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水果分级、加工和品质评判。该文概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猕猴桃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度、损伤和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猕猴桃品质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是一种根据被检测物质的光谱信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构建被测物质某种属性值和光谱信息之间最优预测模型的一种间接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和基础测试技术于一体,通过选择合适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将样品光谱信息和指标参考值相关联,构建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数学模型预测未知样品参考值,具有无损、快捷和环保等特点。相比传统理化及生物方法反复试验且破坏原料获取数据,近红外光谱信息更容易获取、信息量更丰富、数据计算速度更快,在猪肉质量的分析检测方面获得广泛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2010年至今近红外光谱用于研究猪肉的物理属性、化学组成、新鲜度预测和肉品掺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为研发肉品无损分析检测设备提供相关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深州蜜桃”果实内部品质的方法,该研究中采用SACMI近红外分析仪以漫反射方式对采收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硬度、pH进行了无损检测,并与传统参考方法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剔除异常值后,SSC无损检测预测值与传统参考方法实测值的两组数据相关性(R2=0.79,p<0.01,SEP=0.47)优于硬度(R2=0.47,p<0.01,SEP=2.01)及pH(R2=0.40,p<0.01,SEP=0.14);SSC模型(RPD=2.15,RMSEP=0.79%,RSD=6.2%)预测性能较高,可满足于快速检测,pH模型(RPD=1.29,RMSEP=0.16,RSD=3.1%)、硬度模型(RPD=1.37,RMSEP=2.37 kg/cm2,RSD=39.4%)预测性能较低。研究表明:采用近红外分析仪检测“深州蜜桃”果实SSC是可行的,可为果实内部品质的评价提供了实时、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进而为其智能分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Food product safety is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Most of the food safety analytical and detection methods are expensive, labor int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A safe, rapid, reliable, and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is needed to assure consumers that food products are safe to consume. Terahertz (THz) radiation, which has properties of both microwave and infrared, can penetrate and interact with many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Owing to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sources and detectors, THz spectroscopic imaging has transitioned from a laboratory‐scale technique into a versatile imaging tool with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z imaging has been shown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n emerging nondestructive tool for food inspection. THz spectroscopy provid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food samples. The main applications of THz in food industries include detection of moisture, foreign bodies,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ther applications of THz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include detection of harmful compounds, antibiotics, and microorganisms. THz spectroscopy is a great tool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hydrates,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vitamins. Despit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Hz technology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limited penetration, scattering effect, limited sensitivity, and low limit of detection. THz technology is still expensive, and there is no available THz database library for food compounds. The scanning speed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generations of THz systems. Although many technological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THz technology has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food industry as a powerful tool with great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reviews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THz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in the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无损的在线分析技术,为药物生产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监测和控制平台。现以混合、制粒、干燥、包衣等关键单元操作为对象,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无损的在线分析技术,为药物生产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监测和控制平台。现以混合、制粒、干燥、包衣等关键单元操作为对象,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食品组分的特征决定了食品的品质,随着食品精细化加工技术的发展,食品行业对食品组分的快速化监控的要求急剧提升,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和精确等优势,在食品工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拉曼光谱在食品组分检测中的应用和拉曼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食品中典型营养成分的加工下的拉曼光谱特征,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工业品质控制中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